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云简介及艺术简历
李天云,男,汉族,字驰思,号平番山人、驰思斋主人。1975年生,甘肃永登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写经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书法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甘肃省公安文联会员、兰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兰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兰州市公安局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兰州市七里河书法家
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
艺术简历:
2014年1月,书法作品入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兰州地区2014年迎春书法作品邀请展”。
2014年5月,书法作品入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甘肃省首届公务员书法作品展”。
2014年5月,书法书法作品入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甘肃省第四届新人书法作品展”。
2015年6月,作品入展“兰州市首届简牍临帖大赛”作品展、兰州市“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精髓书法展-兰州市书协会员国学院作品展”,小楷作品被兰州国学院永久收藏;
2015年10月,书法作品入展“兰州市三严三实命题书法作品展”;
2016年1月,书法作品入展兰州市首届书法篆刻大展。
2016年3月,书法作品入选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甘肃省2016年“万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人员名单》
2016年4月,书法作品参加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文艺扶贫、翰墨农家”爱心志愿活动。
2016年5月,书法作品获甘肃省兰州市纪委主办的“两学一做•黄河风情颂书法展”二等奖。
2017年,书法作品入选兰州市政府无锡市政府主办的“黄河风太湖情”兰州无锡书画交流展。
2017年7月,喜迎十九大墨道•“四友书屋雅集”陈永革师生书法作品展,作为学生,书法作品参展。
2017年8月,书法作品入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甘肃省写经书法作品展”。
2017年12月,书法作品获得甘肃省公安厅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省公安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中书法类新人新作奖。
2018年1月,书法作品被评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首届优秀作品展入展作品。
2018年4月,参加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甘肃书法写经高级研修班”。
2018年6月,书法作品入选兰州市文联主办的“兰州•绍兴”两地交流展。
2018年9月,书法作品入选兰州市委宣传部、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墨香金城”兰州市群众书法作品展。
2019年8月,书法作品获得“2019全省公安系统书法美术摄影展”书法类二等奖;
2019年8月,书法作品获得“兰州市公安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书法类一等奖。
2019年11月获甘肃省群文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群文荟萃”美术、书法、摄影比赛,书法类二等奖。
2020年3月,书法作品参加甘肃省书协、甘肃省公安厅文联、兰州市书协举办的“疫情网络书法展”共6次。
2020年9月,书法作品入展甘肃省道教协会、兰州市道教协会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国好•法’大书画展。草书作品被兰州白云观永久收藏。
由“道法自然”谈书法艺术及书法创作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瑰宝。中国书法以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的内容和诱人的魅力,千百年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作为书法爱好者、有兴趣致力于探究并欲在书法专业方面有所建树的追求者,多年来矢志不渝地翻阅理论书籍、临摹经典碑帖、潜心书法创作,亦在夯实理论功底并试图寻求一条贴合自我的书法路线及理论支撑。通过阅读《道德经》,研习二十五章时,“道法自然”之哲学理论遂清晰的触及到了书法原理之一,故捋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便著文如下: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道”可解释为对自然欲求的顺应。“自然”不仅是指称自然界,而是指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状态”。所以“道法自然”便蕴含了人类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孝经援神契》记:“奎主文章,仓颉仿象”;《成公绥云》记:“仓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陈思《书苑菁华校注》有录:“李斯曰…夫书功微妙,道和自然…”;蔡邕《九势》首句云:“夫书肇于自然”。汉字的发展,从造字开始,沿篆隶草行楷的发展,均源于物象,顺乎时代发展,符合当时审美趋势,更融合了历史发展变化。中华文化没有断代,中国书法艺术延续发展,便是历代先贤孜孜以求、登峰造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自然需求,传承了历史车轮的经典不息,创造了文化绵延的“道法自然”。
书法艺术历经大浪淘沙,具备了完美的诸多艺术元素。从章法、笔法、墨法,到艺术升华的精神意向,均源于大自然存在的拟象。万物山川、人间百态,都是艺术创作发展的灵感。卫夫人《笔阵图》“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王羲之《笔势论》“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卫桓《四体书传并书势》“观其措笔缀墨…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而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梁武帝《书评》“钟繇书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纵观历代书法艺术经典碑帖,能够被时代认可,传延至今,必然有其存在并被敬仰的价值所在。钟繇的《宣示表》被称为是魏晋时期最早最经典的楷书范例,此贴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字的捺脚有浓厚的隶书波磔意趣,极为古雅。萧衍评价“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钟繇说过“笔迹者,界也”,仅仅18行的小楷作品,会给人一种“界”出的时空感,虽然是刻本,但给人一种深幽无际,古雅有余的空灵感。诗人李白在欣赏怀素草书作品时赋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自叙贴》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宛如龙蛇走。米芾《苕溪试卷》通篇笔力雄浑老辣,潇洒自然,转折肥美,体势适中,似有立身万仞山巅,八面来风之意。苏东坡夸云:“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中国经典书法之所以被世人代代追捧,不仅是书法本身造诣之炉火纯青,更重要的是书法精髓之源于生活百态。颜真卿书写《祭侄稿》是因得知侄子被害,内心悲痛,多处涂改亦反映出当时心情悲愤沉郁。但缘于颜鲁公书法造诣极高,作品表现出的明亮通达、气贯如虹、节奏明快,苍茫郁勃寓于飞动奔逸之中,诚无上神品。苏轼书写《寒食帖》,时为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以是“三寒食”。从春风得意到人生低谷,必然有酸楚惋惜。“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无奈中的煎熬总要发泄。书法作品中“年”的长线条是之前所有短线条压抑的抒发。好诗通神,好书法即为心画。人生总有落寞,寒食节的心灵自白,共鸣了无数人的心怀。梁启超说:“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中国书法乃为情感的产物,更是情感宣泄的主要渠道。但凡经历年轮后留存下来的经典遗迹,无不是被所处时代的民众产生审美共鸣、情趣共鸣、思想共鸣的宝贵财富。
程邈创隶书,蔡邕造飞白,智永铁门限,公主担夫争道,公孙大娘舞剑,等等不枚胜举的书法文献典故,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源于来自于生活,集中于千百年中国知识分子的智慧结晶。中国历代优秀书法经典及经典创承,无不显示着中国人借以彰显的生存意义与底色的价值之源、文化道统,也是当今我们应加以珍惜、弘扬与创新的精神之魂、民族血脉。作为新时代的书法继承者,当下书法学习、书法创作,如何守正创新,如何走好自己的书法旅程,鄙人深思当以“道法自然”。秉承敬仰先贤、钻研正统、坚守法贴的亘古真理,结合自身的禀赋天性、文化积淀、生活状态、工作环境等因素,寻求符合自身的书法道统或书法风格。
孙过庭《书谱》“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虽是宗师学习同一家书法,却会演变成多种的体貌,莫不随着本人个性与爱好,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来:性情耿直的人,书势劲挺平直而缺遒丽;性格刚强的人,笔锋倔强峻拔而乏圆润;矜持自敛的人,用笔过于拘束;浮滑放荡的人,常常背离规矩;个性温柔的人,毛病在于绵软;脾气急躁的人,下笔则粗率急迫;生性多疑的人,则沉涵于凝滞生涩;迟缓拙重的人,最终困惑于迟钝等等不一而足,此便是一个书写者的禀赋天性,孙过庭已经说的很详实了。由此可见,虽学宗师,而演变各异,纵是与书学者的自身有很大关联。
清代阮元《南北书派论》提出:钟繇和卫灌是南北两派共同的书法袓师,从南派来说,继二王之后有智永和虞世南,北派则在索靖和崔悦,之后出现了欧阳询和褚遂良,两派分别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由此可延伸至地域文化,饮食文化等,南暖北寒、南米北面,形成性格差异,北方人直爽粗犷,南方人婉约细腻,自然造就了南帖北碑之沿袭。现如今,南北经济大融合,南北人员大流动,已经没有曾经的南方人北方人之说,但是每个人固有的天性仍然还是存在,性格特征,生活习惯,衣食住行,审美倾向等等,如此外在的“自然”因素,便是每个书家探寻自身书法风格路线的可靠依据。性格暴躁的北方人再用工写二王小楷也抵不过温和细腻的南方人,内向文静的书者纵是写不好肆意放纵的大草书法。故学书者,当以寻求贴合自我综合因素的传统碑帖,精习磨炼,推陈出新,方可走出自己的阳关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