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菜吃 现在买菜吃

时间:2013-07-10 20:5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程健 点击: 载入中...
  走近黄河北居民生活系列报道之七:
 
 
  当记者来到徐家湾村,这个只有70多户200余人,四周被高楼包围的村子里时,悠闲、寂静的情景与百米外的闹市全然不同:全部农村式的院落整整齐齐,瓷砖门框加紅漆铁门内,两层或三层甚至是四层的小楼房静静地坐落着。偶尔一个老人提着垃圾桶慢悠悠地走向垃圾台,几位妇女抱着孩子坐在大门口乘凉聊天……
 
 
  这里,似乎全是老人和妇女、儿童
 
 
  这里,似乎与近在咫尺的城市截然不同,更像是百里之外的乡村。只是,抬头时所能看见的四周的那些高楼大厦,印证着它存在于城市中的事实。
 
 
 

 
  无疑,这是一个城中村,一个被城市化脚步不小心绕开的地方。那么,这里的人们是怎样一个生活状态呢?正坐在家门口和他人闲聊的徐师傅给我们回答了这个疑问。
 
 
  “1981年包产到户,我们徐家湾村的村民们率先分到了土地。”回想起二十多年前,62岁的徐师傅脸上爬满了笑容:“包产到户之前,我们一个人一个月才三两油,吃的面一半是麦子面一半是玉米面。不像城镇居民,一个月五两油、百分之八十的白面,还有肉票。包产到户之后,村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水平就好多了。”说起这些,徐师傅记忆犹新。随后,他们一家4口分到了两亩三分水地。
 
 
  徐师傅觉得,幸福的生活应该从这个年代讲起。
 
 
  有了土地以后,村民们并没有种植麦子,而是开始种植蔬菜,番瓜、韭菜、韭苔、西瓜、番茄等等。因为,蔬菜比起麦子,收入更高,而且,距离城市很近,销售起来也很容易。后来,村民们又开始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也就是冬季时候在塑料大棚里种植蔬菜,比如西红柿。这样一来,收入会更高。
 
 
  然而,有了土地的村民们日子过好了,但是,付出的艰辛却是他人无法想象的。“刮风下雨,别人往家里跑,我们往地里跑。”这句话,最能说明村民们的艰辛。因为,塑料膜的价格很高,一旦刮风下雨,不看好塑料大棚的话就会被风吹破。倘若大棚被吹破,蔬菜会被冻坏,收入也就没有了。不止于此,徐师傅介绍,当时村民们很少往地里施化肥,都是靠挑粪种植。
 
 
  “各种蔬菜上市后,我们就拉着架子车沿着金城路走到中山桥,穿过中山桥,到永昌路卖菜。”徐师傅说道,因为市民们买菜时不止买一种,所以,他们的架子车里面就装着各种各样的蔬菜。从天蒙蒙亮摘菜到傍晚时分卖完菜,他们便拉着架子车回家。
 
 
  就这样,一年可收入三千多元。当然,这不是纯收入。除去塑料膜、上交的特产费等,一年的纯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么,不怎么花钱。”所以,一千多元的收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已经足够花销了。
 
 
  1998年,城市化脚步迈进黄河北——北滨河路开建。
 
 
  北滨河路开建后,徐家湾村的土地几乎全部被占了,徐师傅也不例外。他说:“种了整整三十年地后,终于不种了。”拿着十多万元的补偿款,徐师傅以每平方450元的价格,修建了如今的这一院房子,十多万元转手变空。房子修好以后,他便开始出租,每天靠坐收租子过日子。记者看了看,徐师傅共有出租房15间,每间房子每月的租金是260元,算下来,徐师傅的月收入将近4000元。比起以前种地,可以说轻松多了。
 
 
  对此,徐师傅翘起大拇指说道:“这得益于当时的乡长,他让我们修房子出租。当时我们都不理解,如今看来,人家有远见,替百姓着想,呱呱叫!”
 
 
  把占地的补偿款修了房子,虽然当时没了钱,却换来了如今坐收租子的轻松日子。对于这种变化,徐师傅笑道:“儿子已经在外成家立业,就我们两老人,每天把门看好就行了。嘿嘿,以前种菜吃,现在买菜吃,这就是最大的变化,足够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黄河北充电站投入运营 可同时满足70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 把黄河北岸打造成“塞纳河左岸”
  • 黄河北综合整治行动启动
  • 黄河北32间“占道”铺面昨日依法拆除
  • 黄河北有一家“妈妈”味的手擀面庄
  • 中山桥北跨北滨河路天桥土建完工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