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时间:2021-02-12 15:4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兰州市城乡规划设 点击: 载入中...
  编者按
  
  近日,为贯彻落实事业单位改革精神,使员工尽快在新的一年里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中,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了“云论坛”活动,论坛以“成长-硕果-担当-愿景”为主题,结合转企改制,畅谈了规划院各项事业面临的挑战、行业发展以及规划院所做的努力。论坛特别强调要以历代规划人奋斗不止的大无畏精神承担起规划院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重任,并希望新老员工们齐心协力,在改革的东风下勇往直前,共创规划院发展的新篇章。
  
  成长篇  
  
  城乡,赋予岁月以文明,规划,赋予生活以品质。
  
  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从初创之日起,就以澎湃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根植于城乡规划事业的沃土,带着希望与责任,在宜居环境的规划之路上负重前行,在求索中发展,在创新中壮大。
  
  1987年12月,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与规划土地管理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1994年5月局机关干部共38人,三个科室——城市设计室、规划设计室和市政工程室人员与职能全部划入规划院。
  
  1949年兰州解放后,规划大师任震英担任兰州市政府建设科科长,组建规划团队负责兰州市城市拓建工作。1950-1956年,任震英及其团队主持编制了兰州市、白银市城市总体规划,《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54—1972)》成为国家建委批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1975年起,他担任甘肃省暨兰州市修改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规划办公室主任,带领规划团队主持兰州市第二版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1978年2月20日,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前身——兰州市规划管理处挂牌成立,隶属于兰州市城市建设局,业务为规划设计、规划管理,机构成立探索着画出了城市科学规划的浓重一笔,但城市规划设计室成立之初,由于专业人员不足,专业资料缺乏而困难重重,员工们边干边学,在艰难中勇于探索,迈开了创业的步伐。1979年,国务院批复《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78—2000)》,同年成立兰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负责全市城市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工作。1980-1983年,任震英担任兰州市副市长,并担任市政府总建筑师,主管兰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1987年12月,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与规划土地管理局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1994年5月局机关干部共38人,三个科室——城市设计室、规划设计室和市政工程室人员与职能全部划入规划院。此时,内部的管理及员工的思想都面临着一个逐步磨合和协调发展的过程,而又逢建筑设计市场调整整顿,一些同志忍受不了当时的艰苦条件,没几天就要求调走。规划院面临很大的困难,但那时员工们心里惟一没有丧失和惟一拥有的就是希望。经过对市场的冷静分析和自身发展要求的缜密思考,规划院调整激励机制,对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培养人才,对外积极拓展业务。终于克服了暂时的困难,保证了生产经营指标的稳步上升,为日后兰州市城乡规划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90年代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于2003年国务院予以批复。第三版总体规划提出了“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建设原则,确立了黄河作为城市发展轴、景观轴、生态轴的地位,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2015年国务院批复《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第四版总体规划构筑起“双城(主城兰州中心城区和副城兰州新区)五带多片区”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新时期,兰州绘制未来2035年和2050年“美丽中国”愿景目标,加强对城区不同开发强度等级的空间管控及内部结构的优化布局和品质的提升,对于兰州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土空间规划不仅是影响未来兰州发展的顶层设计,更是充满历史意义的战略擘画。
  
  2020年7月,政府下发规划院转企改制方案批复,打响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发令枪”。2020年12月,主管规划院的市自然资源局与市国资委签订了规划院移交协议。回望规划院34年历程,寥寥数人面对交织复杂,满怀梦想感受着这个城市喷薄欲出的呐喊,规划院见证、参与了兰州的建设奇迹。
  



 
  
  图“一代人、一座城”任震英及规划团队绘制兰州规划蓝图
  
  
  
  硕果篇  
  
  34年来,规划院从3个技术科室发展成为拥有8个生产研究科室,从一个以城市规划审批起步的三十多人团队,发展到省内领先,梯次合理的近百人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全院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百分之八十以上,共有24名高级工程师(含正高级),各类注册专业技术人员15名,有特殊津贴专家,有甘肃省555领军人才、兰州市首席专家、兰州市青年专家、高校兼职教授等。我们立足兰州市场,逐渐成长为省内领先的规划研究机构。
  
  获得国家、省部级优秀设计奖项荣誉逾40项。其中《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获甘肃省土地管理局优秀成果二等奖;《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全国优秀村镇规划设计三等奖;《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兰州市黄河风情线城市设计》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复杂环境灾害治理与景区改造建设研究》《兰州都市圈人居环境建设研究》《兰州市城市发展研究》《兰州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2016-2020)》等获甘肃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
  
  为兰州的规划和建设发挥“龙头”作用,为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兰州这片热土上,规划设计人员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兰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1-2010)》《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兰州新区总体规划(2011-2030)》《兰州市南北两山总体规划(2016-2030)》《兰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多项总体、分区与各类详细规划编制及研究300余项,完成了城市道路深化规划设计工作,他们一步一步延伸了城市的道路,他们一寸一寸丰盈了身边的角落,他们一格一格点燃了万家灯火……他们是指尖下城市道路的“筑路人”。
  
  
  
  小西湖立交桥
  
  
  
  西关交通枢纽及解放门立交桥
  
  
  担当篇  
  
  城俯首金城七十秋,一城风月汇芳川。
  
  回顾兰州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兰州已从规划编制、实质性开发建设转向精细化品质塑造阶段。规划蓝图的顶层设计的完成,见证着兰州城乡规划及其相关领域改革开放的成就,也彰显着城乡规划工作者对兰州城乡建设的无私奉献。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基,也是兰规院人秉持的规划初心。十九大以来,众多兰规院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在乡村振兴领域,进乡村、下基层,无论是在连片特困地区调研、编制扶贫规划,还是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他们自始至终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不计报酬地与省自然资源规划院协作开展东乡县“多规合一”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严格执行“三条”控制线管制规则。借助国家脱贫攻坚和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发挥东乡县作为省会兰州与临夏州联系通道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继承、挖掘和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妥善处理好县城民族特色保留、沿洮河经济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城建设、旧区改造和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系,重点发展民族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把达板、唐汪两镇打造成集民族文化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特色小镇,探索出一条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规划经验。
  
  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是一座幸福文明城市的标配,也是兰规院人牢记的规划使命。在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的背景下,规划院以有效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加强规划、管理、建设工作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侧重程度,补足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建设的短板为指导思想,开展《兰州市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规划研究与导则》的编制工作。《兰州市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规划研究与导则》是兰州市第一次将“精致兰州”总体发展思路,通过民生服务类规划进行落实。将兰州市中心城区25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覆盖范围,结合街道管辖区域,综合考虑“便于管理、人口规模、功能均衡、服务半径”,划分为78个十五分钟生活圈(街道级),每个生活圈控制在10-15分钟步行范围内,按照5-10万人服务规模具体划定。成果包括专题研究报告、规划导则、项目库三大部分。
  
  1、专题研究报告
  
  围绕初中、小学、体育场(馆)或全民健身中心、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养老院、老年养护院、文化活动中心等9类设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现状特征研究,找出兰州市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2、规划导则
  
  《兰州市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规划导则》是兰州市现行控规的完善与补充,是现行控规进行调整、修改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标准在兰州市中心城区符合实际情况的深化与细化。构建出街道、社区两级生活圈体系,同时确定需配置的公共配套设施共8大类24项,在街道级生活圈范围集中布置对规模敏感的服务设施,社区级生活圈内集中布置对出行距离敏感的服务设施,满足出行受限的老人、儿童高频使用设施的距离要求,同时差异化提升服务品质与特色,将生活圈公共配套设施分为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两大类进行控制指引,强制性配置基础保障类,应对新时代居民更高层次和差异化的需求,选择性配置品质提升类。
  
  3、重点配套设施项目库
  
  重点配套设施项目库是以78个十五分钟生活圈为基本单元,梳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及建设情况,围绕教育、养老、体育、卫生、文化五个重点方面,找出各个生活圈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缺失,提出了应补足的规模数量并给出了配套建设的位置导引,方便在下步项目管理与审批中强化落实。结合对十五分钟生活圈这一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配套设施问题的梳理,提出了符合兰州市特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体系、配建标准和控制导引要求,规划成果既可以作为各职能部门指导管控的依据,完善相关规划编制与依法行政管理,同时又能够促进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使规划成果成为提升城市宜居程度、提高居民幸福感的主要抓手。
  
  
  
  大情怀方得大格局,大格局彰显大担当。34年来,规划院扎根兰州,秉持初心,用责任担当和累累硕果彰显了市属规划院该有的大情怀和大格局。  
    
  愿景篇  
    
  地壳隆起莽昆仑承东启西扼西北
  
  八千历史在甘肃两个百年看兰州
  
  一湾一群现一极四区六廊成两屏
  
  一圈三城带多点三地两高定目标
  
  一港三枢链欧亚双核街巷生活圈
  
  一河三山半城绿美丽公园幸福城
  
  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愿景
  
  一、总体定位
  
  2035年,基本建成内陆开放、创新高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美丽公园城市。
  
  2050年,建成一带一路中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黄河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考虑因素:习总书记视察甘肃,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点落实地区;一带一路是未来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抓手,兰州应尽己所能承担起复兴一带一路的使命;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启示,在国家所处的战略性地位,具有其自身的意义;兰州新区向西开放平台还需要加强,并找到具体落脚点,创造出新的开放型经济增长点。
  
  二、对兰州区域特质的认识和思考
  
  地壳隆起莽昆仑——表述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说明黄河上游生态治理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
  
  承东启西扼西北——对甘肃、兰州地位自古以来的解读
  
  八千历史在甘肃——对甘肃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演变进行分析,寻找岀甘肃的特点,早在八千多年前,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的先民就在甘肃的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这里最早的开拓者。古史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故里就在今天甘肃,后来又成为周朝的发源地,秦人的故土,是陕甘川交通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也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
  
  两个百年看兰州——面对未来趋势,结合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突出兰州市为黄河几字湾城市群的起点城市群重要性,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领导者。
  
  三、市域层面规划愿景
  
  一湾一群现一极——战略思路
  
  四区六廊成两屏——生态框架
  
  一圈三城带多点——城镇结构
  
  三地两高定目标——职能定位
  
  一湾一群现一极:黄河几字湾城市群、兰西城市群均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兰州作为黄河上游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正当时,能否力争成为国家下一个增长极,引领未来发展趋势。
  
  四区:将兰州市域生态划分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功能区的四类生态功能区。
  
  六廊:将兰州至东向榆中、定西市,南向临夏市,西向海东、西宁市,东北向白银市,北向兰州新区、景泰,西北向永登、武威市六大对外通道两侧进行综合生态治理,建设6条绿色生态通廊,也是城镇发展建设廊道。
  
  两屏:形成北部生态防护屏障和南部生态保护屏障,全域整体生态结构再融入并组成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两大屏障。
  
  一圈:为围绕核心城市兰州,基于兰白都市圈为基础形成的外围城市圈,包括白银、定西、临洮、临夏等城市。
  
  三城:指兰州老城区、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作为组成兰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区,市域内自身形成一个城市群抱团发展,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是兰州老城区的辅助,但又各具特色相对独立,“三城”互动发展,共同推动兰白都市圈形成,并带动其他主要城镇发展。
  
  三地两高定目标:兰州市应主动提出内陆开放高地、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和产业战略转移基地的建设目标,与发展定位和国家战略紧紧相扣,将后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同时结合“新三线城市”建设,加持国家战略支撑大平台,成为兰州市战略发展目标。
  
  构思考虑因素:
  
  (1)建设兰白都市圈一直以来是全省关注的核心问题,兰州当前中心城区受制于用地及各种资源条件的约束,难以独立完成人口流入聚集、各项国家职能落地的使命,兰白都市圈既是落实国家建设兰西城市群的战略要求,更是兰州寻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兰州为核心抱团发展,合理分工,促进兰州市以及兰白都市圈、兰西城市群的崛起。
  
  (2)兰州市最大的城市特质就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与民族文化的结合,从古到今兰州乃至甘肃省所处的位置就是证明,强化“一带一路”需要找到自身载体和国外对接的国家和地区。
  
  四、集中建设区层面规划愿景
  
  一港三枢链欧亚——产业职能
  
  双核街巷生活圈——生活功能
  
  一河三山半城绿——生态赋能
  
  美丽公园幸福城——建设目标
  
  一港三枢:依托国际陆港建设发展,将兰州市提升成为国家物流、信息流和能源流三大枢纽。一直以来总提出兰州市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但没有相配套的城市产业职能,有了物流、信息流和能源流枢纽的存在,兰州市日常可以作为通道,但战时(疫情时)就可以成为国家战略指挥及信息数据中心。建议兰州老城区主导功能为行政、商务、金融、生活服务;兰州新区主要承担国家相关战略职能和能源枢纽功能、突出工业产业,并加强与白银的互动发展;生态创新城突出信息枢纽功能,引入认证机构功能。
  
  双核:指城关核心和七里河-安宁核心,为市级公共服务及商务商业服务的重点发展区,形成兰州市现代化城市形象的展示核、城市公共服务核、城市商务商业服务核、金融服务核。城关除了继续承担省会城市核心职能——行政,对现有商业设施进行整合和商业环境的优化提升;围绕西客站商务区、安宁(金融)中央商务区、马滩商务及文化集中区、崔家大滩体育及商业区,高标准建设兰州市西侧核心,突出展现全新的商务及商业核心形象,承接城关商业主中心的部分商业职能,使二者之间逐渐达到平衡,破解“单中心”困局,减少上班族的交通流动量,有效缓解城关中心区的压力,方便七里河、安宁、西固居民的工作与生活。通过增加穿伏龙坪道路,调整西关公交枢纽位置或分散其功能,打通城关、七里河之间的交通瓶颈,加强双核联系;加密并顺畅南北向道路,加强高坪与“双核”公共服务集中区域的联系。
  
  街巷生活圈:结合15分钟生活圈建设,强化街道级、社区级公共配套服务,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商业中心,实现传统商业街巷的再生。通过两层三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构建不同需求的生活圈,结合传统商业街巷转型和提升,使得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方便,且档次和品质较高,激发城关传统老街巷和南北滨河路的商业活力,改善兰州市营商环境,引入金融机构总部,提高兰州市的城市整体影响力。
  
  一河三山半城绿:黄河既是兰州的生态发展轴,也是重要的公共空间;三山指南部的兴隆山-马啣山-皋兰山山脉,为全市生态涵养区域,北部为老城区与兰州新区之间的北山山脉,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生态修复成为先行示范区,西部突出与永登生态保护及水源涵养地的结合,形成生态保护区;一河三山与集中建设区一同形成一个大城市,使得城市内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绿化覆盖面积,形成公园城市。
  
  黄河由老城区穿城而过是兰州市独有的特质,其生态功能是我们尚未充分认识和利用的功能,随着兰州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地位的提高,让城市一半以上绿化覆盖成为可能,结合老城、新区、创新城之间和周边的“三山”生态资源整合盘活,以“绿”为城市功能组团,把生态价值体现出来,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城市结构、不去大搞公园和绿地建设,而是把绿地空间开放给公众,形成公园城市,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美丽公园幸福城:是最后的总结和提升,“美丽”、“幸福”是党和国家的建设愿景,也是兰州市的发展愿景,与中国共产党初心吻合,与两个一百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契合,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
  
  构思考虑因素:
  
  (1)契合市委市政府“一心两翼”空间发展构思,契合市委市政府“都会城市,精致兰州”思路;
  
  (2)兰州新区和榆中生态创新城应按照不同城市规模等级,便于配置相应级别标准的道路、公服、市政等各类设施,其中兰州新区按照人口100万以上规模和大城市标准发展建设,榆中生态创新城按照超过50万人不超过100万人的中等城市标准进行发展建设。“一新区一新城”突出一个“新”字,着重发展自身全新的主导职能,建设全新、职能全新、面貌全新,应有自己独立的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系统,兰州新区与榆中生态创新城虽然可以各自建设发展,但必须是兰州城市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与中心城区的道路交通联系,统一、独立、共荣是基本原则,与老城区共同承担甘肃省、国家乃至世界赋予兰州市的职能,老城区是外围两个新城区的发展基础与平台,外围两个新城区是兰州市以往没有的全新职能的承载地。
  
  (3)中心城区应强化核心功能,疏解非核心职能或非省会职能,突出城市“双修”,利用组团城市自身具备的优点,突出自身特色进行发展,形成自成系统又有所联系的生活圈,不同组团不必拥有所有功能,仅承担所有各自的一至两种职能即可,外围组团不承担兰州城市的核心职能,避免城市发展重点摇摆导致难有建设成效,同时便于成系统、分层级进行各类配套;
  
  (4)兰州新区这一国家级新区的金字招牌不但不能丢,还必须充分利用好,新区的发展建设是构建兰白都市圈的关键;
  
  (5)对于城市文化营造应找出或赋予符合兰州发展的核心文化特质,并将构建市域其他区域与核心文化的联系,形成群、组,通过宣传推广,打造名片与品牌,突出在老城区予以展现的同时,要与市域其他区域平衡,讲好黄河故事,讲好兰州故事。
  
  五、黄河几字湾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愿景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遵循“保护责任公担,流域环境公治,生态效益共享”的原则,以“幸福美丽新黄河”为总体思路,实现由“输血式”到“造血式”补偿的转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将兰州设为黄河上游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动先行区围绕“黄河上游的城市绿心、高品质的市民游憩乐园”的总体定位,开展黄河几字湾国家森林公园总体策划研究。黄河几字湾国家森林公园:南至兴隆山-马啣山-皋兰山三山山脉,为水源涵养区;北部构建兰州新区、白银及周边辐射区百万亩防护林的防风固沙生态区,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基底,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突出高原生态戈壁特色风貌;东、西部突出榆中生态农业区及永登文化旅游生态涵养区,形成全域生态网络格局。
  
  
  
  论坛结语
  
  艰难方显勇毅。1987年,规划院成立之初,艰难起步,兰规院人白手起家,以无畏的勇气砥砺前行。通过建章立规,设置科室,培养人才,奠定了规划院的工作基础。从那一天开始,规划院做为兰州市各级政府强有力的规划技术参谋,参与了兰州市的城市发展。
  
  磨砺始得玉成。2021年,伴随着改革的强劲东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转企改革,这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的历史性选择,也将为市规划院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新时期,新机制,新发展,市规划院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展望未来,前程似锦。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兰城规人同心同德,接力奋斗,给了我们书写兰规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勇气。让我们每一位兰规院人一起,在改革的东风下勇往直前,勇开新局,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兰州市殡仪馆及所属5家公墓暂停除夕当天集中祭祀活动
  • 【新春走基层】兰州市图书馆举办精彩活动过“牛”年
  • 当好企业“娘家人”——兰州市积极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见闻
  • 兰州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0.9%
  • 兰州市首批劳动人事争议兼职仲裁员上岗
  • 2020年,兰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52元同比增长5.4%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