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质和世界意义

时间:2014-12-22 10:16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邓纯东 点击: 载入中...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体现出鲜明特质和世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不仅使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进步潮流,而且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路径。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依靠自身智慧和力量走出来的,独立自主是其鲜明特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国用短短30多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两三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进程。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不能简单归因于集中爆发的“自然推动力”,也不能简单归因于复制他国模式或搭西方发达国家的“便车”,关键在于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独立自主,走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先进与发达的“化身”。西方的成功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使其自身表现出根深蒂固的文明优越感。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爱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总觉得自己所走的道路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同时,历史的阴影和现实的困惑也一直在消磨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使其存在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经验和模式,其结果不是“水土不服”,就是引发国内动荡,使自己陷入混乱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对这些因简单复制西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而陷入“现代化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具有启示借鉴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它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解决我国现实问题中形成和丰富发展起来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历史课题主要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我们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过程中,形成并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宣传思想工作以及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党的建设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开放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特质,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吸收借鉴了人类众多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随着时代变迁和实践探索而不断创新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实践中产生的,它们在理论主题、思想基础、政治理想、根本立场上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借鉴各国治国理政有益经验,科学回答了我国面临的新课题,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理论贡献,体现了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丰富发展,为当今世界各国克服意识形态的傲慢与偏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促进自身发展与交流、合作、共赢,提供了样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引发了西方的制度反思和改革呼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进行的。在实践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同时引发西方的制度反思和改革呼吁。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和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设想变为现实,又根据我国国情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索创新,体现了自身的智慧和比较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凝聚各族人民力量。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坚持人民民主,只有发扬充分的人民民主,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体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需要,从而凝聚起最大多数人的力量;协调国家机关高效运转,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与最广大人民形成共识,达成最大公约数,保证国家政令畅通;凝聚各族人民力量,就是具有强大动员力量,能够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呈现的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高效运转、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引发了西方有识之士的制度反思和改革呼吁。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领会来自中国的启示》一文写道,“或许我们可从中国人那里学习集体努力的力量:不同的个人和组织携手为一个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致力于经济发展”。《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文章中指出:“当现实有需要的时候,中国领导人可以修订法律法规、制定新的标准,改进基础设施,促进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这些议题在西方国家的讨论和执行,需要花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弗里德曼因此提出了“做一天中国”的呼吁。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实践发展没有终点,理论创新不会停顿。可以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适应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博采众长,不断向前,在造福中国的同时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信用交通系列评论①|让信用成为交通强国建设的硬实力
  • 《牵挂你的人是我》三亚篇:爱你到天涯
  • 领航中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 【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八项措施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民营
  • 着力打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个瓶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