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尤其是抗战史教育决不能丢,这不仅是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更是全体国民的必修课。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以盛大的仪式和深入的教育,昭示和启迪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不忘历史、不忘先烈,知晓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正是拨云见日、正本清源之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真正能够入脑入心的历史教育方式,使国人时刻保有深省历史、观照大义的自觉,方能上好这门必修课。
1945年的今天,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政府代表向盟国签字投降。明天,我们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威武雄壮的阅兵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这样空前规模的国家仪式致敬先烈、铭记胜利、守护记忆、保卫和平,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与此同时,全国大中小学纷纷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作为秋季开学第一课,让广大青少年在感悟历史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纪念和国民教育同频共振,无疑让国人更多地体会到个体与历史、国家、民族、世界等宏大概念的深切联系。
一棵树,树根有多深,树冠就有多高。这是历史和现实的隐喻。对一个民族而言,能不能上好历史课,能不能时刻保有对历史的清醒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高度。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不知当年“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浴血奋战,不懂先辈“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的执着信念,就不会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于苦难中重生的心路历程,更无从把握中国从黑暗中寻求曙光的伟大转折。历史,尤其是抗战史教育决不能丢,这不仅是广大青少年的必修课,更是全体国民的必修课。
牢记抗战史,就要读懂我们国家的“胜利密码”。近代以来的中国,好像嗜睡的巨人,“看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哈欠,又朦胧地睡着了”,尽管屡屡被打痛,但还没有真醒。正是在抗日战争之中,中华民族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从饱受屈辱到奋起抗争,完成了睡狮到醒狮的转变。不论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感人画面,还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的全民动员,还是“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的前仆后继,都深刻说明,艰苦卓绝的抗战,让我们空前树立起强烈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空前团结起来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上好历史课,就要牢记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民族英雄,牢记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学习他们的精神与品格。如果说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那么铭记英雄则是走向未来的力量源泉。走出苦难的国家不会丢掉历史,迈向复兴的人民不会忘记英雄,今天,“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更需要英雄精神去指引未来。共同传承全民族抗战的集体记忆,共同守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最终收获的将是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
回顾并铭记历史,同样是对我们自身发展使命的明确和强化。刻骨铭心的战争创痛,让中国人深刻地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决不是要让大家沉湎于曾经的苦难,而是要从历史进程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激励起昂首前行的信心和勇气。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团结,才能走好和平发展道路,也才能捍卫好世界和平。
中国人向来敬畏历史,高度重视历史教育,这为国家和民族构筑起厚重的精神底座。但在今天,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却尤为严重,不读史、不明史、不尊史,对历史头脑空白茫然、认知含混颠倒、随意剪裁恶搞,让历史失去了应有的精神价值和教育意义。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聊起娱乐八卦、综艺明星如数家珍、头头是道,说起民族历史、英雄先烈却不知所谓、态度淡漠,强化历史教育实在大有必要。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以盛大的仪式和深入的教育,昭示和启迪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不忘历史、不忘先烈,知晓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正是拨云见日、正本清源之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真正能够入脑入心的历史教育方式,使国人时刻保有深省历史、观照大义的自觉,方能上好这门必修课。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更是未来的起点。战火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沐浴着和平之光的我们更需要明白:“对于历史理性的态度,就是我们自己承担起历史的责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每一个爱国的“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中国就一定能创造出新的历史。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