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吃空饷需改革人事制度

时间:2014-09-24 10:50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 刘白 点击: 载入中...

    体制内的人事管理制度给了“吃空饷”以机会。在管理者和离岗者心照不宣、甚至利益共谋的情况下,“吃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体制内的特殊福利。

官员子女“吃空饷”的新闻曾在一段时间内密集见诸报端,引起公愤。但现在看来,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据媒体报道,江西各地近日通报清理“吃空饷”人数,仅九江、吉安等五个市就清理了2700余人。此前,湖南也曾开展专项整治,处理“吃空饷”人员3900余人。

数字触目惊心,“吃空饷”的招数也令人眼界大开。除了常见的“旷工饷”、“病假饷”,还有“多头饷”“违纪违法犯罪人员饷”“冒名饷”和“死人饷”等等。如此人事管理乱象,会漏掉多少公共财政资金,简直不敢料想。

其实,整治“吃空饷”,中央并非没有相关的纪律和规定,只是散见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没有形成专门的论述和针对性。这造成了现在“吃空饷”治理的焦灼现状:集中整治时有据可依,常态管理时却形同无规定、无要求,对于想钻空子的单位和个人,不啻牛栏关猫。

更重要的是,体制内的人事管理制度给了“吃空饷”以机会。现行人事管理制度沿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仍以编制管理为核心内容。通俗来说,编制就是老百姓俗称的“铁饭碗”,是一个人在机关中的“占位”。财政资金对工资、福利、待遇的配给,是跟着编制走的,无论人员是否在岗、人岗是否分离,焊在机关餐桌上的“铁饭碗”都能照例分饭吃。

以编制为核心的管理,带来了一种“编制意识”。有编制的人会将它看做永久的身份、终身的待遇,这直接导致了体制内常见的“有编不干活、临时工在一线”的现象,而离岗“吃空饷”的情况,只不过是这种倾向的极致化。与之适应,单位管理者也没有整顿“吃空饷”的动力,反正多付的工资是从财政兜里掏,没干的活自然有编外职工担着。在管理者和离岗者心照不宣、甚至利益共谋的情况下,“吃空饷”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体制内的特殊福利。

江西此次整顿的“吃空饷”人员,到底多少是公务员、多少来自国企和事业单位?我们无从知晓。但经验看来,在公务员入职、晋升、岗位调动日渐严格化,且有《公务员法》规制的情况下,应是后两者的人数居多。这个结果也和事业单位、国企经常被曝出的管理乱象相匹配,反向上更彰显出了二者改革的紧迫性。

在此视野下,整治“吃空饷”应有多梯次的方法。短期内应该学习江西、湖南,开展集中整顿,打开人事改革局面。中期是将这些治理经验反馈到政策层面,形成统一的针对空饷乱象的规制。有专家认为“吃空饷”涉嫌触犯贪污罪、诈骗罪,建议司法部门介入,这亦是法制化管理的路径。长期来看,还应该加快事业单位改革,让职工的奖励、考核、竞聘、解聘制度突破传统的编制管理,吹散那层雾霾般笼罩在机关上空的“编制意识”。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向新旧动能转换要效益(治理者说)
  • 全域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 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治理突出问题
  • 国际社会缘何点赞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
  • 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 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