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第二中学。
会宁二中,搬迁“新区”引发的风波
大西北网8月14日讯 今年6月份,会宁县教育局发布《关于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整体搬迁新建会宁县第二中学事项征求意见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公示在极短时间内就引起了会宁公众超乎寻常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持久而激烈的争论。当地官员认为:“此次议论之广泛、激烈,在会宁近几十年里,实属罕见。”
两会提案 催生《公示》
会宁二中,是位于会宁县县城城南的名校,和同城的会宁一中一样,承载了会宁高中教育的绝大部分责任和荣耀。从1969年建校至今,会宁二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教学班66个,学生4320人,教职工293人的大规模学校。同样在当地,从会宁二中毕业的千万学子,几乎可以延伸到当地的每个角落。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业,还是社会团体及个体商户,他们的成长几乎和这所学校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
自2012年以来,随着作为会宁新城区的会宁北城区的进一步开发,人口成了这座新城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为了适应县城的发展,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满足整个城区内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2015年2月,在会宁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及政协会宁县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将会宁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新建,并对会宁县枝阳中学、东关小学、幼儿园进行相应迁址改造。正因如此,在经过前期的准备后,2015年6月,会宁县教育局发布《公示》,面向全县征求关于搬迁会宁二中的意见。
此消息一出,有关会宁二中的搬迁问题,成了近几个月会宁舆论争论的热点,各方观点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出来,其中不乏言辞激烈、针锋相对,更有好事者称此次事件为:会宁教育界和政府层面的一次博弈。
2015年7月8日,一名网名为溪曦hd的网友在会宁二中贴吧,以《站在我们的立场,二中搬迁究竟意味着什么》为题,表达了对于会宁二中搬迁一事持否定态度的帖文,得到了诸多网友的转载和评论。其中参与者不乏会宁二中的学子、老师。一时间,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平静下来的网民们,对于此事的态度却又再次发生了变化,担忧、支持的声音也渐渐多了起来。
“争议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没想到这么大。”提起此次《公示》,当地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公示》带来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预期,而搬校的决议也因此迟迟无法最后决定。
支持:有利会宁教育整体发展
和网络上的反对声浪相比,会宁县教育局在六七月份面向社会各界完成的一份关于学校整体搬迁的调差问卷显示,在收回的1000多份调查问卷中,其中70%左右的调查对象同意整体搬迁,20%左右的调查对象持反对态度,还有3%至4%的则持无所谓态度。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支持者的理由来自于现在的会宁二中面临的困境。
多年来,会宁二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白银市领先水平,但由于现址用地面积仅有40多亩,校园内各种建筑十分拥挤,甚至至今没有一个像样的操场、图书馆和艺术楼等。硬件设施不齐全,一直是会宁二中无法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的最大障碍。同时,因为所处位置紧邻闹市区,如果对现址进行扩建,将不得不面临拆迁、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成本高且未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会宁二中周边的会宁县枝阳中学、东关小学、幼儿园校舍和活动场地也十分狭小。如果按照县上拟定的搬迁方案,会宁二中整体搬迁至北城区之后,紧接着会宁枝阳中学整体搬迁至会宁二中原校址、会宁东关小学整体搬迁至枝阳中学原校址、会宁县幼儿园整体搬迁至东关小学原校址。如此以来,上述学校搬迁至新址后,学生人均用地面积均能达到国家标准。
据会宁县教育局项目办公室主任何强介绍,根据县上暂时拟定的搬校计划,会宁二中搬到北城区以后,其学校占地面积将由现在的40多亩扩大到250亩,建校标准则以省级示范性高中为目标。如果最终搬迁事项确定,那么相对于现在拥挤不堪的校区环境,新学校在硬件方面将会有一个全面的升级,甚至规模化发展。同时,优良的学校环境,加上会宁县重点打造的北城区区域环境以及二中的历史积累,这些将更有利于吸引相对优秀的教师。这对会宁二中来说,未尝不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同时,会宁二中的搬迁对于北城区也是至关重要。截至目前,会宁北城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建设到位,但该区却唯独缺少一所高中。这一现状直接导致入住北城区的学生出现上学难的问题。就此,有支持者指出,会宁二中作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有着众多生源的学校,如果一旦搬迁进入北城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在北城区形成一个新的以学校为原点的生态圈。学校承担的是教育的功能,学校的存在,其不仅仅体现在教学身上,对周围的文化辐射与经济带动也是显而易见的。会宁二中的迁入,对于北城区的人口、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可以预见的。
其间,记者注意到,在两种声音的争论过程中,支持一方对于反对一方提出的诸多可能产生的影响不屑一顾。许多支持者表示,反对方反映的仅仅是局部利益,如果站在整个会宁城市和教育的发展角度来说,搬迁势在必行。
“从长远来看,会宁二中的搬迁绝对利大于弊,争论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何强的观点和诸多支持者看法基本一致。
截至目前,有关会宁二中搬迁的争论依然在继续,会宁二中搬与不搬,牵动着每一个会宁人以及关心会宁的群众的心,争议还在继续。当地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对此事的前期调查工作也是慎之又慎。目前,当地政府对于会宁二中搬迁的事项还在前期的公示调查、征求公众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以及听证等阶段,距离最终决议尚需时日。
反对:波及教育背后的生态链
“会宁二中可以搬迁,但搬迁后的会宁二中不可能再有原来的风貌。在人们心目中的会宁二中将永远成为过去!”采访中,在诸多反对的声音中,网名溪曦hd的这一观点,支持者大有人在。这种看法反映的是,不是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搬迁,其中囊括了教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教育来看,包括当地的诸多教育工作者和会宁二中的老师都认为,如果确定搬迁,起码从短期来看,对于会宁二中的教育水平乃至整个会宁的高中教育都会造成一定影响,影响主要来自招生,甚至可能连带影响到会宁一中,乃至整个会宁教育的发展。
“搬过去有搬过去的好处,但是此举一旦成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会宁二中部分教职工和当地部分教育官员认为,二中一旦搬迁,首当其冲的便是招生工作受到冲击。因为受搬迁地址的影响,会宁北城区所在位置距离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较为偏远,而且周边居民相对较少,主要以新建商品楼和保障房为主,这与会宁二中现有的状况有着极大的差别,和会宁教育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差异。
记者了解到,会宁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由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的,对于大多数来自会宁农村的陪读家长来说,会宁二中现在所处的位置有着较大的便利。一方面,会宁二中周边有着大量的城中村,房租便宜,生活开支相对较小。同时周边商业发展迅猛,对于许多边打工边照顾孩子的学生家长来说,这里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出门可以挣钱,进门可以为孩子做饭”的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大量的学生租住在院落式的民房里,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学习氛围,而院落式的生活方式,让这些农村孩子和家长感到熟悉的同时,也给不同学生和家长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此种情况下,会宁二中一旦搬迁至北城区,这些便利条件将不复存在。那么,紧接着,在来年的招生中,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势必会选择更为便利的会宁一中,而并非二中。这有可能导致“二中最后招来的学生都是一中捡剩下的”这样一个局面。
在诸多深知会宁教育特点的教育工作者眼中,还可能造成更为长远的影响。这其中就包括竞争的失衡。一直以来,会宁一中和会宁二中这两所当地学校之间,无论是招生还是高考等方面都有着极其激烈的竞争。两个学校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两个高手,时常你来我往,过招频频,但却惺惺相惜。在常年的竞争中,两校齐头并进,像火车头一样,带动着会宁教育发展。因此,会宁二中搬迁可能造成的招生问题,将直接影响该校最终的发展,在以教育出名的会宁,学校成绩的下跌,很可能导致两校在短时间内就形成差距,从而失去竞争的意义。
除此之外,来自会宁部分商家的声音,也显得更为激烈。因为,对于许多会宁二中周围的商家来说,该校的搬迁,势必将会给他们带来商机的巨大影响。
“这个不用说,用眼睛就能看见。”8月11日,正值暑假期间,学生的离校,让会宁二中周边的商户再次进入了萧条期,有些商户已经打算过几天就关门了。“生意差多了,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回家了,这几天还有部分补课的学生,等学生们课补完了,我也就可以休息了。”多年来,学校附近的诸多商家遵循着“学生开学我上班,学生放假我休息”的经营方式。正因如此,面对二中搬迁的《公示》,附近的商家们几乎一边倒的持反对态度。
和商家一样,还有和会宁二中同处一域的会宁南城住户也是反对连连。其理由很简单:学校搬了,学生、家长都走了,“我的房子谁来租”。即使有农民工租,但农民工又哪里能比得上学生的安静和守规矩。同时,面对会宁县城日趋饱和的房地产市场,会宁二中的搬迁,很可能导致学校附近房价的下跌,现有住户手中持有的房屋可能面临贬值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