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古镇曾经的老城好像微型的西安

时间:2011-12-27 19:37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元代

  “栎阳”二字,随着大秦帝国的兴盛而声名远扬。不过,今天位于临潼区的栎阳街办,与曾经的秦都栎阳早已不是同一个地方。秦国的故都栎阳,在今天的阎良武屯镇附近。尽管如此,今天的栎阳街办,仍不失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

  两千年前的“栎阳”

  不是今天的“栎阳”

  11月4日,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正值栎阳逢集的日子,我们来到了临潼区栎阳街办,也就是曾经的栎阳古镇。栎阳街办位于临潼区的北部,临近阎良区、三原县和高陵县。清峪河从小镇的北边流过,滋润着这里的土地。

  说起栎阳,我们都会想起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的国都栎阳,然而,今天的栎阳街办却和曾经的秦都栎阳不是同一个地方。秦都栎阳的遗址,在今天的阎良区武屯镇的东北。不过,要说今天的栎阳街办的历史,还得从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栎阳开始。

  春秋时,晋在境内设栎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夺晋地,仍设栎邑。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他将都城从位于秦国西部的雍(今陕西凤翔)迁到了秦国东部的栎阳(今阎良区武屯镇北)。在秦献公的治理下,栎阳很快就成为秦国新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代替了雍的地位。到了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设立栎阳县。战国时,秦孝公将都城由栎阳迁都咸阳。汉朝时,高祖刘邦葬父于栎阳北,称其陵为万年陵。后来,栎阳县的辖区、名称几经变更,到了隋代改为万年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将万年县改为栎阳县,县址迁至今天的栎阳街办。五代、宋、金各代,栎阳县隶属京兆府。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将栎阳撤县为镇,并入临潼县。此后,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到建国后,栎阳为镇。尽管栎阳为镇是从元代开始的,然而,在“镇”之前,栎阳一直是作为“县”而存在的。而现在的栎阳地区作为“县”的历史,则早在唐代就开始了,从公元618年至今,如今的栎阳有据可查的历史,已经有近1400年了。

  一块宋代石碑

  见证古镇历史

  然而,走在如今的栎阳街道上,已经感受不到它那1400年的历史沧桑了。水泥马路、街边林立的店铺、街道上穿梭的人流、汽车,一切看起来都很现代。几经周折,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向导,在栎阳老城内的栎阳村干了20多年的副支书,65岁的赵智忠老人,他世代住在栎阳镇,对古镇很有感情。在赵智忠先生的介绍下,栎阳古镇过去的样子,逐渐在我们眼前清晰起来。

  最能代表古镇悠久历史的,还要数老城南门外东南角处的“庄园寺”。赵智忠说:“据老人们讲,这座寺庙在唐代时就已经存在了。庄园寺是一座佛寺,曾经有日本人来此考察。我记得小时候,庄园寺遗址上面,常能发现大堆的老砖头。”

  过去,庄园寺内有一通石碑,石碑上记载着寺院重新翻修的过程,赵智忠告诉记者,据石碑上记载,当时的监工是唐初大将尉迟敬德。然而,庄园寺在清末时被烧毁。大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通石碑便不知去向了。现在,镇南的农田里还常常能挖出大量的砖瓦。赵智忠回忆说:“解放前,庄园寺内有一口大钟,里面能住人呢。后来,老钟被砸,砸烂后剩下的废铁,竟用马车拉了6车,全部卖给铁厂了。据说,那口钟是唐代的,敲响这口钟,在大雁塔都听得到。”

  庄园寺的宏伟已经不再,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栎阳历史,恐怕要数宋代的《栎阳县修学记》石碑了。跟随赵智忠老人,我们来到了栎阳中心小学,学校的教学楼前,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2007年,新建教学楼时,发现了这块宋代的石碑,以及石赑屃、石雕水槽。学校的管理人员说,石碑刚出土时,上面的字迹还比较清晰,如今,经过几年的风吹日晒,石碑上的字迹已经逐渐模糊了。

  这块石碑是北宋“崇宁兴学”时栎阳县修建县学的记事碑。它是目前发现的有关古代栎阳县历史的唯一一块宋代碑石。石碑通高3米有余,宽1.8米,厚0.54米,左下方已残,碑文记述了北宋时栎阳县吏修建县学的经过。由于年代久远,碑文大部已经无法辨识,仅残存“栎阳县修学记”、“永兴军栎阳”、“神宗皇帝”、“臣君平”等文字。

  栎阳历史上,还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明朝永乐年间的尚书吕震了。赵智忠说,吕震的陵园就在栎阳老城东门外二里多的地方,站在栎阳古镇的东南角,就能看到。陵园占地约60亩,路两边有石人、石马等石塑,周围古柏苍松,遮天蔽日,很有气势。如今,吕震的后代仍在栎阳镇生活,栎阳老城内的栎阳村四组里的人家,几乎全都姓吕。

  栎阳还与一位近现代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时期,杨虎城部队从1917年到1924年在栎阳屯驻了7年之久。杨虎城在这里扩充了队伍、积蓄了力量。并创办了栎阳高等小学堂。赵智忠告诉记者,栎阳高等小学堂,就是现在的栎阳中心小学,这里在解放前曾是栎阳的“红窝子”,许多老师都是共产党员,常常是一整班的同学都去了陕北。

  曾经的“小西安”

  如今只在记忆中

  赵智忠老人带记者一行逛古镇。他给我们讲述了古镇曾经的样子,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老镇的城墙。城墙最上面比较宽,可以过人,赵智忠说:“小时候,我们常在栎阳城墙上玩耍。”城墙是土质的,城门楼则是包砖的。栎阳古镇的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大门,每扇大门的门洞上,都刻着字,东门是“望桥”(栎阳桥),南门是“望骊”(骊山),西门上是“望嵯”(嵯峨山),北门上是“望清”(清河)。四扇大门都按时开闭,每天早上日出时开城门,到了晚上日落时关城门。赵智忠告诉我们,旧社会,城墙里面除了东西南北大街稍微热闹一些外,剩下的地方住户很少,荒芜的土地被辟作田地,城里面还常常有狼出没,天黑以后,大家就不再出门了。

  栎阳古镇老城的形状、比例则与西安城十分相像,可谓是一座“小西安”。城内四条大街中,东、西、北大街长,南街短。如今的栎阳街办,仍保留着曾经的格局。东西大街就是现在街办中的主干道,南街就是现在街办门外的街道,北街比南街稍偏西。城不大,从东门到西门,大概就是一公里的距离。北门到南门稍短。绕城一周是十多里。

  1958~1960年期间,栎阳城墙逐渐被拆毁,到了上世纪70年代,城墙就不存在了。现在,我们已经完全看不出城墙的痕迹了。只有在栎阳村四组的东北角,还能看到一点“城墙根”。

  从城墙根来到栎阳的东大街,赵智忠给我们比划着,这里以前是东门,这里曾经是城隍庙……过去,栎阳古城里的庙很多。东门里的城隍庙香火很旺,在城隍庙的对面还有一座戏楼。赵智忠说:“过去,讲究的就是城隍庙对戏楼。”每逢庙会,这里是人山人海,分外热闹。城隍庙门口,曾有两只巨大的石狮子,足有一间普通的房屋一样高,然而,在“文革”期间石狮被砸毁。解放后,城隍庙被拆,所在地成了镇里的粮站,许多年过去了,曾经的粮站也早已不再,如今,在城隍庙原址上的,是一座饲料加工厂。

  除了城隍庙,古镇的北门口里还有一座尼姑庵,可惜在“文革”时被彻底破坏了。镇子的西边还有个娘娘庙,过去,每逢年节,很多泾阳、三原等地的外县人都要来这里祭拜。赵智忠告诉我们,旧社会,栎阳老城里的庙宇非常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曾经让栎阳人引以为豪的还有栎阳四景。这四景分布在老城的东西南北四个大门外。西门外是“饮马池”,池塘里的水一年到头都不干。南门外是“凤凰柏”,古柏形似凤凰,据说已有千年。民国时,古柏被砍掉了,其木料被人制成了棺木,赵智忠说:“据说,砍树的时候,树流了很多红色的‘血’,栎阳人一直认为这棵树是凤凰的化身。”东门外是“照人碑”,这块石碑很光亮,跟镜子一样能照着人。北门外的“莲花井”,是一口古井,后来水井不再使用了,人们就用一座莲花座盖住了水井。然而,岁月流逝,现在,栎阳“四景”,以及古镇里的遗迹都已经看不到了。生活在栎阳的年轻人,也大多不再了解栎阳古老的历史,栎阳曾经的风华,也许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中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坐落在玉龙雪山下的丽江古城
  • 青城古镇
  • 酒泉金佛镇风光
  • 平乐古镇:川西乡土文化中放纵山水情怀
  • 玉树州结古寺
  • 王文轩故居 户县曾经的首富王家的租车不下套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