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务农巷织锦台:一个美丽意念(2)

时间:2011-12-27 21:59来源:兰州晨报 作者:刘小雷 点击: 载入中...

  可怜六合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女,迟赦奴夫配寡妻。

  这是迄今仍流传在天水的一首回文诗,民间通俗的说法叫《织锦回文朝天子》,它的原作者就是苏惠。

  据说苏惠在完成这方织锦之后,周围有不少人模仿制作,并广为流传,直至当时的前秦都城长安。前秦皇帝苻坚正是在看过这方织锦之后,才又想起了远在流沙的窦滔,随即放他回了家。

  一座寂寞的织锦台,实际上也就是一座悲伤的望夫台。十年漫长的时间内,苏惠就靠着对丈夫的思念,没日没夜地织着。在维持一家老小日常用度的同时,将一种全新的织锦工艺留在了丝绸之路的重镇——天水。但真正让苏惠名传青史的,却是她的另一件织品——《璇玑图》。

  方绢共841字,组成上、下、左、右、纵、横回旋成章的天下第一奇文《璇玑图》,该图纵横各29行,每行29字,用五色丝线组成不同方阵,成为不同组诗。纵横、回环、交叉、跳间共能读出200多首诗。诗体繁复变幻,有三言、五言、七言,还有四言、六言。既有绝句,又有律诗,节奏铿锵,情真意切。

  李白曾在一首早期创作的乐府诗中这样想像苏惠的心境: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这种大诗人写的“闺怨”体固然凄美,但我想苏惠所面临的现实欠缺这样的诗意。

  苏惠制作《璇玑图》的动机,历来有各种说法。现在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让人为之齿冷,窦滔在遇赦回家之后又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去镇守襄阳。如同现代诗人郑愁予《过客》中的诗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这次赴任后,窦滔撇下苏惠母子不管,却带了一名叫赵阳台的歌妓。

  她更像秦腔《寒窑》中的王宝钏在生活的苦境中挣扎。

  新人笑。旧人哭。苏惠的织锦台从此又成了一座伤心台,一座怨恨台。她编织的哪是什么丝线,分明是无边无际的寂寞,让人老去的华年。

  《璇玑图》问世时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人能够读通全篇诗章,对此苏惠笑答:“诗句章节徘徊宛转,也依旧是一首诗赋。除了我的家人,谁也不会明白个中三昧。”好在故事的末尾终于让人稍感安慰。后来还是已经明白事理的儿子为母亲鸣不平,带着一块刺绣了841个字的锦帕去襄阳见了父亲。而这时的窦滔已近不惑之年,在看到妻子的《璇玑图》后,羞愧万分,这才将苏惠母子接到襄阳。

  如果说苏惠在织锦上倾诉了自己的“真情语”,那么,后来一位女性对《璇玑图》以及她本人的赏识,则促成了《璇玑图》的不断传播和再创作,这位女性就是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一篇841字的《璇玑图》居然让自视甚高的武则天感叹“超古迈今”。这除了因为武则天萌发的改变男权社会的思想之外,《璇玑图》本身的精妙也不能不说是根本的原因。与李白对人物命运的观照不同,武则天与《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一样,对《璇玑图》所展示的非凡诗情表现出了由衷的赞叹。在《镜花缘》这部小说中,李汝珍用了将近两个章回的篇幅,在介绍苏惠本人的同时,直观地解读了《璇玑图》这么一件神秘之作。

  后人将苏惠的回文诗《璇玑图》分为八图,可读4206首诗,诗意无穷。据唐史记载,苏惠的几千首诗文,经隋末战乱全部散落流失,无存于世,只有其回文诗《璇玑图》完整的流传成为一种特殊诗体,令人叹读。苏惠织字成锦的技艺对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纺织史、服装史、刺绣史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旷世才女,此言不虚。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正看如旗,横看如龙——大象山
  • 濒危文化遗迹:天水古建筑楼群
  • 天水麦积山石窟
  • 天水玉泉观
  • 天水伏羲庙
  • 天水水帘洞石窟群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