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赚到了什么经验?

时间:2015-08-03 08:56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国强 点击: 载入中...

CFP供图

  据报道,近期某社交软件在其社交平台上针对大学生的暑期实习情况所做的调查表明,有七成以上的实习生月收入低于2000元,扣除生活、交通等费用,并不能赚到什么钱,但近70%的同学表示,暑期工是赔钱赚经验,“对于以后成长的意义大到无法估算”。

  笔者没有看到该调查的具体问卷和数据,不知这一调查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程度如何,但不管怎样,这样的结论完全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大学生需多接触和了解社会,应是一个社会共识,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对还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们来说,他们的知识主要来自书本和课堂,利用假期时间去实习,在积累社会经验、学会团队协作、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肯定会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的是大学生们自己在实习中的感受,实习对他们来说总归是新鲜的经验,这种短时体验是最能产生收获感的,而且,对于主要依靠父母供养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实习终归有些微薄收入,这也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所以,就这种调查方式而言,得出这样的结论完全正常。

  但从报道情况看,大学生实习到底得到了什么经验,如何看待这些经验,却说得语焉不详。笔者认为,对此还需略作分辨,不能简单地认为实习就能赚到社会经验。

  首先,实习的情况各式各样,每个实习生的经历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既不宜以一个笼统的超半数的百分比来掩盖个体的具体情况,也不宜以抽象的“经验”来描述具体的体验。那种短时的新鲜感算不上什么收获,而真正对社会深入认识的“经验”不是短时打工实习就能得来的。一般来说,暑期打工很难找到一份具有创意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多是重复性的简单劳动,一些学生甚至把发广告传单也算是打工。这类工作也不太涉及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类实习能学到的知识或经验有限,但相信每个实习生都会在这一过程中经历各种酸甜苦辣,对个体而言,无论怎样的感受和经历,都算得上人生中的“经验”。而“经验”概念如果这样泛化,也就失去了其意义。

  其次,混江湖不是赚经验。毋须讳言,当今许多行业缺乏规范和约束,在经营中唯利是图,不顾职业道德,而学生以往所受的教育,会带有“应然”之理想,但学生们并没有形成牢固的价值观念,当其与“实然”碰撞时,容易功利化,并因此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社会就是江湖,学校里讲的都是虚的。有学生在某市场化媒体实习,主要工作就是与某公司合作,帮其策划软文。这时候,她觉得学校里学的新闻理论完全没有价值了。如果我们认为,这就是实习收获到的“经验”,那么,这样的“经验”,不过是对现实功利的屈服,而无法转换为社会批评和改良的动力。

  最后,最重要的还是生活的态度。身为学生,如果假期不去实习,踏踏实实地在家陪陪父母,或者,去各处旅游开阔下眼界,又或者,选几本经典书,扎扎实实地读了,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去实习也一样。只是,不必过于突出实习所赚到的“经验”。“经验”源自认真地生活,而不只是实习。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刘国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青年之声”专家:大学生要成为眼里有光的人
  • 看清农村大学生“失业”的两面性
  • 别让“吃亏”成为大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课
  • 国外是怎样鼓励大学生创业的
  • 持大学生创业,也需“简政放权”
  • 美国90后大学生的“敏感警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