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建房民俗拾零(三)

时间:2011-12-28 01:07来源:中国甘肃网 作者:张友仁 李洁 高慧 点击: 载入中...
顶嵌门窗:门窗框两个边的上端开有公铆,嵌在下面的母铆之内,使门窗固定在房架之上,不致走窍或移动。门头顶离嵌处有很大的空隙,安装木板叫“装厢板”,板上可放置山水画或古玩等。

 

  压凿门与格子门:一般房屋都安双扇门,门扇的转边上、下端有枢,门框的上、下坎有凿,凿枢相合,即可开关。上凿上面放一块压木,压在门扇的上枢,使之不能上下移动,因而门扇卸不下来,叫“压凿门”,适用于街门及柜房门,比较保险安全。上房有安四扇格子门的,这种门扇的下半部装木板,上半部安花窗。中间两扇对开,两边两扇向中间开。门开时中间空隙大,两边空隙小。每逢年节,可把门扇全卸下来,出入宽敞方便。

  虎张口窗:窗子多为大扇、方窗。窗框边的上端开母铆,窗扇上边留枢,窗枢装在母铆内即可开合。开窗时用窗杆撑起或在房檐下吊一窗钩挂起。窗口大,光线足,室内亮豁。窗扇放下时,下边也有铆和枢,塞进去,即关闭。因窗扇过大,可在扇边中腰打眼安个活栓,在窗框两边中腰打个洞,关窗后把栓匣住,即无闪失。窗扇也有分两截的,下半部安死在窗框上,只开上半部,叫“虎张口”。窗格子花样很多,有的制作得很精致。当时很少有玻璃,窗格全用白纸糊。过年时,用梅红纸剪贴各种窗花,非常美观,是精湛的民间工艺。

  壁刹:过去民间的住房,很少修套间的,但有钱人家大多用木料打成格子,把客厅隔开,叫“壁刹”。壁刹的下半部装木板,上半部安窗格,糊窗纱或挂窗帘。壁刹内作为卧室。

  满间炕:塞外气候寒冷,人们习惯在室内盘炕,冬天睡炕可煨火取暖,夏天睡炕又比床凉爽。房子的中间为正,左为上(按房屋本身),右为下,不论上房、倒座、书房,炕必盘在下间,即右一间。敦煌人喜欢“满间炕”,即从右间的前墙窗下抵后墙盘通,所以又叫“通炕”。在室外窗口下留两个炕洞门,以便冬天煨粪烧炕。为了通炕全热,又在室内接近后墙处也留一个炕洞门,叫“里洞子”。遇到年节时,亲友来多了,可睡十个、八个人。

  室内陈设:室内陈设因房屋的用途而异。上房是堂屋,以供神祗祖先为主。正面摆一张带屉柜的大供桌,两边放两把太师椅,即占满一间房。供桌正中靠上墙处放一座神龛,俗称“神楼子”,有的很大,约半间房,楼顶接住屋梁。雕刻绘画,玲珑壮丽,俨若一座小庙堂。龛内供奉财神,桌前摆香炉、供器之类。桌柜内平时放置供器及酒席家具,抽屉内装香表、蜡烛等供品。左边墙供奉先祖,靠墙放张琴桌,供宗族家谱楼及祖先神主。前面支张八仙桌(方桌),摆香炉供器用。方桌前都挂桌裙。左间房的后墙支张带屉条桌,信佛的供菩萨;信道的供老君:讲义气的供关羽:爱祖国的供岳飞等神祗。右一间盘满间炕,门边靠炕沿处支一张小柜桌,装一些重要文契之类。炕上靠后墙处摆张带柜的长炕桌,叫“炕床子”。

  倒座一般做客房,正中摆一张琴桌,前面支张方桌,两边摆靠椅。上墙挂名家书画的中堂对联,琴桌上摆座镜、花瓶、熏炉等古董。方桌上放置茶具及水烟瓶等物。门后炕沿根支张高茶几或半圆桌,放灯具等日用品。炕对面的一间摆书桌、书架、带屉条桌、衣箱、立柜等家具。窗下摆茶几、躺椅等接待客人的设置。炕墙头和山墙上挂屏、挂镜、悬横幅、条幅字画等,清淡素雅,爽适宜人。

  书房实则是卧室,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和素养,以及家庭主妇的需要,各有不同的布置。

  以上所讲的风俗,盛行于清末及民国时期。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昌盛,人民的意识观念日益更新,房舍的修建与室内的陈设就日新月异,今非昔比。但部分较有意义,适应时代的做法,仍在民间流行。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敦煌大漠引客来
  • 甘肃敦煌秋游“人气爆棚”
  • 中韩合作兴建的乾陵黄土民俗村
  •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风情
  • 鸣沙山风光
  • 丝路明珠——敦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