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查路面塌陷原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儿塌了补补哪儿”。要回溯到道路施工环节,搞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有没有工程腐败现象。
据媒体报道,郑州市的西三环快速路,有一路段半年内已发生15次坍塌,被称为“路脆脆”。被当地市民吐槽:“出行时车辆必须加装地质扫描雷达,具备越野能力才能上路”。市政部门正在对塌坑进行围挡、修复,坍塌原因仍在调查中。
虽然当地政府在9月初已成立调查组,启动问责机制,且就此召开不下4次的专题会议,但是调查组在通报初步调查结果时仍未提及塌陷的责任方。且表示塌陷初步原因是受水侵蚀,地下废弃管线复杂等等,“都是因为特殊原因所致”、“整个三环新建工程竣工后,经过验收,全部合格。”市建委总工程师梁远森回应道。
倘若只是塌陷一次两次,“特殊原因”还可以解释得通。但是半年连续塌陷15次,不得不让人对“特殊原因”这个解释生疑。即使事件还在调查,大家心中已经默认“路脆脆”是个豆腐渣工程了。
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召开专题会议,却仍搞不清“路脆脆”如此之“脆”的原因,仍然不能确定责任方。实际上,从当地流传的说法——“西三环塌了补了又塌了”,也许能看出,问题发生后,有关部门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儿塌了补哪儿”,并没有彻底整改和问责。不是该路段“不给面子”,而是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实在“不给力”。
既然该路段多次坍塌,本该彻底进行整改,以免引发交通事故。在之前几次坍塌中,就有公交车因轮子陷入塌坑,不得不紧急疏散乘客。调查原因,还要回溯到道路施工环节,搞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有没有工程腐败现象。以往一些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往往就在于工程款被层层侵吞,真正用在施工上的资金所剩无几。正因如此,有些地方的市政工程才会出现竹编井盖、瘦身钢筋等“催人泪下”的笑料。
有句老话“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说的是节俭穿衣的美德。倘若用在城市道路上,这可有些不妙。如今一些城市道路,有的是还未通车就已“不忍直视”;有的投入使用后就“一直在修补,从来没放弃”;还有的就像爬满了虱子的破旧衣服,一路望去都是刺眼的“补丁”。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真的难以调查出来,还是“不便调查”或“懒得调查”。对于此,负有责任的城市管理者,不仅要整改,问责更是不能停。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