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5月27日讯 “日军发动侵华战争后,我的家乡安徽沦陷了,当时恰逢黄埔军校在安徽招生,使我们这些学生有了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机会。”尽管时隔70余年,92岁的老兵金超说起自己抗日的故事,仍是历历在目。
家乡沦陷为抗日上黄埔军校
金超,安徽省庐江县人,生于1923年。5月14日,华商报记者来到宝鸡市渭滨区新建路九华园小区金超老人的家里时,他正戴着老花镜,坐在阳台上看报纸,得知记者要采访他的抗战故事,老人显得有些激动,“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有志愿者来看看我,听我讲抗战的故事。”
据金超的老伴介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听力不太好,他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去年,西安的志愿者送来了一块“抗战英雄”牌匾和纪念章,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他们感到很满足。
提起参军的经历,金超回忆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上海、南京和自己的家乡安徽相继沦陷,他每天都过着居无定所、吃了上顿找下顿的日子,生活十分艰苦。当时他只有18岁,还在安徽路径临时中学读书,恰逢黄埔军校在安徽招生,使他有了投笔从戎的机会。怀着家乡沦陷的失落,和对日本人的仇恨,金超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考试并顺利通过,成为一名中国国民革命军。
从步兵到炮兵苦练技能保家卫国
金超说,入学黄埔军校后,经过长途跋涉历时三个多月,他们绕道河南敌后到达西安,经过复试后编入十七期九总队,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步兵训练。
当时抗击日寇侵华战争已进入第四个年头,敌我已进入相持阶段,部队各兵种都在积极进行反攻备战。根据当时的态势看,他们部队的装备还不够先进,尤其是炮兵力量严重不足,所以当局决定扩大炮兵力量。在这种形势下,他和五百多学生便从步兵总队被挑选出来,加入了刚成立的炮兵大队,用半年多时间专门学习了炮兵战斗中的各种技能。“当时的主要学科是炮操、火炮性能、瞄准、炮弹装填、击发、马术、观测、通信、筑城等。”金超说。
守卫黄河阻止日军渡河侵略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炮二十团第二营,因为炮兵力量不足,一个团分到几个地区配合作战,他所在的第二营是配合陆军十六军驻守在韩城到朝邑一线的黄河沿岸,他们的左翼宜川一线是八路军负责,右翼潼关一线由国民党陆军第一军防守,主要任务是守卫黄河一线,严防敌人侵犯。
在韩城、合阳、朝邑到潼关一线的黄河沿岸,是西北五省的东大门,且有一条通往当时苏联的国际路线,可转运战时的急需外援物资,因此守卫黄河沿线就显得意义重大。“我们的任务就是保卫黄河,阻止日军渡河,消耗他们的战用物资。”金超说,他们准备好了同敌人鏖战。在浓雾、大风、疾雨的恶劣天气中,前沿阵地上的步兵高度警惕地监视对岸敌人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日寇有企图过河的迹象,炮营就紧密协同步兵发起阻击。因为顽强抵抗,直到日本投降时,日军也未能渡过黄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