“重走丝路”之金张掖(2)

时间:2013-09-20 08:14来源:华夏文化传播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历史上被称为"万国博览会"的这次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高昌王、伊吾吐屯设等献西域数千里之地,隋炀帝迅即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今新疆若羌县)四郡。


  不仅如此,炀帝回到京城后,对"多至张掖"贸易的西域胡商"啖以厚利,导使入朝",并对来东都交易的的商人,一律给予优待。来者由典蕃署接待,安排车马舵船,吃住衣行,并负责其互市交易。


  这年冬天,胡商到京城做生意的人很多,隋炀帝"征四万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衙,衣锦绮、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勒百官及民士女列坐棚阁而纵观焉。皆被服鲜丽,终月乃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所至之处,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为了方便胡商前来交易,隋炀帝又令在伊吾(今新疆哈密)筑城,作为商人交易和辗转休息的场所。


  看来炀帝不仅会利用经济的杠杆,还懂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谁说炀帝只会到处游山玩水、沉溺声色呢?


  炀帝的这套办法颇见效果,丝绸之路在汉末阻绝之后,重又出现了"胡商来往相继"的繁荣景象。


  ……


  秦朝和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是昙花一现便告完结,历史学家总结出的关于两朝失败的原因,肯定言之有据,论证严密。但我觉得,是不是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被学识渊博的专家忽略了呢?


  这个深层原因就是两个朝代的游牧文化背景。


  与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更容易天然地接受商业文明,他们认为以商获利天经地义,但农耕文化就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只有将汗水洒在田野里,在土地里生长出的东西,才是正当的收益。商人不耕不收,不生产制造任何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性东西,只是将别人生产制造的东西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就获得比生产者更大的利润,这简直是一种敲诈,一种他们无法忍受的投机。他们鄙视商人、贬低商人,甚至利用一切机会打击和剥夺商人,可能其间还有着复杂的,诸如眼红、嫉妒等等心理因素。


  不管怎样,一个看重商人的政权,是得不到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原百姓心悦诚服的拥护的,他们看不惯秦始皇、隋炀帝那种带有游牧色彩、商业色彩的作派,以及到处游山玩水、过分奢华的生活,更何况还有历史学家一一列出的那么多过错和罪孽呢?


  但也恰恰在这个意义上,才更凸显出丝绸之路、游牧文化、商业文化对华夏文明整体构建的意义。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商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一起,恰恰构成了对农耕文化的强有力的挑战、补充,在农耕文化即将封闭、僵化、狭隘、守旧并走向衰落和死亡的时候,给它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正是华夏文明历五千年风雨仍旧老而弥鲜,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的伟大奥秘。


  "金张掖",你的黄金般的颜色是丝绸之路赋予你的,你的黄金般的富庶是商业文明带给你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十五分钟的苏丹汗驿站
  • 玉门关和阳关
  •  西南丝绸之路:从茶马古道的烟尘,到天路的呼啸【追梦·西
  • 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其启示
  • 文物展和书籍带你寻访丝绸之路
  • 研究称黄骅海丰镇遗址为宋金“海上丝绸之路”北起点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