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万民居满院尽显古建风情

时间:2011-12-27 20:04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张焕仁老人在给记者讲解门墩上石雕的图案。
  屋顶上的脊兽。
  墙上精美的砖雕。
大门侧墙的砖雕。
张百万民居院内的这棵“金线吊蝴蝶”已有百年树龄。

 

  西安老民居

  地址:灞桥区车丈沟村70号

  建筑年代:清光绪年间

  灞桥车丈沟张百万民居是西安现存的大型清代民居之一,保存相对完好,建筑风格古朴,从这座大宅院的砖雕、石雕、木刻等中国古建的传统元素中,透出一股浓郁的关中风情,它大气、厚重、豁达,它无声地见证了一段段大宅故事,一出出或悲或喜的人生大戏……

  5月2日,记者一行赶往灞桥。路上换了几趟车,太阳简直不像五月,晒得人冒烟,在巡警的热情指点下,我们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车丈沟村。

  村子很安静。村口一颗巨大的皂角树绿荫如盖,通往村里的路在两旁树的遮挡下有了些蜿蜒的味道。槐花开了,槐树们顶着乳白色的饱满的槐花,整个村子都是花的香气。路两旁全是细细碎碎的各种野花、野草,安静极了。不知怎么,就想起“花香满径”这等词来。

  村人指路说:“那棵皂角树斜对着的就是张家大院,你往前直走就是。”顺着手指的方向,真的可以看到一座坐东向西的院子,屋顶上飞檐挑角、高高的门楼和屋脊两端昂扬的脊兽。张家大院的地基较高,从门前台阶向上走,就能看见这家的门牌:灞桥区车丈沟村70号。敲门,带我们进院子的阿姨就是这座院子现在的主人。说明来意后,她的热情打消了记者冒昧造访的忐忑。

  屏风  高大威严格外醒目

  大门打开的瞬间,带动一股清凉干爽的风过耳,真是一座幽静的院子。一进院门,便看到这家供奉的土地神龛,神龛很讲究,飞檐、斗拱、雕花一样不少。神龛下面的地上,蹲着一只石狮子,没有平时我们见到的狮子威严,倒有几分狮子狗的调皮。

  随着主人从院子的走廊往院子深处走。和我们以前采访的民居一样,门房、厢房,一一从眼前掠过。这座院子的山墙外层包着砖,上面刻着很多图案。屋檐有三角形莲花纹滴水,屋檐下还有麻叶头装饰。

  我们在前院正房(厅房)落座。穿堂风吹得很惬意,我们便开始仔细“观察”起来:漆黑的木梁,笔直而圆润,梁上清晰可见雕刻的八卦太极图,以及色彩如新的雀替,梁上叉手、驼峰俱存,抱头梁下有穿插枋,镂空雕花。

  “你们看这过厅上面的椽,大小都很整齐,这是有规矩的,传说是用环套的。”阿姨介绍说,听家里老辈人说,盖这院子的时候,用的木料非常讲究,用一个环从椽上挨个套过去,不大不小的木料才被选中。

  过厅有扇巨大的木板屏风,屏风上隐约可见一幅工农兵宣传画。屏风前放着一个方桌,桌子上方两侧贴着类似吉祥平安的对联。没有我们印象中小巧、精致的雕花,这组屏风很高大,顶端有十个用来悬挂牌匾的凸出的木雕。屏风很像一道结实的门,门这一面,是庄严大气的厅房,门后面是一进院子。”这屏风上的画,是文革时候画上去的,原先画的什么,我们都没人知道了。屏风前面,原先是一个大条案。条案的用途家里分得很严,一般喜事都在这边院子里过,白事都在另外一个院子过。主人见我们看得仔细,便从这扇屏风开始讲这座院子。

  古树  百年金线吊蝴蝶

  “我们家人现在都不在这院子住,只有我丈夫张志安经常从城里的家回老院住一段时间,也有人把我们的院子叫张志安民居。家里现在除了房子和院里的树,过去的摆设和家具早都没影了。”听阿姨讲着,坐在过厅看前院,院当中的花草由一棵高约3米、树冠呈圆形、树枝像柳树一样垂下来的树引领着。树下有石桌、石鼓,桌子上有主人的茶具,与院子的树影相映成趣。

  “你们看的那棵树,可是个宝贝。 这树叫‘金线吊蝴蝶’,是我家祖上从北京移植回来的,百余年了。你现在来不是开花的时候,这树五六月份开花,花是紫红色的。到了七八月份,树上的果子熟了会自己炸开,炸开后的果子是红色的,悬在细细的枝条末端,就像拿细线串起来的蝴蝶,风一吹就像有满院子蝴蝶在飞,非常好看。”果然是棵稀罕树。

  说话间,几个人都走到了院子里。院子两侧南北对着的是厢房。厢房一溜的青砖蓝瓦,镂空雕花的门窗,主人在窗户上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砖雕  鹿鹤同春寓意富裕祥和

  “我家这房子,是光绪三年盖的,南北两院,结构、造型均相同。家里很多事,我们都不太清楚,我二爷张焕仁知道得多一些。”热情的主人叫来了住在隔壁的老人。

  张焕仁老人是个文化人。他走到院子里的山墙与厢房接口处,指着墙上的砖雕给我们讲起来:“你看右边这幅,这叫 ‘鹿鹤同春’也叫‘六合同春’,这是取得谐音,‘鹿’取‘陆’(六)之音;‘鹤’取‘合’之音。以前的工匠用松树、椿树等比作‘春’的意思。鹿鹤同春反映乾隆年间国泰民安、家庭富裕祥和的意思。”

  “你看那边刻的是‘喜鹊登枝’,也叫‘喜上眉梢’。”随着张焕仁老人的指点,我们凑到左边墙上的砖雕前面细看。喜鹊圆润饱满,梅花则疏朗简洁,干枝梅似乎在随着喜鹊的跳跃摇摆着,活灵活现了一幅喜气祥和的光景。两幅砖雕的上部,都有一个蝙蝠,仔细看,蝙蝠嘴里还衔着两枚铜钱。蝙蝠衔钱取其‘福’字之谐音,有招财纳福的意思。”

  “你们看山墙上的砖雕,我要是不给你指出来,你们是看不出这些图案的意思的。”好客的老人顺手拿了一根竹竿,指着墙上顶部的图案说,你看,这笛子就代表的是韩湘子,这葫芦代表的是铁拐李。老人告诉我们,工匠们用葫芦、团扇、宝剑、莲花、鱼鼓、横笛、阴阳板等八仙的宝物来代表诸位神仙,所以叫暗八仙,代表吉祥之意。我们在院子当中一一看过,沉醉在砖雕精美图案背后的故事中。

  对联  白鹿原上牛才子的手笔

  院子到处都是有故事的砖雕,眼前,院子里的石狮子和我们先前看到的那只迥然不同,像是威严地看家护院,又像在院子里晒太阳。这些石头也应该都很有说法的。“石头就更不用说了,都用的是上好的青石,专门请工匠刻得。今天说起这些旧事,我倒是想起来了,一会我给你们看个石头。”张焕仁老人说着,带我们走到了门房前。

  老人告诉我们,以前门房的门两侧有幅对联,上面写:读书好,耕田好,学好变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我听家里的老辈讲,这是白鹿原上的牛才子给我家写的。以前家里书画多得很,我记得有一副对联,写的是朱子家训里面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有于右任的书法,还有一幅是启功先生的字,后来都被人偷走了。”

  老人说的牛才子,就是关中大儒牛兆濂,是清末民初誉满三秦的饱学名儒,被尊为“关中第一名儒”,民间称为“牛才子”。我们在极力想象,这户人家当年广交名儒乡绅,高朋满座的情景。我们一路听着故事,又返回了大门口。

  拴马桩  金瓜钺斧朝天蹬

  “你们刚才不是问我石雕吗?你看这门墩上面的图案你们认识不?”门墩是两个有长方底座的圆形石雕,圆环的四周,刻的是缠枝莲,现在已经被来回进出大门的人抚摸得有些模糊。上面刻的什么动物,我们不认识。“这上面的图案是麒麟,地下底座的纹路是海水,这叫海水朝阳,象征吉祥兴旺的意思。”老人讲这些的时候,很开心。我们走出大门,沿着院外的走廊准备到隔壁那个院子看看。

  “这外面的墙是用来做什么的,是要与另外一个院子隔开吗?”我们早都看见这奇怪的墙了,突出屋顶的墙上顶部做成云钩形精美的如意,一层层叠加,错落有致,墙中间还有门洞可以通过,而且沿着墙又搭出来一道走廊,方便两家走动。“这墙以前可不稀罕,这叫火檐墙。”张焕仁老人告诉我们,以前人盖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木料用得很多,容易着火。如果邻家失火,木材燃烧最突出部分自然在椽头。房与房之间的椽头部分,如果延伸出一段高墙,就能起到阻挡火势的作用。

  火檐墙,这名字叫得有些气势。在走廊下面,躺着一根拴马桩,跑去一看,发现这个拴马桩顶部的造型很独特,是个南瓜。“金瓜钺斧朝天蹬,是过去大户人家讲究排场时必须的行头,钺和斧是两种兵器,这个拴马桩和‘马上封侯’那些一样,讨个吉利的意思。”我们按顺序把院子一进进地看过去,磨砖对缝的墙,一丝不苟。青砖盖顶,百年没有漏雨的痕迹。一水的起脊灰瓦,阴天的话,很容易溶进天色里去。

  唯一遗憾的是,上房与过厅被主人封住了,我们只能从上房的侧门窥视:一座二层的雕花楼房,与前院的房子一样,宽绰疏朗,豪放大气。朱红色的漆不知是原来的还是修补过的。五月的风起,满院槐花香,在这里品一杯清茶,该是何等惬意。

  张家大院的故事

  “张百万”的银子拿斗量

  (张焕仁  张步福第四代后人)

  “郭家的地,高家的房,张百万的银子拿斗量”,这是以前很多人都知道的民谣。这里说的张百万,是我们张家祖上张洪声的外号,银子拿斗量,意思是张家的银子多得要拿斗量。我们家以前主要是做生意的。最初起家,是张洪声的父亲张步福当时在蓝田开木器厂,我家盖房子用的木料都是那时候攒下来的。

  咸丰年间,祖上最初是为了养家糊口,开始做生意。开始生意很小,在西安、三原等地摆地摊起家,听说,当时有个伙计偷吃了一碗凉粉,就被解雇了。后来有了些积蓄,张洪声弟兄几个逐渐到青海、天津、新疆(远到喀什)等地跑生意。就这样,他们从西安到西宁带去茶叶、丝绸,从西宁带回来皮货、药材,慢慢积累起来,创办了张家的商号“德合生”。有一年年底分红,张洪声分了一百万两银子,“张百万”这个绰号就是这样得来的。

  关于张百万的来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传说清末某个皇帝晏驾,张家却恰逢给张步福过寿,请客三天,大摆宴席,不管亲戚朋友还是路过的行人,都好吃好喝招待。当时的西安知府对张家的做法不满,张家坚持要过寿,知府就责令张家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来,否则就不能大摆宴席。张家立即拿出银子,从此落下“张百万”的名号,所以,我觉得张百万这个外号,不是给我家里哪一个人起的,说的是整个张家。我的祖上,有一位很喜欢收藏古董,家里钟表、字画很多,瓷器也有很多,白瓷、粉瓷,官窑尊有两个,还有宣德炉的一些古董。

  “德合生”的分号众多

  (张焕仁  张步福第四代后人)

  我家的生意只在我太爷爷张步福和我爷爷张洪声那一辈人手里比较兴盛。清末至民国年间,张家曾先后在西安、宝鸡、兰州、西宁、乌鲁木齐、天津、上海等地开设商号,并与日、美等国商人有贸易往来,是远近闻名的富商。 

  张家当时在附近县市都有分号。我记得三原的分号叫洪裕园,是张家的“酱菜园”点心店。我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我爷爷派长工张三到三原去挑点心,点心上还刻着福禄寿等图案,非常讲究。听说三原有名的小吃蓼花糖、开口酥等都传说跟张家的点心铺有渊源。

  清末时期,我家祖上做生意,一般是先在天津等地组织货源,再辗转雇用脚行、骆驼行至兰州。张家做生意,讲究不走空头,即来去都有货,我太爷爷他们就是这样,来回都有生意做,他们那时候叫自己“庄客”,意思就是走到哪里就暂时安营扎寨在哪里,收集当地的货物、土产,到别的地方出售。当时收回来的茶叶还要先运到泾阳加工成“茯砖”,再运兰州。张家生意做得最大的时候,有人形容说,从西安到西宁,从甘肃到内蒙古,张家人不用住别人家的店,沿途都有张家的分号。我家在抗战前还经营过土布,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张家的钱庄,还在西安开有当铺。张家生意只兴盛了短暂的时期,1910年之后北洋政府软弱无能很多资力雄厚的商号都走向衰落,“德合生”在其中。

  这里曾是地主庄园

  (张志安  张步福第六代后人)

  你们所看到的,只是张家曾经众多房子中的一个院子。有资料上说:张家以前在西安修建公馆、花园20多处,故居建成了一座7套14院水磨砖砌、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我听家里祖上说,仅在车丈沟,张百万就有十几个院子,在西安市里的开通巷等地还有十几院房子,三原还有很多张家的房子。我们现在住的这个院子,后来做了地主庄园,做阶级教育宣传用。家里的人,都在沟底下另外分给我们的地方住着,只有我婆婆带着几个孙子在院子住着。记得当时院子里有很多与真人大小一样的仿真人物塑像。有地主、师爷管家、乡丁、保丁等人的形象。反映解放前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我们家门前的墙上现在还写着阶级斗争宣传语:深宅大院,白骨堆砌;雕梁画柱,血泪凝成。地主庄园里的故事,像“大斗进,小斗出”表现农民“被迫交租”,地主“验租盘剥”“算账逼租”,农民“走向斗争”的过程。每天都有很多山西、河南、甘肃还有周边县市的人携带着干粮,行走几十里来看。

  父子两代“风筝大师”

  (张天伟  张步福第五代后人)

  我是1938年生人。我小时候家庭富裕,家庭收入主要靠年底的分红和三原分号的分红。西安有我家很多院子,三学街、太阳庙街、朱雀门到含光门一段,以及建国路都有我家的院子。提起“张八家”,西安上年龄的人很多都知道说的是我们家。父亲张焕江喜爱风筝,他解放前毕业于上海艺术院校,会音乐、美术、园艺,当时我家的花园里,就有父亲嫁接的很多树。听父亲说,他小时候跟我叔叔晚上躲在马房里,糊风筝,第二天天不亮就偷着出去放风筝。他做的是“钟馗”风筝,这是父亲第一次做大风筝。后来父亲还做过一个巨大的风筝,光麻纸就用去三百多张。风筝太大,无法从大门出去,放飞时只好请几十名街坊帮忙,搭梯子从房顶上抬出院子,当时被称为惊世之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父亲制作的风筝在西安名气很大。

  听街坊说,当时有个人专门做了个蜈蚣造型的风筝,跑来和我父亲比赛,远远地看到我家的风筝靠在院墙上,高出了屋顶很多,就吓得认输回去了。

  受父亲影响,我从小喜欢机械,爱捣鼓钟表,后来中专专门读的是机械。父亲曾给我做过沙燕、老鹰、立体灯笼等风筝,这使我对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2年,我14岁,在父亲的指点下,我做了个“梁山伯与祝英台”造型的两米高的平面风筝。后来,我和父亲一起给街坊做耍社火用的“鹬蚌相争”风筝,仙鹤风筝可以煽动翅膀、转脖、张嘴。受文革影响,我曾经一段时期不做风筝,后来我做的立体风筝比如铜车马等都获得过风筝比赛的大奖,最近,我要带着铜车马风筝到世博会去展览呢。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临泽县
  • 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张掖丹霞
  • “两山夹一川”的临泽县
  •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张掖丹霞地貌
  • 精巧的民乐公园
  • 富平文庙风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