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全球头号经济大国?前不久,美国知名民调机构皮尤中心在21个国家举行民意调查,有41%的受访者认为是中国,40%的受访者认为是美国。而仅仅在2008年,中、美两国在类似调查中的得票率还分别为22%和45%。
2008年到2012年这4年,见证了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中国的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也见证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举步维艰。皮尤中心的民调结果固然反映出中国因经济快速增长而稳步上升的国际形象,值得国人欣喜。同时,对于此类调查,我们也不能太过较真,需要理智看待其中中国被“高估”的成分。
中国经济真的已经强大到和美国平分秋色了吗?从GDP增长率看,过去10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超过10%,远高于同期美国的增长水平,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中国赶上美国可以期待。但就现实而言,中国GDP总量毕竟才及美国的一半,人均GDP更只有美国的九分之一。和美国谈经济实力的平起平坐,现在恐怕还为时太早。
中国GDP规模对美国的快速追赶并非没有“水分”。2001年到2011年,美国与中国GDP总量的对比从8倍缩小到2.1倍。这其中除了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外,通货膨胀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因素也导致中国GDP规模被放大。
此外,与GDP规模相比,GDP的结构和质量对于衡量一国经济实力似乎更为重要。中国在这方面是有过沉痛历史教训的。1860年,中国的GDP大于英法GDP的总和,但却不能阻止列强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GDP约为日本的5倍,却在后来的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即使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GDP仍是日本的2倍多。近代中国屡屡被经济规模远不及自己的国家侵略,根本原因在于当时中国GDP的结构、质量与先进国家不在一个层次上,而那时国家治理水平的落后更放大了这一差距。
今天,美国的科技优势和创新能力依然无可比拟,大规模数据、智能化生产,以及无线网络革命等这3大技术变革的中心都在美国。相比较之下,中国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仍未摆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中低端处境。有学者认为,只有当中国拥有大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时,中国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强国。
“全球头号经济大国”的帽子虽然漂亮,但现在戴在中国头上更像是包袱。至于一些人鼓吹的“中国将统治世界”等说法,则怎么听都显得耸人听闻、不实事求是。对于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出于拥护或是疑惧,都没有必要过分夸大中国的GDP数据。
当然,中国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回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与一座座发展里程碑相伴的,也不乏质疑中国前途者落空的预言。这些都让我们相信,中国的前途也许并不平坦,但一定会更加辉煌。当前,中国最需要的是保持淡定心态,做好自己的事,从改善国民经济的结构、质量和内涵上下功夫,实现科学发展,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国际问题观察员 普来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