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柳枝要分成4根柳条。
多吉老人从普布手中接过这些工艺品,仔细端详。以前,多吉编织的都是村民需要的生活用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柳编产品有了新的变化,从生活用品到工艺品,色麦村的柳编产品将走进更多的家庭。
多吉老人的幸福令我嫉妒。
他盘着腿坐在院子里,双手极其熟练地编织,神情淡然。老伴儿在旁边相伴,提着酒壶,过一会儿就给多吉老人倒一杯青稞酒;两位老人非常默契,多吉老人头也不抬,接过酒杯喝一大口,然后继续工作。几个孩子在旁边玩耍,围着老人跑来跑去。若是有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多吉老人就停下手中的活计,把孩子抱起来,哄一会儿。老人的眼睛里满是慈祥,沧桑岁月并未改变他目光里的温暖。
多吉老人将套脚绑在腿上。
多吉老人住在曲水县茶巴拉乡色麦村4组,从318国道拐上乡村土路上山,还有10公里左右。村子里一方面缺水,另一方面耕地也较少,村民们仅靠种田、放牧还不能维持生活,因此柳编技艺慢慢流传于本地。据多吉老人讲,柳编技艺流传到本地已有5代人的历史,在西藏和平解放前,村里人要向地方政府缴纳各种苛捐杂税并服手工差。当地人用编织成的各种产品到拉萨附近的堆龙德庆、尼木、林周等地乃至到其它地区(如:山南、日喀则等地)去兑换货币和粮食。
老人从房间里搬出他编好的筐子、筛子和簸箕等产品。“筛子”藏语叫“喜玛”,有细筛子、大筛子、装羊毛的筛子等等;筐子有绿筐和白筐,用于装各种杂物以及背运货物;还有一种漏斗形的筐,藏语叫“曲扎”,据说是洗菜用的。这些产品都是主要的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使用广泛。
从外观看,这些柳编产品与竹编产品没有区别,但柳编产品更耐用、耐寒,适合在高原上长期使用,据说一个筛子可以用好几年。欣赏着眼前这些精美的柳编产品,你很难把它们与平常所见的柳枝联系在一起,而多吉老人所用的工具非常简单,你能感觉到这种简单所蕴含的智慧。这些工具包括:小刀(用于将柳枝分开)、大孔针(用于缝、绑)、特制镰刀、皮质手套和皮质套脚(套脚的外形像一只鞋垫,用绳子绑在腿上,用于保护肢体安全)、磨刀石、细牛皮绳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