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影视资料馆)
汉武帝刘彻是景帝第九个儿子,前141年即位,时十六岁,七十岁去世,统治中国五十四年,这是一个想大展拳脚而多欲有为的皇帝。“文景之治”给他准备了物质条件,只是窦太后在世时有所顾忌,如“独尊儒术”就遭遇阻遏,登基六年后窦太后离世,武帝便肆无忌惮地展开他的文治武功。表面上朝政在威武雄壮地演绎,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制度改革,而这些改革的实质就是加强皇权专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无穷的后患。
汉武帝登上历史舞台做的第一件影响巨大的事,就是对原先的政治指导思想作调整,选择了“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在“建元策问”中,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阴阳调和、君民共乐的社会蓝图,把汉武帝的施政大纲神圣化、理论化、道德化,将汉皇朝廷塑造成“仁慈的权力”,把皇帝打扮成救世主与君父,为政权抹上温情脉脉的道德油彩,以更有效地维持“君臣父子之礼”。以中庸为哲学思想的儒学既符合君主守成的价值追求,又没有法家刻薄寡恩的严厉和道家无为玄奥的消极,这套积极的博大理论,在外观上很合武帝的胃口,遂得重用。丞相卫绾在心领神会之际,奏言所举贤良中法家、纵横家诸学派应统统罢黜,汉武帝便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著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开端。
政策决定之后,是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兴太学,置《五经》博士,郡国皆立学官,推行以儒学经典取士的制度。全国尊儒读经、读经做官,蔚然成风。它一方面把士人引上读儒入仕之途,基本丧失追求自我之“道”的冲动与自由,只把读书作为入仕的敲门砖,从此读书的目的只在为统治者效力,以成为统治者需要的“人才”,实质上的奴才;另一方面把儒学政治化,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其理论原则是至高、至圣的,高悬在全社会之上。在读书人的实践与吹捧下,儒家教条弥漫于全社会,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一下子变成了儒家经典与理论原则的翼卵物,士人们基本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民智日益愚昧,社会文化江河日下。
汉武帝特别看重祭祀鬼神、封禅泰山,窦太后死后,每三年行一遍郊祀:祭天、祭地、祠五畴。尤其是建泰一坛,将“泰一”作为至尊国神供奉。还祀五帝、祭中岳、派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等,最奢华繁烦的便是封禅泰山大典。为此,武帝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各地预建道路桥梁,修缮行宫殿宇,沿途设供迎候。所到之处赏赐大量财物,仅用帛一项,即达百万余匹,花费钱财以亿万计。类似的大规模封禅巡行,后来又举行过数次,耗费的钱财相当可观。武帝将国家大量的财力资源投入此类信仰工程,目的只是要表明汉朝受命于天,皇帝代天行道,用神权来扩张皇权。武帝一生祀神求仙,对方士言听计从,不仅荒诞不经,也留下许多受骗上当的笑柄。
武帝在加强皇权专制的实践中,手段也极其老辣阴险。从轻免相职,到侵夺相权,乃至以罪伏诛,不但丞相的独立性权威逐渐消退,而且善终者很少,弄得大臣视当丞相为畏途。同时,武帝扩充内臣系统,创立了一套由自己直接控制的宫中班子,就是内朝(中朝、内廷),设置中书、尚书诸近侍官署。内朝设置的意义在于,皇帝可以对总揽政务诸内臣,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甚至导演外朝与内朝的倾轧斗争,操纵玩弄朝政于股掌之中。而外朝官员的权势日渐减弱,宰相常处在内朝的巨大压力之下,处在皇权威胁的阴影之下,不能正常发挥有关的行政职能,完全沦为皇权的奴仆。在内朝与外朝的矛盾斗争中,相权逐渐边缘化,而皇权成为中枢核心,成为总司令。
增设监察机关,建立起严密的督责组织,除御史系统外,又增设丞相司直、司隶与十三州部刺史两个系统,对官僚机构及各层次成员形成严密的耳目网、控制网。如此重叠、繁杂的监察,其结果就是皇权专制的绝对化,任何级别的官员都必须俯首听命,从而成为皇权的忠实爪牙。同时,官吏凭借纠察之名,党同伐异、争权夺利,甚至提倡告密,相互为害,而皇权正好从中加以控御和利用。尤其是在此统治氛围中造就一批酷吏,主要是御史、刺史等职,在皇权的支持下,酷吏以杀人行威为治。苛法也卷土重来,不但恢复了连坐法、族诛法,还增设见知故纵法、腹诽法、沈命法等,条令苛密,极为严酷。还有“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等做法,鼓励枉法曲法,轻罪重罚,乱捕乱杀,制造冤狱。许多地区出现嗜杀成性的恐怖局面,而武帝是酷吏的制造者与总后台。
武帝改革军制,增添军事机构,使兵不统于太尉、诸将军,大将军不过负责军事训练,屯兵营有次一级的校尉统领,都没有调兵权。有战事,皇帝以虎符发天下兵,临时设置将帅,并派遣护军都督监督,直接对天子负责。战争结束,将帅交出兵权,士兵各回屯营或还复民伍。此军制改革的实质就是皇权与军权的合一,只有皇帝才握有真正的兵权,是全国军队唯一的统帅。另外,用推恩令、左官律、酎金制等手段削藩,诸侯势力一蹶不振,进一步显示了中央皇权的绝对权威。总之,朝政在经过武帝这一系列的结构改造之后,皇权强化到巅峰状态。武帝这方面的天才禀赋,不得不让人钦佩,由是所有内外朝的官员、军队全在皇帝的掌控之中,全部沦为皇权的奴才,整个国家机器都沦为皇帝颐指气使的工具。
财政经济方面,武帝统制手段也极为厉害,将所有经济资源都集中到政府的手中,以垄断天下财利。唯悉禁民间与郡国私铸钱,由官府垄断铸币,以统一货币而统制金融,或有一定合理性。其他措施基本都在与民争利,如置均输官、立平准法,表面上看是在管理市场而抑制商贾牟取暴利,实际目的是由官府直接控制市场流通与物品价格,以“官收其利”。还有盐铁官营、酒类专卖,是在国计民生重要行业用国有化取代私营业,禁止一切民间私人的开采与经营,完全由官府垄断财利。尤其是算缗财产税与告缗运动,就更是赤裸裸地对商贾们的掠夺,政府从中获取惊人财富,钱币与财物以亿计,土地达数千上万顷,还有房产、奴婢以万数……中等以上富商几乎全部破产。这样,汉初发展起来的私营工商业遭受毁灭性打击,商贾业主一蹶不振。
在边疆战场上,武帝也同样表现出逼人的威慑力。南收两越。平闽越,徙民处江淮;定南越,行政置九郡。东定朝鲜,数次发兵,收降置数郡。张骞通西域,征大宛夺良马。尤其是北逐匈奴,数十万军队的长途远征,连续十几年的大规模战争,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马就死了十几万匹,人员的牺牲也在数十万之众。虽说抗击外敌侵扰是要付出代价,但武帝在边境威胁解除后,依然穷兵黩武。使百姓承受着极为沉重的战争负担,而赏赐则动辄成千上万,国家财力因此被耗尽,国库空虚而民穷财匮。
在宫廷生活中,武帝更是一个声色之徒,纵情恣欲,荒淫享乐,决不输给任何暴君、昏君。首先是不满足前代留下的宫室,而大兴土木,侈造宫殿与楼台馆所,如建章宫极尽奢华。高祖、文景之时,宫女不过十余,而武帝后宫纳美竟达八千粉黛,大大扩展了宫室妃妾制度,甚至不能一时无妇人,但依然不能填足武帝的欲壑,还经常外出猎艳。后妃争宠引发的宫闱斗争也异常惨烈,终以巫蛊之祸收场,后妃、太子与官员、军人都成牺牲品。武帝还喜好犬马,常在宫苑中驰马纵犬,斗鸡踢球;或远游狩猎,穿越农田,百姓不堪而呼号痛骂。武帝索性令人广圈农地室庐,辟为上林苑,方圆三百四十里。
汉武帝扭转了“无为而治”的汉初局势,将国家带入“多欲专制”的游戏场景。他继承了战国后期到秦王朝的法家文化内核,又包裹上一层儒家的道德外套,形成“外儒内法”的国家文化统治结构。汉武帝的奋发有为,其核心是扩张皇权,把权力集中到一个人的手中,把所有的资源都垄断到政府囊中,把知识者都训练成专制君主的奴才。古代社会转型完成的两千年之制由他奠定,其结果就是把中华民族逼入专制的深渊。晚年的《轮台诏》似乎有些悔意,但专制社会的历史进程并不因此而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