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近日,一部微纪录系列短片《兰州蓝》在网上和移动终端平台引发刷屏效应。该系列短片《兰州蓝》不做长篇大论和官样文章,摒弃“单行线”式的宣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平实简练的语言,生动丰富的百姓生活场景,和契合互联网传播的产品形态。
为了切实改善兰州百姓的生活环境,从2010年开始,甘肃省委和兰州市委打响了“兰州空气治理”的攻坚战。2015年又提出“兰州蓝”的概念,除了延续以往的环境治理经验,还采取提供新能源车以及停产等举措,更加彻底和全面。而由北京伯璟制作的《兰州蓝》正是一部反映这一历程的政务宣传系列短片。
文艺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创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文艺座谈会上强调,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才能得到正确处理,才能准确把握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
事实上,虽然把反映政府工作成果作为基本内容,《兰州蓝》的镜头却将镜头聚焦百姓,把更加生动形象的反应百姓生活的转变,作为创作的立足点和根本点。
为此,短片似乎还有意做了特别的贴近性表达——朴实的旁白语言、简洁的镜头影像、便于互联网传播的短视频形式等,其创作的思路和经验显然值得推广和借鉴。
平民视角,展现当代生活底蕴
马拉松爱好者逯正从2011年开始跑马拉松,从一开始因为空气污染跑得很不舒服,到后来蓝天白云下一发不可收拾的跑步热情,对比之下使得兰州空气治理成果更加真实可感。
为此,在这名为《冲出雾霾》的一集中,导演还采用了不同的光线处理方式,并加入了不同滤镜,以再现的方法直观呈现两种环境的差异。故事和影像之间的默契配搭,是体现这部短片艺术水准的关键之一。
马拉松运动员、摄影师、原玻璃厂员工……21集短片选取了15位不同职业的普通人讲述他们与“兰州蓝”的故事。
他们是空气治理环节中的一份子,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空气治理的八大政策息息相关。他们也是兰州的普通百姓,为了家人的健康与美丽的环境悉心不怠。
短片以他们真实朴素的讲述娓娓道来,呈现的完全是一幅幅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工作画面。这样的讲述和记录方式,使原本高高在上的政务宣传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营造真实感和贴近性,引发更多情感共鸣。
一部没有生活的作品,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兰州蓝》将抽象的、宏大的政务宣传工程细化为典型的、生动的细节,还原普通人物的故事和工作画面。
当以往的政务宣传总逃不了以我为主的思维窠臼,自说自话、自导自演时,《兰州蓝》以温情和自然,以平民化视角的情感流露,提供了某种具备当代生活底蕴的文艺创作样本。
抒情影像,引发深层情感共鸣
《天蓝如“洗”》中,多年从事施工现场工作的满世银,看到尘土飞扬的工地和泥泞的大型车辆感到很揪心,于是他自主发明了专门清洗大型车辆的洗车装置。
从大远景到近景,从仰拍到俯拍,片子开场以干净利落的几个镜头,就展示出个人与自然、个人与城市环境的紧密关系。满世银的旁白与缓慢理性的音乐在慢镜头中缓缓升起,营造出揪心的气氛和极致抒情的影像风格。一个值得聆听的好故事就此开场。
在视听节目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诉求中,有意思的艺术形式仍是传达内容意义的有效途径。正如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
动心的前提是用心,用心选择更加生动的方式去呈现和表达,从内容和形态上体现真情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