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近日,兰州公交陆续迎来280台新能源公交车,将在近期陆续投入线路运营。大批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将进一步助力和确保“兰州蓝”。
在主城区投入运营的280台新能源公交车与2015年更换的31路新能源车车型、性能基本相同,车体本色为浅绿色,均属宇通牌12米插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整车配备YC6J210N-52发动机,采用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能够合理利用电机和发动机的高效区,在时速25公里以下采用串联模式,随着车速的增加切换至并联模式,百公里气耗28-30m3左右,节气率达33左右%。属于自动挡无级变速操纵,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大大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新能源系统采取高寒地区保温措施,不受温度影响,确保车辆能够在零下20度充放电可靠。即使碰上早晚高峰或道路拥堵车辆时速低于20公里时运用电力驱动,有效减少排放,对环境十分友好。目前,新车正在办理各种手续。
据悉,280台新能源车将投入主城区11条线路:其中111路35台;123路15台;35路39台;15路30台;142路20台;18路35台;77路30台;116路27台;75路16台;107路33台。
显然,《兰州蓝》是一部懂得将心比心的作品。《浮?沉》中的街道主任带领大家用洒水等方式抑制扬尘,快节奏的剪辑体现了百姓们治理好大气急切期盼的心情;《热电厂的日与夜》则用色调来展现治理前后的环境,治理前的暗色调和之后的明亮色调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情绪心境。通过视觉元素带来的强烈效果,更易走心和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在百姓故事之外,短片意在以强烈的视觉造型引发深层情感共鸣,而观众早已在这份感性朴实的表达中,不经意地走了心。
碎片传播,更新政务宣传思路
每集3-4分钟、每集抓取一个人物故事、只在网络和移动终端播放——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兰州蓝》都在有意契合当下互联网时代碎片化、交互化的传播特点,以整体“短平快”的风格定位,对标网络时代受众的审美习惯。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对于通常走主旋律宣传路线的政府部门来说,运用互联网的能力不仅意味着宣传思路的大众路线,更抢占舆论制高点的重要意义。
在核心的短片展示区之外,《兰州蓝》在光明网的专区采用结构化呈现,不仅有包含民生与措施两部分的“书记说”,还有总结兰州蓝成效的“风景篇”、讲述治理过程的“轨迹篇”以及自媒体大V空气体验行板块,并能够通过点击百姓头像的方式,倾听每个人讲述自己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故事。
除此之外,专区还发布“兰州蓝我们在行动” 征集活动,通过制定奖励措施来鼓励百姓拍摄图片和讲述故事,采用当下流行的UGC生产方式,凸显互动的政务宣传理念。
而无论是政务宣传还是文艺创作,在突出内容本位的同时,都要结合当下创作与接受环境,创新与内容特质相符合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表达方式,在党和政府舆论工作大局与一般的民众心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或许是《兰州蓝》给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