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蝶变展新姿——定西市安定区发展马铃薯产业见闻

时间:2020-10-21 12:32来源:大西北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王朝霞 点击: 载入中...
  秋日的暖阳,照耀在定西广袤的田野上。
  
  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镇小岔口村,挖掘机“突突突”地开过,挖掘铲翻开潮湿的泥土,将混杂的土块、作物根茎、地膜卷入分离筛里,在分离筛富有节奏的抖动中,一颗颗圆滚滚的马铃薯沿着筛条铺在地垄上,村民们随后捡拾装袋,将一袋袋鼓鼓囊囊的马铃薯堆在地头,田野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目前,正是我省马铃薯大量采挖收获时节。记者来到马铃薯主产区的安定区,目睹了日新月异的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从近距离接触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全过程,深切感受了脱贫带贫程度高、农民参与程度深的马铃薯产业。
  
  小小原原种走向大世界
  
  脱毒马铃薯种薯,是马铃薯生产的核心。
  
  来到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连栋温室里一片绿意盎然。苗床上面是青翠薯苗,工人轻轻揭开苗床下的幕布,露出纤毫分明的根须,结着一串串马铃薯原原种,湿漉漉地沉浸水雾中……
  
  “我们采用先进的雾培法技术,通过高架苗床、精准施肥供水、智能控制薯苗等,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研究所负责人李进福一边介绍,一边提醒大家,“只能看、不能摸,否则会让微型种薯感染细菌。公司发明的专利密封无菌快速接种扩繁箱、马铃薯茎尖剥离技术,以及建成的组培室、炼苗床、防虫网室等生产设备,就是尽最大努力与土地隔离,实现了微型种薯的土传性病害为零的突破。”
  
  连栋温室旁,一座座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温室里的一条条苗床上,马铃薯枝叶枯黄了,工人们搂去枝叶,深褐色的椰糠上,露出一颗颗像鸽子蛋大小的原原种——微型种薯。“以前用蛭石代替土壤作为基质栽培马铃薯种薯,但采挖蛭石破坏自然资源,不能重复使用。我们用椰糠代替蛭石,防止了土传病害,栽培废料作为有机肥被土地利用。”李进福解释。
  
  工人们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捡拾一粒粒小土豆,放进干净的篮子里。在晾晒分选车间,收集的微型种薯经过机器分选,甩掉椰糠渣,变得干净光洁,按大小分选,用网袋包装,码放在纸箱里。
  
  “这些小土豆不是吃的,专门用于繁殖高质量的马铃薯子孙后代。”李进福介绍,包装好的小土豆将乘上飞机,漂洋过海,飞往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在那里扩繁出更多的一级种薯、二级种薯、商品薯等。待运的小土豆被储存在恒温气调库里,让其休眠、防止发芽。
  
  据悉,定西马铃薯研究所达到年生产试管苗4500株,年生产微型薯8000万粒的生产规模,达到出口标准,累计向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上千万粒的微型种薯。
  
  目前,安定区依托定西马铃薯研究所、爱兰、百泉等16家种薯企业,精准选育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销对路的种薯品种,建立基础苗培育、组培苗扩繁和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生产的脱毒种薯产业链,原原种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粒以上,年外销4亿粒以上、出口规模5000万粒以上。定西市年产微型种薯12亿粒以上,销往全国10多个省区并出口国外,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
  
  薯花绽放地技术核心区
  
  在香泉镇5000亩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地块平整,条田宽广。基地入驻省农科院和爱兰、凯凯、百泉等种薯企业及丰源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规模化经营,打破了村社界线、田间地埂,统一栽种马铃薯原种,推广“脱毒良种+黑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防控+农机耕作”高产高效标准化技术。
  
  “基地区域布局集约化、示范品种良种化、种植管理机械化、种植生产标准化、产业模式订单化,确保了全区80多万亩马铃薯种植脱毒种薯的全覆盖。”安定区区长祁永和介绍。
  
  而在鲁家沟镇小岔口村的千亩马铃薯示范区,由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甘农大、兰州交大、省农科院集成示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更令人耳目一新。
  
  这里是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的“擂台”。“我们从国内引进的50个马铃薯新品种在此试验,筛选出好苗头的品种将在全省推广。瞧这V7、华颂7号,薯型光滑漂亮、黄皮黄肉,适合菜用;陇薯14号、甘农180产量高、干物质含量高,适合加工淀粉……”省种子总站站长常宏说道。
  
  这里是马铃薯栽培新技术的展台。“我们开展了20多项试验研究,组装集成一批在全省可复制的绿色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省农技推广站站长赵贵宾解释,“采用黑色地膜垄上微沟栽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黑膜的薯块大、杂草少,因为不透亮,马铃薯还不易变青。垄上微沟,即便有3毫米的降雨量,也能通过微沟流入渗水孔,渗入作物根部,把老天爷有限的降雨用到极致。”
  
  这里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新装备展示的舞台。田野里,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挖掘机、联合收获机行驶,展示了收获马铃薯时切秧、采掘、去杂、清选等优异功能。“我们示范推广的机械深耕、机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回收残膜等全程机械化技术,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省农机站站长张恩贵说。
  
  示范区今年已接待国家部委、联合国粮农计划署甘肃富锌马铃薯项目、全省种子农技系统、青海省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天水武山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及种植大户、合作社等现场观摩学习1200多人,为加快全省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薯香土豆宴舌尖新美味
  
  马铃薯精深加工,是马铃薯全产链中的重要环节。巉口镇聚集了马铃薯加工企业集群。
  
  走进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巨大的原料保鲜库里,马铃薯堆积如小山。在清洗车间,工人们拧开水闸,冲刷着马铃薯表皮的泥土。再经过全自动、全旋流、密闭式的多个环节,生产出马铃薯淀粉、复合粉、蛋白粉、变性淀粉等。
  
  “我们建成两条每小时35吨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线、年产2万吨马铃薯蛋白提取生产线,淀粉产量在西北第一,成为康师傅、双汇、徐福记、好丽友、洽洽等国内138家食品加工行业领军企业的长期供应商。”公司负责人李幸泽介绍。
  
  公司创立的“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银行+电商”的蓝天模式,带动307个合作社发展和10万农户增收致富,农户年均收益3万多元。
  
  而在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透过生产车间的玻璃窗看到,机器“吃”进一颗颗马铃薯,经过高温脱皮后加工,“吐”出雪白晶莹的马铃薯全粉。在公司展品区,用马铃薯全粉、淀粉等加工制成的饼干、月饼、土豆泥等食品,琳琅满目,令参观者大快朵颐。
  
  民以食为天,马铃薯是第四大粮食作物。安定区通过马铃薯主食化、工业化、鲜食化发展,以马铃薯为基础开发的全粉馒头、全粉汤圆、薯条、饼干、面条、挂面、无矾粉皮等,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餐桌,促进了营养健康消费。全区培育发展蓝天、薯香园、鼎盛、恒源等加工企业10家,总加工能力达到62万吨,年加工消化鲜薯50万吨左右,2019年外销鲜薯40多万吨、主食化产品8.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丰收的季节,不仅是吃饱肚子的口粮丰收,更是吃好、吃营养的全面丰收。
  
  马铃薯见证了安定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奔向小康的历史进程。2019年,安定区种植马铃薯80万亩,总产量达146万吨,产值达3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2300元以上,占到了人均纯收入的1/3。
  
  美丽乡村土豆情。马铃薯已不仅仅是一个作物、一种食物,而是一大产业,孕育着一种文化和缕缕乡情。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定西市安定民俗展——了解陇中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大观园
  • 2020年中国马铃薯大会在定西市安定区隆重拉开帷幕
  • 定西: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 第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28日在定西市陇西县开幕
  • 定西市“一城两港两中心”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
  •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攒劲”小伙马金龙的带贫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