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历史街区里 感受老西安的民俗风情

时间:2011-12-27 17:46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刘蔺萱 点击: 载入中...
  位于北院门的高家老宅。
  2006年时的北院门。 北院门街办供图

  “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这句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北院门曾经的显赫。如今,这里独特的传统特色和穆斯林风情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人,在这里能体会到原汁原味儿的老西安“俗”文化。

  声望显赫的三大家族

  北院门处在西安城的中心地带,清代时又正对着陕西巡抚衙门,曾居住着许多有声望的大户。解放前,回坊里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

  现在北院门144号民居,就是这句顺口溜里所说的高家的宅院。高家是汉族,家族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同治年间的榜眼高岳崧。史载他做官廉俭节约,恪尽职守。为人谨慎小心、和睦待人,赡养族中长老,始终如一,从无过分举止。可惜他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31岁。后来他的儿子得中举人,在甘肃为官。据说高家大院的砖墙又高又厚,而且是用糯米汁搅拌石灰、黏土、细砂而成,坚固异常,所以有“高家的墙”之说。88岁的西安老住户王宏谋老人还记得,解放后,高家大院曾经作为一些单位的办公地点,工艺美术公司就曾在这里办公。

  马家老宅在北院门路西中段,高家大院南侧。据说,马家老宅临街的房是用水磨砖砌到顶的高墙,解放前马家大门上挂着“大夫第”的匾额。据说,马家深宅大院,院里的房屋极其华美,故有“马家的房”一说。64岁的北院门老住户安靖龙告诉记者:“知名人士马平甫先生,就是从著名的北院门马家走出的名人。马家老院子现在是莲湖区交通局所在地。”

  《西安老街巷》载,米家的房产在北院门路西的南段,临街有九大间门面房。相传米家祖先乐善好施,以古董生意发家,开有若干商号,所以有“米家的金子拿斗量”的说法。

  “小时候常去那里买干果”

  解放前,西安市的干果行、油行都集中在北院门。干果行出售的品种有核桃、大枣、花生、芝麻、板栗、杏干、葡萄干等。王宏谋老人是柳巷的老住户,儿时的他常到北院门去,他告诉记者:“我记得,解放前,北院门整条街上不仅开有店铺,还有不少是住家户。那时候北院门街道上的店铺都以经营干果为主,大概有近7成的店铺都是干果铺。”王宏谋老人对北院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常去那里买干果,那时候的干果铺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品种,主要卖的还是些瓜子、花生之类的。解放前,北院门还有一些小吃店,在众多小吃店中,最风行的要数牛羊肉泡馍馆了。

  北院门的老字号也不少。安靖龙说:“在我的记忆里,北院门一直是西安市内商业比较繁华的地方。这里的商铺和商贩很多,整条街上全是老字号,这些老字号很多都是从清代延续下来的。”

  那时的北院门还开有古董铺。还有一家大茶叶庄名为“福盛魁”,是山西人经营的。安靖龙老人说,过去,在北院门经商的本地人并不多,许多当地的住户都把临街的店铺租给了外地人,他就记得在这里租店铺的山西商人特别多。

  过去北院门很多人家的门口有石鼓和石狮

  北院门的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解放后。安靖龙清楚地记得当时北院门住户的生活情境:“我出生于1948年,还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北院门整条街上连自行车也没有几辆。那时候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困难,我小时候流传着一个说法:‘斤斤面,担担炭’,就是说,那时候人们买面就是一斤一斤地买,够了这一顿,下一顿就不知道在哪儿了,买炭是一担一担地买,烧完这一天的炭,明天也许就没炭可烧了。”

  安靖龙老人还记得,北院门的老住户居民,以前大部分都是靠做小生意为生。他告诉记者,北院门老安家从他爷爷辈开始,就是做麻花生意的,那时安家在北院门开了一家小店,专门炸麻花,所以附近的居民都称他们家为“麻花安家”。“在坊上,只要提到‘麻花安家’,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家。”安靖龙说。

  除了“麻花安家”,北院门还有许多住户经营其他小生意。安靖龙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小生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难以理解了。比如,当时北院门专门卖羊杂碎的小商贩,每天用8毛钱买到一只羊所有的杂碎,卖一天如果能卖完,连本带利收回一块五角钱,也就是每天净挣七角钱,而这样的收入在当时就觉得生活有了保证,算是小康人家了。”

  安靖龙还记得,他小的时候,北院门街道两边都是两层的铺板门面房,尽管当时的街道与现在的宽窄相差不多,不过那时北院门街道铺的是碎石子,只有鼓楼下的门洞路面铺着青石。安老人说:“我上学的时候,市政府门前还有两个巨大的石狮子,很威武,北院门很多人家的门口也有石鼓、石狮。别看今天北院门的人流量这么大,在开发以前,这里人很少,很清静。”

  “解放初期,街上还有一个小型的储蓄所,在现在回民中学的北面。”安靖龙说,“到了1956年公私合营的时候,许多老字号收归国有,还有一些就逐渐消失了。上世纪60年代初,北院门还通过公交车。”1966年,北院门曾改名为革命街,1972年恢复原名。

  曾经的古董街和书画街

  改革开放以后,北院门的居民们纷纷做起了生意,许多人都在街上开起了门面,北院门也逐渐成为商铺林立的商业街。

  安靖龙还记得:“那是1986年,政府提倡将北院门打造成商业一条街。我也做起了生意,我用家里莲湖路的一间房子,换了北院门街道上的一间店铺,由于我年轻时学过玉器知识,所以开了一间古董店。后来又开过小吃店等等,我的生意也是变了又变,店铺也换了几家。现在,我的店铺正在装修,不久后即将开业。”

  上世纪80年代时,北院门逐渐成了古董一条街。安靖龙说:“那个年代许多人都缺乏保护文物的意识,当时有许多珍贵的文物,都是从北院门流向全国乃至国外的,北院门最开始在世界上有名气,就是从古董开始,那时候‘北院门’这个名字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叫得很响。”

  上世纪80年代末,北院门的古董生意逐渐转淡,而书画店又开始兴起,这条街道又变成了书画一条街。那时候,在北院门,不仅能买到文房四宝,还能见到许多名人字画。安靖龙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北院门被改造提升成仿古一条街后,就是以经营书画为主的,其规模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在的书院门。”

  在北院门北口,记者见到了至今仍在北院门经营画社的田社玄先生,他告诉记者,他所经营的这间不大的书画店,入驻北院门是在1992年左右。田社玄说:“在我印象里,北院门是西安市最早的书画一条街。那时候,这条街上有西安国画院,鼓楼南还有长安书画社。到了2000年左右,北院门的书画店铺逐渐转移到了书院门,这里变成了饮食一条街。”

  来北院门遛弯儿,体会老西安民情风俗

  北院门街道办事处提供的资料显示,1992年,莲湖区人民政府对北院门实施了大规模的改造,恢复了这里的明清民居建筑风格。2005年3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再次对“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进行提升。今天,北院门已经形成以经营古玩和回族风味小吃为主的步行商业街。

  今天的北院门,以其清真饮食和独具特色的传统风格而著名。北院门北头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西安几位书法大家的作品,南面正额是“人文荟萃”,这是陈少默的手迹;北面的楹联“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是卫俊秀的墨宝;中间的大篆为刘自椟先生所书,体现了北院门深厚的人文底蕴。

  北院门既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商业街,同时,它与许多西安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西安人常常会来这里吃个小吃,买点干果、腊肉,或者只是遛遛弯儿,晚上来逛逛夜市。北院门在许多西安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莲湖区北院门商会秘书长童鑫说:“西安有三个‘院门’。在老西安心里,这三个地方各有特色,去书院门能让人感受到西安的书香和文化,在南院门则能买到西安最时尚的洋货,而北院门的特色则是民俗,在这里能看到中国穆斯林的风土人情,还能品尝到各种独具特色的清真小吃。”北院门是贴近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从中最能体会到老西安民俗文化的地方。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以花会友 第三届高原梨花旅游节在临夏和政开幕
  • 内蒙古第一大湖——呼伦湖
  • 赤水河流经古蔺县
  • 靖远黄河古渡口风光
  • 武川县风光
  • 勒巴沟美景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