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弘化公主的墓志、出土的随葬品以及墓葬的结构、形制等,可以看出吐谷浑民族的丧葬习俗。墓室为单室砖券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道为斜坡式,甬道及墓室呈过洞式,以条砖叠砌,室内有棺床。随葬物多以木器为主,并有漆器、陶器、瓷器、骨器、铜器以及大量的丝织品和金银珠宝。在木器中,除男女侍俑反映了王族的奢华外,马、驼及家禽之类随葬较多,反映了吐谷浑民族“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室,以肉酪为粮”的游牧生活。
吐谷浑后来在汉人的影响下,境内兴起了许多城堡,仅见于史册者已有浇河城、伏俟城、树墩城、鸣鹤城等,皆具有相当规模。因此,吐谷浑人实际上已是室居和庐居两种形式并存的民族。
吐谷浑人的发式、服装带有复杂的多元文化色彩。吐谷浑男子结发。女子则依旧保持鲜卑祖俗,不椎发,而是“披发为辫”。《魏书·吐谷浑传》记可汗妻“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头戴金花冠”。这种习俗更古老的故乡是波斯,传入吐谷浑以后其形制已有重大改变,进而东播中土,对后世,特别是对唐代妇女头饰影响很大,多次成为唐诗中的吟咏对象。《晋书》记吐谷浑男子“通服长裙”,《魏书·吐谷浑传》记:“其俗,丈夫衣服略同于华夏,多以罗幂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贝,束发,以多为贵。”由于样子别致、飘逸,至唐朝竟成为贵族妇女及宫女的常服。
同鲜卑、柔然等东胡系民族一样,吐谷浑人原先也信仰萨满教,后来始改宗佛教。由于吐谷浑兼受西域、南朝的双方影响,所接受的是大乘佛教。
吐谷浑语言原属阿尔泰语系东胡语族,后来因建国羌地,日益羌化,语言渐与藏语接近。但由于同中原王朝关系密切,其上层社会长期以来一直通用汉语、汉文。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