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郭氏民宅神禾原上老庄园的精华

时间:2011-12-27 20:12来源:未知 作者:刘蔺萱 点击: 载入中...
西安老民居

  来到长安王曲镇郭家,才明白什么是地主庄园,什么是大户人家。庄园外有高墙、哨楼,庄园内则是精巧的设计、细腻的雕花。充满火药味的防御设施,和老宅内部优雅精致的陈设并存,外刚而内柔,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舒适且自在。

  3月23日,正是农历的二月初八,王曲城隍庙逢庙会的日子。记者一行来到了长安区韦曲镇的神禾原。神禾原腹地有一个属于王曲镇马厂村的小村寨——堡子村,“长安郭氏民宅”就在这座小村庄里。

  11院老房如今只剩两院

  如今的郭氏民宅,关闭了原先的南面正门,过去北边的一道后门如今成了出入的“正门”。推开贴着门神像的朱红大门走进去,看到的景象却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几排仿古建筑仿佛是刚刚修建好,整个院子也看不出规整的格局,难道这里就是在西安颇有名气的郭氏民宅?“长安马厂民宅馆”(也称“长安郭氏民宅”)的馆长李均利先生解释:“这里是后院,曾经历过大火,2007年以后我们仿照以前的格局,重建了部分房屋。”原来,老宅的精华我们还没有看到。

  工作人员打开了正南一扇棕色的木门,走过木门,里面原来是一间不小的堂屋,乃是郭家的“祭堂”,郭氏家族的红白喜事都在这里操办。祭堂的雕花大木门上,分别雕刻着24孝中的啮指痛心、卧冰求鲤等12幅图。

  祭堂两边是厢房,正对着一间正房,正房大门的门额上书着一个大大的“忍”字,房檐下的砖雕和门上的木雕异常精美,从这里可以到郭氏民宅的正门,所以这里被称为“门房”,房里展出着郭家的谱系图和部分用具,李馆长说,郭家的瓷器现在有200多件,还有锦缎的服装,现都在长安区博物馆展出。

  如今的郭家老宅只剩下两组(院)老宅,即“祭堂”所在的西院,和相邻的东院。西院曾经是郭家人公共活动的场所,而东院则用来居住。

  郭育洲老人是郭家第7代,他告诉记者,郭家最鼎盛的时候曾有11院房子,总占地20余亩。整座宅院坐北朝南,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为两进一组的院落,主要用于主人居住、祭祀;另外还有服务人员的居所(亦称长工屋),北有一道后门,为车马货物等出入口;最西端有郭家家庙(已消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1982年的一场大火,郭氏民宅现存院落只剩下两组半,共有房舍24间。

  郭家发家史至今仍是谜

  王曲镇马厂堡子村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郭家的顺口溜。“下了王曲坡,稻地都姓郭”,是说王曲坡下,水渠纵横,大片大片的水田都是郭家的。“灶夫十二,长工三十,四匠不出门,人近百口……”是说郭家人丁兴旺,下人很多。还有关于长安四大富户的顺口溜:“冯家的山,杨家的房,卢家的骡子比车长,郭家的银子拿斗量。”这些至今还在当地流传的话语,是郭家当年富裕生活的形象写照。

  郭家鼎盛时期,不仅拥有大量土地,还在长安乃至西安经营着10大商号。然而,清初的长安马厂四大家族“马骆蒋万”中却没有郭家,郭育洲和对当地历史颇为熟悉的马新民老人告诉记者,郭家是在清初从山西迁到长安马厂来的“外来户”,当时没地没钱的郭家人只能租种当地地主的土地,过着辛劳的日子。那么,郭家又是怎么发家的呢?

  马新民说,堡子村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郭家经历了郭天云、郭振重,到了第三代郭华时,发生了一件改变郭家人命运的事情:当时郭华是地主家负责修房的一个小头目,一天郭华在工地偶然挖到一件东西,他便给工地上其他人放了假,只留自家人在,几个人在一起,把这件东西挖了出来,这件东西很值钱,从此,郭家便发了家。

  而郭家的后人郭育洲则不这样认为,他告诉记者,郭家发家是从第二代郭振重开始的,郭振重在朝做官。到了第三代郭兰、郭芝、郭华3兄弟时,已经有了很好的家底。对于郭家的发家过程,至今仍没有定论,李均利馆长说,地方志等文献的记载很少,郭家家谱也找不到,所以很难考证。

  10大兄弟召开“红灯会”

  郭氏民宅东院的一间大厅房吸引了我们。厅房里挂着三块大牌匾,其中一块“德高望重”牌匾,是民国三十五年,由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孙蔚如将军(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所题写的,由此不难看出郭家当年的权势与风光。

  厅房后端摆放着一溜大屏风,屏风两侧雕刻着八仙图案。屏风正前方摆一张八仙桌,桌旁两把太师椅,八仙桌前方两侧整齐地摆放着10把雕刻精美的椅子,椅子中间围着一方火盆。

  郭育洲说,这里是郭家召开家族会议的地方。郭家第四代,大概在清朝后期时,郭家总共有10位兄弟,10兄弟开着10家商号,经营项目从钱庄、家具,到日用杂货等等,那是郭家最鼎盛时代,每年春节之前,作为10兄弟的长辈、郭家族长的郭华都要将10大兄弟聚集在一起开“家族生意年终总结会”,10大兄弟逐一向族长郭华汇报自己今年生意的情况。生意做得最好的兄弟,会得到一盏代表奖励的“红灯”,而生意做得最差的人则会得到一盏象征惩罚的“绿灯”,这就是郭家的“红绿灯”习俗,而每年春节前的这场“家族生意年终总结会”也被形象地称为“红灯会”。

  厅房的外面是两排厢房。郭育洲介绍,解放前,他的爷爷就住在东边厢房,郭家老院的最后一位族长郭守约则住在西厢房。如今,东厢房里放满了郭家人的老照片。东厢房的最南边有一处神龛,郭育洲说,这是土地庙,郭家11组院子,每组院子都有一处。

  西边厢房住着郭守约以及他的夫人崔香山、德林。马厂堡子村的村民中,至今仍流传郭守约为人善良,夫人崔香山也乐善好施,常常接济贫苦人。村里的马新民老人说,郭家地多、佃户多、主人少,收获的粮食郭家人自己根本吃不完,所以郭守约借给别人粮食时,多是大斗出、小斗进。而懂医术的崔香山,则常免费给穷人看病。郭育洲告诉记者,郭守约的大夫人早逝,二夫人崔香山是周至大户崔家的女儿。郭守约还有一房小太太名叫德林,德林是河南人,逃难来到陕西,身患痨病的她晕倒在郭家门口,郭守约和崔香山救了德林的性命,于是无家可归的德林便嫁给了郭守约。

  厢房的最南头,是三间正屋,里面的红木家具精致漂亮,可是,由于常年无人居住,家具开始变得疏松,稍微有触碰,便有散架的危险。堂屋的躺椅旁放着一台老式的留声机和一摞黑胶碟,几十年前,郭家的主人们会听什么音乐呢?我们好奇地翻看着这些黑胶碟,有豫剧名家马金凤的《穆桂英挂帅》、评剧《花为媒》、京剧《四郎探母》等等。

  东院和西院相接的门口处有一棵大梧桐树,马新民说,他常听老一辈讲,郭守约是个极会生活的人,一到天气暖和,他便在梧桐树下支一张小茶桌,坐在树下悠闲地品茶。

  布局严密规整的“郭氏庄园”

  一边参观老宅,李均利馆长一边给我们介绍郭氏庄园曾经的辉煌。原来,除了住房,郭家的宅院之外还有“柏树林”、马厂、围墙、哨楼、地道等设施,形成了一所能防御外来入侵的庄园。

  郭家宅院处在整个庄园的南面,宅院的北边是很大一片“柏树林”,有家族墓地的功用,“柏树林”再往北则是郭家的“跑马厂郭氏民宅”,据说马厂村的名字也与此有关。为了防止土匪强盗,郭家不仅雇有家丁,还在庄园的周围建立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庄园四周,有一圈高墙,旁边建有哨楼,站在哨楼上,王曲坡周围的情况便一览无余,同时,郭家还利用较高的地势,在周围挖了深沟,房前还有水渠流过,这样,土匪便很难攻入庄园里。

  不仅如此,庄园内部还分布着一条条地道,房子下、院子里,到处都有地道口,李馆长说,地道离地面大概五六米深,设计很复杂,气孔、水井一应俱全,不认识路的人,很容易在里面迷失并掉进井里去。“现在还没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能让我们把地道摸透,下面的机关很多,不熟悉的人下去很危险。”李馆长说,“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现在已经把所有地道都堵死了。”

  参观完老宅,我们跟随着工作人员到宅子的周围察看。发现老宅的西边还有两院老房空着,李馆长说,这些房都是郭氏民宅的一部分,现在为私人所有,主人去了外地工作。郭家老宅的大门在整所宅院的最南边,大门很朴素,不到3米宽,门眉上则挂着“长安郭氏民宅”的牌匾,雕花石质门墩简洁大方,一条石子路从坡下通上来,这条路不知留下了郭家几代人的足迹,站在郭家老宅的大门口,似乎还能感觉到一百多年前,郭家人那种舒适、低调、富足的生活。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初冬放慢脚步 去皇家园林兴庆宫泛舟
  • 5个人的博物馆
  • 历经300年沧桑的郭氏家族
  • 蓝田罗氏民宅 关中民居“五合头”的样本
  • 明德门 兼具宏伟与细腻的唐长安城南大门
  • 须弥山上西望长安的第一座石窟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