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额济纳独特的文化景观

时间:2011-12-26 21:57来源:鑫报综合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枯树

枯树

黒城一角

黒城一角

额济纳旗的胡杨林

额济纳旗的胡杨林 资料图

    据《宁夏纪要》记载:“‘额济纳’蒙古语为‘幽隐与沙漠’之意,其语源一说为‘亦集乃’之音转,以该旗境内有大海,汉人称为居延海或居延泽;故元代以前,史册均称居延海或居延泽;所置县郡,亦以‘居延’名之。”

    怪树林、黑水城,在这些遗迹被定格为额济纳旗最古老记忆的同时,我们把目光转向了额济纳的历史。

    历史上的额济纳旗是一个很热闹的的地方:从夏商到明清,在汉文史料点点滴滴的记载中,一个神秘的部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宰着这里的一切。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匈奴牧地的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始终坚守着这个民族最为古老也最为原始的信仰,留下了绚丽而多彩的文化与传奇。

    漫漫东归之路,昭昭故园之心。

    额济纳的文化景观,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幅独特的历史画卷

    历史印迹

    额济纳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35000年前,这里是东西新石器文化的连接点,远古居民的遗址和遗物与东北、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地的远古居民所使用的新石器具有共同特点,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远在夏、商、周时属乌孙;秦朝为大月氏领地;西汉初年为匈奴牧地。先秦时这儿称“流沙”或“弱水流沙”,汉初易名为“居延”意即幽隐。

    额济纳旗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弱水河西汉和东汉的300多年是居延地区的发展时期。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入居延收河西。太初三0年(公元前102年)在酒泉、张掖北置居延、休屠二都尉。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8年),居延地区归属西夏,进入了又一个繁荣时期。到了元代,由于疆域的空前扩大,使较边远的居延地区变成中原通往西域、漠北的交通枢纽,其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了发展。由于居延的特殊地理和军事位置,历朝政府均在此修筑了大量的峰天遂、关隘,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肩水金关、黑城子、红城子、绿城子等。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清政府正式设置了“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建制,援扎萨克印,直属理藩院。

    1698年(康熙37年)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阿拉布珠尔率部众5000人,以礼佛之名,从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前往西藏拜见达赖喇嘛。翌年,便派人进京谒见康熙皇帝。

    1704年(康熙43年)清政府封阿拉布珠尔为固山贝子,赐牧于党色尔腾。

    1731年(雍正9年)获准内徙,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

    1753年(乾隆18年)清政府将其编为独立旗。

    1949年9月27日,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郡王,防守司令部司令塔旺嘉布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宣布接受中国人民政府领导,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获得和平解放,由甘肃省额济纳酒泉专署代管,1951年1月,改称额济纳旗自治区。

    额济纳旗隶属几经变更,从1979年7月1日起额济纳旗复归内蒙古自治区辖区,1980年5月1日即属阿拉善盟辖属。

    千年神树

    胡杨是额济纳旗的标志。

    据额济纳旗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胡杨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是杨柳科属中唯一能在极其干旱的沙漠上扎下根的树种。额济纳的胡杨林是现今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之一,也是世界上存活面积最大的一片绿洲。胡杨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其根部非常发达,可以根植于地下五十多米,充分吸取地下水,并将其储存于自己体内。

    额济纳的胡杨秋色,是人间美景。

    在额济纳四十多万亩天然胡杨林中,有一棵被当地人称为“神树”的胡杨,树高达23米,主干直径2.07米,胸围6.5米,要6个人手拉手才能围住。相传,三百年前,土尔扈特人来到额济纳绿洲,这里胡杨密集,纵横交错,骆驼和马匹这样大的牲畜无法入内采食,土尔扈特人便分片放火烧林。几年后,当他们游牧又来到这里时,发现许多胡杨树已成为一片灰烬,周边都是茂密的牧草。但唯有一棵胡杨树依然枝蘩叶茂,豪无损伤的痕迹。土尔扈特人深信这是神灵在保佑,于是,他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将这棵胡杨供奉为“神树”。

    据当地史料记载,这棵近900年的神树,在周围30多米的范围内,从它发达的根系中,又蘖生出五棵茁壮的胡杨。“神树”的家族茁壮茂盛,巍然耸立在沙丘红柳间。远远望去,这棵威严高大的“神树”,犹如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向来人们叙说着额济纳古老的历史,叙说着土尔扈特人三百年沧桑的往事。

    黑城遗址

    黑城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不镇东南35公里处黑水河下游北岸的荒漠中。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格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马可·波罗游记》称黑水城为“赤集乃城”,源于西夏语“黑水”,今译“额济纳”。黑城(也称哈日浩特)在西夏时称为“威福军司”,管辖额济纳。这座古城垣每边长240米,元朝时城垣扩展到南北284米,东西433米,东西各有一门,墙高10米,总面积有167万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黑城始建于西夏时期,当时西夏王朝在此设置“黑水镇燕军司”。公元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扩建此城,并设“亦集乃路总管府”。虽历经700多年,黑城仍不失当年的高大宏伟。传说中的藏宝井为后人留下了无尽遐想,黑将军突围时的城墙掘洞像一张永远无法闭合的嘴巴,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古城的兴衰成败和人世沧桑。

    黑城是“古丝绸之路”以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西夏时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举世无双。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居延遗址保护区。

    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有四大发现对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1900年敦煌发现敦煌文书;1901年在楼兰、尼雅两地发现汉晋十六国木简残纸;1909年在额济纳旗河下游黑城遗址发现西夏及宋元文书;1931年居延海发现居延汉简。这四大发现之中有两大发现,都是在额济纳旗发现的。

    内蒙古文物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出土的西夏文物,有90%来自黑城。”

    甲渠塞

    居延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修建,应该是分阶段进行的。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起,开始修筑大量的烽燧。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至汉宣帝末年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的这37年里,居延地区的屯戍活动开始兴盛。据汉简记载,有时“用徙积四万四千”,可见当时的工程浩繁。

    甲渠塞得名于两汉时期,因戍边屯田者在这里开挖了若干条渠道,从事农田灌溉。推测这座塞鄣是建筑在第一条渠道附近,便起名为甲渠塞。现在的人们因这座古城十分破旧,也就叫它破城子。甲渠塞是汉代居延地区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塞鄣。在居延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中,共设置了2个都尉府和7个侯官塞。它们由西南向东北一次排列有肩水塞、橐他塞、广地塞、卅井塞、甲渠塞、居延塞和殄北塞。甲渠塞就是居延都尉府西部防线甲渠塞之长——甲渠侯官的治所。

    甲渠侯官治所是一座构筑坚固的军事防御性城堡。城堡由鄣和坞院两部分组成。

    据史料记载,甲渠侯官治所的焚毁,大约是在东汉王莽末期地皇四年(公元23年),后来改建成供瞭望和燃烽的处所。到西晋末年便完全废弃了。

    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浮沉,历史又一次揭开了甲渠塞的神秘面纱。据了解,居延汉简先后出土发现三次:1930年,西北科学考察团首次在此发现了5216枚汉简,一举轰动世界,人们把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和居延汉简并称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第二次是从1972年至1974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此进行了集中考察,出土汉简20000多枚。其中,最珍贵的《塞上烽火品约》、《相利善剑刀》、《甲渠侯请罪》和建武初年弹劾违法士吏的《劾状》等完整的简册,就是在这间甲渠侯住室发现的;第三次是1998年至2002年,由内蒙古文物所连续六次考察,获得汉简500余枚,被称之为世纪之交居延汉简的重大发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青藏高原上的大型淡水湖——冬格措纳
  • 玛多县第三大湖——冬格措纳湖
  • 处女湖——磴口纳林湖
  • 济纳胡杨沿途随拍
  • 纳顿庄园观土舞
  • 纯净之蓝 西藏最不能错过的10个美丽湖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