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昔日有江南水乡的风味

时间:2011-12-27 19:21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水量已经大减的高桥水库。
  当年高桥的石栏上有鹰的石雕。
  高桥村当年的剧场。

  地域

  灞桥区

  建镇时间

  清代

  在灞桥区鲸鱼沟风景区附近有个高桥村。这个村子在今天看来,并不十分引人注目,但在清朝时却属于西安城郊的重要古镇之一。昔日的古镇为何会变成村子呢?带着几分好奇,记者近日探访了这个昔日的古镇。

  曾经的高桥镇变成了高桥村

  高桥村是灞桥区红旗街道办辖区的一个行政村,它东依白鹿原,西临浐河,南接南江、赵庄、常家湾三村,北连神鹿坊村,交通位置显得较为便利。

  现在能看到的关于高桥镇的最早资料,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陕西通志》第16卷《关梁一》,它记述当年的高桥镇因交通位置的便利,与灞桥镇、杜曲镇、王曲镇、鸣犊镇等称为“咸宁八镇”。民国修纂的《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总图》标注清代后期城郊古镇共20座,高桥镇仍赫然在目。民国二十年(1931年)绘制的《西京胜迹图》标注长安县境内古镇共21座,灞桥、高桥、三兆、杜曲、王曲等仍被记载其中。《咸宁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陕西乡绅陆永桐与曹相臣各捐千金修石桥,此桥高大雄伟,县内有高桥三处。今天的高桥村所在的位置属于东边,史称“东高桥”。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还有碑文记载,“雍正年间大兴仓在城东南二十里,紧挨大桥之处而得名高桥镇,统34村。”《咸宁长安疆域图》记载,高桥镇当年还有城楼,并开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镇里有高桥巷、杨家巷、李家巷、答家巷、徐家巷、秦家巷、张李巷。

  民国二年(1913年),高桥镇所属的咸宁县并入长安县管辖。大约在民国年间,高桥镇的建制消失,变成了高桥村。1952年,高桥村属长安县狄寨区第九乡管辖。到了1954年,又属长安县第四区委管辖。1955年,长安县划至西安市,高桥村归同年创建的灞桥区管辖。从1962年直到今天,高桥村一直属灞桥区红旗街道办管辖。

  当年集市兴旺人来人往

  记者在陕西省作协文学翻译委员会秘书长秦泉安的陪同下,前往高桥村,高桥是他的老家。沿着浐河一路朝南,在进入高桥村的入口处,秦泉安在车上指着浐河欣喜地告诉记者:“这条浐河是个分界线呢,一边属于今天的雁塔区,一边属于灞桥区。我小的时候,我们村子还有人在这里游泳呢。”尚在修建中的半引路(半坡至引镇)正在开挖路面,使得道路不好行车,他忍不住感慨:“我当年考上大学出了村子后,这里的变化还是不大。原来要进西安市还得走马腾空村的路,得绕好远哩。”

  进入村子,记者就明显感觉到两旁的街道显得十分狭窄,一些建筑也很有时代特征,有些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据秦泉安回忆,“我小的时候,我们这个村还是很多过往商旅客人歇脚的地方,它是西安市区通向东南的必经要道,东上炮里原,南上引镇都很便利。解放前后村里还有戏楼、茶馆、医院、点心铺子,当年的景象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他的印象中,小时候村里还经常有农会,而且是每年过两次。“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村就通有47路公交车,从西安的东大街大差市直达高桥。当年这里有好几个大水库,现在剩下的就只有高桥水库了。”

  秦泉安的哥哥秦进安回忆:“我们这个地方原来就是一个古镇,有很长的历史。小时候,我们家就在桥的附近住着了,记得河里面的水很深。有一年发大水,水已经涨到桥面了,但是我们村子仍安然无恙,因为地形好。”在他们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较为古老的高桥剧场,剧场的门楣上竟然是繁体字书写的“高桥剧场”四个大字,可见其历史的久远。秦进安介绍,“当年这个剧场很大,经常有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周围十几里的村民都会来看,那时热闹得很。”

  高桥小学由古庙改建而来

  沿着村子的主街道向里走,没多久就来到了一个开阔的地方。秦泉安说,“当年在这里就有一个大的拱桥,河水从桥下流过。”记者观看了四周,全是一片平地,周边住满了村民,实在很难想象这里竟会是当年的大桥所在位置。“当年从鲸鱼沟流出的水,就是经过这里流入浐河,修建有五孔的拱形石桥。桥头的青石柱现在在村子能找到,上面还有一只鹰的图案。”河的上游曾经有大片的果园、林木、竹园,两岸广植杨树和柳树,下游则是无尽的稻田,风景美丽诱人。

  附近有一所高桥小学,该校初建于1951年,原址还曾是一所古庙。秦泉安说:“只要是在村子里读书出来的人,都是在这里上的小学。旧址原来叫楼喽庙,我小时候在这儿上学有些印象。庙就是一般的青砖砌成,还有些土木结构。周围是农户,东侧是当时的大队部,还有戏楼。那时候经常开大会,很多批斗会就在这里面举行,有时也演电影。后面还有一个20米的高台,高台上是庙的主体,还有一些厢房,北边是大厅。”在他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高桥村的党支部书记答恒伟。他告诉记者,村里的小学是他父亲当年修建起来的。“当年我爸在西安城里,目睹了日本人轰炸市民的场景,他特别气愤。而且当时我爸的一位亲戚也被炸死了,他痛恨日本人,就想到了教育救国。他原来上过几年的老私塾,回到家里后将庙进行了改造,用自己的钱建起了村里的学校。”

  关于“高桥”得名的说法

  沿着村子的路继续向上,记者一行来到了村里的水库边。水库很大,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一只废弃了的渔船搁在坝上,早已面目全非。远处的水文观测站仍能看得清楚,只是铁门紧锁,估计也是好长时间没有使用了。岸边一圈圈的水纹线,似乎仍在告诉人们,这里曾是汪洋一片的“水国”。虽然名叫“高桥”,但水库旁边并没有什么高大的桥。再朝上走,就是高桥墓园所在地,附近分布有一些果园。

  原路返回后,记者见到了正坐在村外的一个石墩上晒太阳的答清振老人,他是村里的“文化名人”。虽然已到了80岁高龄,但说起话来仍然思路清晰。他回忆说,水库当年的蓄水很多,高桥也是确实存在的。“这里有6个大的水打磨,你想想水流量能小吗?那时候还没有电气设备,一些农活就可以用这个来解决。”问其详情,他解释就是利用水作为动力带动转轮,可用来磨面、榨油等。“首先在水库边上开挖一条水渠,两边用青石加固,安装闸门,下面用机械齿轮带动石磨,就可以干一些比较粗重的体力活了。”答清振还讲述了一个有关“高桥”得名的夸张的说法。“说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人,要进西安城去办事。路过这里的桥时,在桥上扔了个石头下去。一直等到他从城里回来后,才看见石头掉进水里,听到‘咚’的声音,你想这桥有多高啊?”而另一位老人答广恩也回忆,“当初的桥有一个大的拱形,两边各有两个小拱,样子很好看,十分壮观。”

  记者后来又查找相关资料,原来“高桥”的得名还有另一个说法。相传在很早的时候,鲸鱼沟一带没有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在这里通行很不方便。鲸鱼沟南边有个塌坡村,村里有个做官的叫曹七。有一次他坐马车从京城回来,马车被阻断在这里,只好折回绕了几十里路才回了家。回到家后他对村里人说:“我如果官能做大,就在这里修一座桥,给老百姓办一件好事。”过了几年后,他确实做了大官,于是亲自监工,从各地请来能工巧匠修好了一座高大雄伟的桥。有个书呆子要试试桥有多高,手拿一块石头站在桥上,松开手后等了半天也不见落水。就在桥上斯文地踱开步子,从桥的这边一直踱到那边才听到石头落水的声音。他惊奇地喊:“桥北投石,桥南见声。桥高乎?够高也。”实际上,这书呆子松手后,石头并没有掉进河水里,而是掉进了袖筒,他并未发觉。是他走到桥的另一边一甩袖子,石头才落入水里。当地人们就拿这个故事取笑他,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桥就有名气了,大家就叫它“高桥”。

  高桥镇没落的原因

  当年的高桥镇变成了如今高桥村,高桥镇为什么会逐渐没落呢?对此秦泉安的解释是“主要是这里的河水逐渐少了。”他说:“我小的时候这里还种水稻呢,很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从鲸鱼沟流出来的水经过我们高桥村,形成一些池塘,有很多人种植水稻,大约要占耕地的一半。那时还可以在河里捞到鱼,可以抓到鳝鱼和螃蟹。我记得当时的风景很好,还是西安电影制片厂经常取景的一个地点。后来水少了,桥也就没有用了,慢慢荒废。再加上道路的修改,这条交通要道也失去了原来的作用,逐渐从镇变为村,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对高桥镇的兴衰,现在人们所知甚少,记者采访到陕师大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史红帅博士。他介绍,现在西安地区有两个叫高桥的地方,一个是灞桥的高桥村,另一个是长安区的高桥乡。他2004年去过长安区的高桥乡考察,还没到过灞桥的高桥。他说:“关于高桥镇的资料非常少,雍正时期的《陕西通志》记载了一些,说高桥镇在西安城东南方,离城有25里。高桥镇应该在清朝初期就建镇了,镇的消失大约在民国年间。”

  对一些古镇的消失,史红帅在《西安城郊古镇的分布与形态》中认为,受战乱影响最大。高桥镇的衰落是否也受战乱影响?史红帅分析,古镇的消失原因很多:由于战乱的影响,也由于道路的改变,经济地位下降,不受重视了,逐渐衰落。

  地理链接

  长安区还有个高桥乡

  今天的长安区还有一个高桥乡,它地处长安、咸阳、户县交界处,西临沣河、南靠渭河,交通十分便利,下设曹坊、严大、严小、韩南、计家、东马坊、西马坊、马务、屯铺等16个村委会。

  据该乡修建的石碑记载,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了高桥乡。1958年改称公社,1984年恢复原来的名字,仍称高桥乡。

  高桥乡著名历史人物有清末刑部尚书薛允升。薛允升(1820-1901年),字克猷,号云阶,长安马务村人。进士出身,历任山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他是晚清著名法律学家。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可爱的中国”之柯尔克孜族:这里的人们和猎鹰有个约定
  • 当卡寺内有甘露法泉
  • 双泉湖有千亩鱼池
  • 河西天马考
  • “邦达仓拥有大地 邦达仓拥有天空”
  • 民乐县掘出印有魏晋南北朝县名的明代火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