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个瓶颈

时间:2019-09-29 12:4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经济日报 点击: 载入中...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应当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瓶颈也是明显的,在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上还需进一步突破。首先,要打破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瓶颈;其次,要打破科技创意人才短缺的瓶颈;第三,要打破商业模式不成熟的瓶颈。
 
  据媒体报道,多部委正在密集部署新政,包括在集成电路、信息光电子、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加快创新中心布局和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支持力度等。上海、安徽、江苏等地也正加快政策细则出台,重点部署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竞相打造制造业创新发展高地。更多支持制造业创新的政策有望陆续落地。 
 
  发展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而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则是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谓实体经济核心之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弱对实体经济的强弱有决定性作用。 
 
  很显然,从中央到地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都非常重视,并着力加快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已经成为基本共识。 
 
  中央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如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笔者认为,答案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只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强又优,产业的核心竞争、盈利、市场拓展、全球化资源配置等基础能力才会有实质性的提升;只有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跃升到高端,发展才会有足够动力;只有牢牢占据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权并持续提升产业链水平,经济才会有足够实力。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2019年,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15强。但也应当看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也是明显的,在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上还需进一步突破。 
 
  首先,要打破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的瓶颈。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无中生有”的创新事业。对此,金融机构也要不断创新金融供给方式,以满足其融资需求。科创板的推出,对很多科技企业而言是一件大好事,但并非所有的科技企业都能在科创板上市。有不少小微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有强烈的资金需求,要满足这部分企业,还需要做足政策文章。 
 
  其次,要打破科技创意人才短缺的瓶颈。科技创意人才是既懂科技又对科技生活场景应用有足够敏感度的人才,这类人才既有工程思维,又有生活气息,更有市场意识,能很快将科技成果生活化、市场化。一些科技企业不乏工程技术人才,但却缺少科技创意人才,这成为了有关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阻碍。在科技创意人才的培养上,提升空间还很大。 
 
  第三,要打破商业模式不成熟的瓶颈。一些科技企业有好的产品、好的创意,也占有了部分市场,但因为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导致有收入、没利润。诚然,一定时间内,这样的企业有可能存活下去,但如果一直没有利润支撑,就很难走得更远更好。现实中也有一些科技企业因为商业模式不成熟,在两三轮融资之后还是倒掉了。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更多重视。 
 
  解决这三个问题,不能仅靠政府,更需要形成社会合力。对于融资问题,政府可以从政策层面来着力推进解决,而对于人才问题和商业模式问题,可能更多就要依靠教育机构和市场主体了。教育机构要在科技创意人才培养上多动脑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市场主体要积极进行商业模式的深入探索,在供需双方深层次、多样化的互动中寻找持久运行之道。(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全力打赢这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
  • 制约权力,行政法院是个好笼子
  • 政绩工程乱象,在于主政者权力缺乏制约
  • 全程录音录像制约并保护侦查行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