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巍巍唐古拉山,横卧雪域高原,是青藏公路的制高点。距唐古拉山口19公里的唐古拉山兵站,海拔4900米,是千里天路上最高的军营,是名符其实的“天上兵站”。 作为青海和西藏的分界岭,唐古拉山仿佛是一排蹲坐在青海和西藏两省之间的铜墙铁壁,自古以来就是从西北入藏几乎不可逾越的屏障。然而西行的列车爬过昆仑山,在海拔平均在4000多米的高原上一路狂奔后,然后艰难地爬过唐古拉山,才从真正意义上闯进了西藏的大门。 翻遍西藏和平解放前的历史,都几乎找不到一次成功的集体大翻越,试图从唐古拉山翻越的“西进”部队都无一例外地在唐古拉山脚下成了沉没之旅。即使在那盛极一时的元代,所向披靡的蒙古骑兵一路打到了中亚,但面对西藏,蒙古骑兵也只是绕过唐古拉山,取道新疆才进入了那片藏北的草原。清朝时期,准噶尔部发生骚乱,清朝大将额伦特带兵一路打到唐古拉山,却最终陷入唐古拉山的风雪中,导致全军覆灭。民国时期,在青海猖獗一时的军阀马步芳曾两度派兵,试图翻越唐古拉山,但无一例外地也都被困死在雪封冰冻的唐古拉山谷之中。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也带着他的修路大军来到这里,但由于医疗条件的落后和食物的匮乏,这支修路大军已是筋疲力尽,有时会两三个倒下,有时会四五个倒下,倒下去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但最终青藏公路还是通过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公路垭口,一直向西藏的腹地延伸而去。 这个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公路垭口位于青藏铁路唐古拉山火车站直线距离50多公里处,那里还矗立着一座巨大的花岗岩军人雕像,是青海省政府为青藏公路的建设者设立的丰碑。 在到达唐古拉山之前,唐古拉山兵站是最后经过的一处人烟。走进兵站大门,几幢小楼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红屋顶、绿草坪和周围的蓝天、草原和谐相融、浑然一体。 过了唐古拉山兵站,远望时的一抹白云成了近处的排排雪山。“唐古拉”,高原上的高山,是藏语对这里的表述;鹰飞不过去的地方,是蒙语的说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辈青藏线军人立下“钢钎打不进、人也要扎根”的铮铮誓言,硬是在冰封的乱石堆上建起这个兵站。几十年的风雪历程,兵站官兵始终以高海拔、高标准,缺氧不缺精神为座右铭,努力为汽车兵服务,把兵站建成了深受汽车兵们喜爱的温暖家园。兵站自身也由当初简陋的小泥房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唐古拉山兵站是沿青藏线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兵站。按理说,7月份是草原最舒适的季节。而这里经常是雨雪或冰雹天气,丝毫没有夏天的样子。每年新兵上站,强烈的高原反应使年轻的战士们饱尝痛苦:头疼欲裂、胸闷气喘,每走一步路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好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过来。 在青藏线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唐古拉山兵站,就是躺在那里不干工作,也是一种奉献。然而,唐古拉山兵站的官兵们干工作一点儿不比别人少,标准不比别人低。运输高峰期,每天要做七八顿饭,经常是忙到深夜,刚要上床休息,又有车队进来,一骨碌爬起来,又得做饭。虽然是简单的择菜、洗菜、淘米、生火等环节,但却倾注了官兵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这里,汽车兵不仅得到的是心理上的温暖,更多的还有精神上的激励。 兵站官兵们忠诚、坦荡、坚韧不拔,他们,是唐古拉山顶永恒的主人,就像唐古拉的风、唐古拉的草、唐古拉的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