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的市委机关报《永康日报》引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该报用了整整两个大版,刊登了《永康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曝光、公示了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何谓“在编不在岗”?通俗地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其中甚至不乏领着工资不出工的恶劣情形即“吃空饷”。(5月4日《广州日报》)
空饷味美,吃者如云。最近引起舆论侧目的女商人变副县长一事,该女商人被指吃了15年空饷。无独有偶,山西省侯马市国土资源局一职工,“从未在侯马市国土资源局上过一天班,却以干部身份领了9年工资,而且工资还逐年增加”。有媒体统计显示,2005年8月,四川省南充全市发现2323人吃空饷;2006年,甘肃省发现908人吃空饷;2007年,山东省发现11858人吃空饷……
毋庸讳言,吃空饷在不少地方已经成了黑色潜规则,但浙江永康披露的吃空饷现象却是一个值得解剖的标本,它包含的类型丰富。其一,有的人居然请假请了23年,但工资照领;其二,有的刑事处罚人员,也能冠冕堂皇地领工资;其三,有的未办理辞职擅自离岗人员,工资一分不少。此外,还存在一个颇为断裂的现象,永康教育系统是“在编不在岗”的重灾区,共有88人上了《通报》,而教育系统临时聘用的人数达到700多人,却有这么多在编教师不上岗授课。
诸如此类的现象,不免让人沮丧之余满怀激愤,吃空饷吃得歇斯底里,吃得肆无忌惮,吃得底线全无,是多么畸形的场景?
当然,值得提及的是,永康党报公示吃空饷者,有不少亮点可以推举。一方面,将拿钱不干事、占编不在岗的人在党报公之于众,这种做法并不多见。毕竟空饷不是想吃就能吃的,多是有背景、有关系之人才能吃上,将其丑行暴晒于公众眼下,还是需要一些勇气。另一方面,对吃空饷者并不姑息,也不是止于一晒了之。
吃空饷者为何能够大快朵颐、安然无恙?这既与惩戒手段单一、惩处力度偏弱有关,也与相关单位惰于查处,甚至怯于公开有功,有的单位存在不少吃空饷者,相关负责人心知肚明,但就是不处理,连公开都做不到,而永康的做法堪称标本。永康市效能办表示,已掌握各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的情况,如有单位依旧瞒报,单位领导及直接责任人要承担责任;涉嫌犯罪的,甚至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乍看起来,永康的做法并无新异之处,但确属不折不扣的实招。对吃空饷者要晒,一个都不少地晒;对瞒报的单位领导要惩罚,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吃空饷者一旦被坐实,将面临严厉惩罚。多策并举,吃空饷才无法心安理得地吃下去。
遏制吃空饷,重在出实招。吃空饷的本质是利用公共权力满足私利,是揩国家的油、慷国家的慨,是在吞噬和偷窃纳税人的血汗钱,已经涉嫌触犯《刑法》中的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因此应该以刑事犯罪论处。当然,严打固然必须,严防也是应该。对在编人员的管理应公开化,将财政和人事信息公之于众,借助公众的火眼金睛予以监督;同时,还应该进行制度建设,填补制度漏洞,不给意图吃空饷者下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