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记者 王志俭) 9月12日上午,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幕式将于2024年9月26日在定西市临洮县举行,同时举办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大会、首届洮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定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宝林,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兰军,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魏彦飞,定西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包翠霞,临洮县委书记张振亚,共同介绍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的有关情况以及马家窑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做法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定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宝林介绍定西马家窑文化传承保护情况。在定西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孕育出了灿烂辉煌的史前文化。马家窑,这个人类文明史上闪光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陇中大地,实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近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核心理念,在马家窑文化学术研究、考古发掘、遗产活化、对外交流等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让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重点做了“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寻根探源”文章,深入探究马家窑文化内涵。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于临洮县马家窑而得名,以陇中大地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彩陶文化圈,是迄今为止甘肃发现最多、分布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我们围绕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点项目,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多次调查和考古发掘,2018年启动实施“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聚落与社会”考古研究,推出了《西北高地的早期开拓者——百年视野下的马家窑遗址与马家窑文化》等一大批有水平、有厚重历史感的研究成果,对梳理文明发展脉络、完善文明演进谱系作出了学术贡献,彰显定西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做好“传承保护”文章,着力守护马家窑文化瑰宝。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完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出台《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确保马家窑遗址本体安全,维护遗址的历史环境风貌,发挥遗址的文化传承作用。依托国家和省级层面专业学术部门和力量,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考古工作站和历史理论研究所学术实践基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洮河流域工作站及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等机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专业支撑+社会参与”的研究保护工作机制,推动马家窑遗址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延伸。坚持项目引领、系统推进,高标准编制《马家窑遗址保护规划》,实施了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马家窑文化遗址公园、马家窑遗址博物馆等文化传承保护项目,进一步提高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
三是做好“开发利用”文章,不断活化马家窑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马家窑文化价值内涵,提炼展示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重点实施了马家窑彩陶小镇、马家窑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马家窑文化遗址公园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盘活文化遗产资源,拓展文旅融合空间。提炼和融入马家窑文化元素,推出纪录片《马家窑·中国之前的中国》、舞蹈《又见马家窑》、歌曲《遇见马家窑》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讲好马家窑文化故事。申报实施“陶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加强彩陶复仿文创产品开发,再现马家窑彩陶优美多姿的造型、精美绚丽的纹饰、厚重浓烈的色彩。支持中小学校开设陶艺体验课,打造马家窑文化一日游、两日游研学路线,推动马家窑文化走进当代生活,点亮大众生活艺术美学。
四是做好“交流互鉴”文章,聚力打造马家窑文化品牌。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交流互鉴、提升文化软实力,积极搭建马家窑文化对外传播载体,先后举办六届马家窑文化节,举行“陶冶天下物华定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潮城市”签约暨马家窑文化全媒体推介活动和“彩陶艺术之光”学术报告会、马家窑文化国际学术论坛等,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登播发《千年彩陶“窑火”不息》《甘肃彩陶技艺传承人:我在马家窑“脚下”复原千年彩陶之美》等新闻报道,进一步提升马家窑文化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让马家窑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马家窑文化,在延续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就越是灿烂的。至今仍然光彩四溢的马家窑文化,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指引下,正以全新内涵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一区三地”发展定位,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康养为用、融合发展”思路,加力推进线路全域优化、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互动、服务全域提升,把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定西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定西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记者问答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刚才王部长介绍,定西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马家窑文化节,请问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和往届相比,有哪些特色亮点?
定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兰军: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10周年。今年的马家窑文化节较往届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主题更加鲜明。本届马家窑文化节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以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为背景,以马家窑文化出土文物、安特生洮河流域调查发掘文物为主角,凸显马家窑文化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充分展示马家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进一步提升马家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内容更加丰富。本届马家窑文化节共分开幕式、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大会、首届洮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学术报告会、寻觅马家窑·探源彩陶路五大板块,设置了马家窑彩陶百幅书画作品展、洮河文化精品书画展,出版发行《黄土的儿女》《甘肃考古记》《安特生传》《马家窑文化出土彩陶图集》四本文学书籍,同时,还与南京博物院、青海柳湾博物馆、瑞典远东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联系沟通,策划了四地联展,促进文化交流互动。
三是成果更加丰硕。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经过近十年的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4500平方米,发现早期壕沟、房址、窑址等遗迹遗存94处,收集陶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样本60多万件,揭示了许多能够实证当时社会形态的遗迹遗存,推出了一大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将中国文化起源的讨论引向高潮,让马家窑文化的独特魅力穿越时空界限,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了解马家窑、认识马家窑、爱上马家窑。
四是氛围更加浓厚。本次节会按照精细组织、创新形式、办出特色的原则,圆满完成了对外宣传报道和社会氛围营造工作。7月15日,从《“陶”冶中华何以马家窑》《彩陶和光传承马家窑》《融合共享弘扬马家窑》三个篇章,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了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全媒体传播新闻发布会;8月2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了“陶冶天下物华定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潮城市”签约暨马家窑文化全媒体推介活动,进一步发挥城市品牌在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繁荣城市经济、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动城市品牌化进程。
五是理念更加创新。本次节会将坚持“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理念,通过共谋共建、信息互通、共同健全文化交流合作新机制,推动区域文旅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质量协同发展,实现黄河、洮河文旅资源整合,携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合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创新。
省广电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我了解到,马家窑文化已经成为定西文旅的一张靓丽名片,请问在打造马家窑文化IP方面,定西文旅都有哪些好的做法?
定西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包翠霞:
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是定位的特色化。马家窑文化的发现让一个沉寂几千年的文化瑰宝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彩陶分布区域之广、时间跨度之长、蕴藏数量之大、造型文饰之美、文化内涵之深都达到了世界彩陶文化的最高峰。马家窑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历程就是一个一路向西、开拓西北高地的历程,对西北地区文明化进程产生了持久且深远的影响,中华文明也由此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开辟了中西交流的重要通道。所以说,马家窑文化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二是创作的故事化。我们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题,创作了舞蹈《又见马家窑》、歌曲《遇见马家窑》,以临洮地域文化为背景创作了大型历史秦腔剧《洮水明珠》《赵安献马》等一大批文艺精品。尤其以熙州·明园巍峨的仿古建筑为背景,创作了大型水幕实景剧《再现貂蝉》,全剧以貂蝉故里元宇宙超级IP、多层次水陆空实景演艺空间、水上首创式机械翻转组合“幻象”舞台为亮点,更加突出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游客沉浸的体验。
三是宣传的多元化。我们以节会举办为契机加大宣传推介,尤其是今年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期间,我们将举办黄河、洮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加强文化交流互鉴和旅游区域合作,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动马家窑文化和定西旅游资源走出去。同时,我们整合全媒体资源,组建“定西文旅”网络宣传媒体矩阵,搭建起“一部手机游定西”智慧文旅平台,并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渭河沿岸城市及“兰州一小时核心经济圈”等客源地,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媒体见面会、文旅推介会等活动,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提升“马家窑文化命名地”的文化品牌。
四是发展的融合化。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十四五”初期,已经将“两廊”(洮河文化旅游廊道、渭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纳入全市文旅发展中长期规划,尤其在洮河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方面,重点突出马家窑文化的主题,融合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乡村民俗等特色资源,在有效保护马家窑遗址大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马家窑文化主题风景线,先后实施了G75兰海高速交旅融合、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及熙州·明园文旅康养综合体等文旅融合项目,同时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岳麓山景区和南屏山生态旅游景区“量身定做”富有临洮特色诗词歌赋楹联和匾额,植入地域文化元素,着力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为旅游注入“文化IP”,让“诗”和“远方”实现双向奔赴。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马家窑遗址田野考古发掘10年来,有哪些新的重大发现?这些发现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哪些积极影响?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魏彦飞:
2014-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在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进行了10年的考古工作。其中,2014-2017年,对马家窑遗址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诸多遗迹、遗物,并采集了大量自然科学样品。主要是马家窑文化早期马家窑类型的早期聚落,有房子、大灰沟、窑、窖穴等。
2018年至今,对寺洼遗址进行了六次的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2500平方米,清理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并采集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样品,主要发现有两个:一是寺洼时期的墓葬,二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时期、半山时期的遗存,尤其是半山时期聚落遗址。
通过对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近10年的考古工作,大大促进了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的保护、开发及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对探索与之相关的古代环境、农业种植、家畜驯养、冶金术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的早期文明化进程及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半山聚落的发现,是空前的,也是填补学术空白的重大的发现,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定西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临洮县作为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请问当地对于马家窑文化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定位和谋划?
临洮县委书记张振亚:马家窑文化是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是中华文化的史前见证,是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堪称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瑰宝。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在挖掘、研究、传承、保护马家窑文化上下功夫,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作出临洮贡献。
一是深入发掘研究,让文物活起来。我们将全面做好马家窑文化前期挖掘成果的梳理剖析、整理研究,建立文化资源库,持续加强与国内外考古机构的协作,全方位、深层次发掘马家窑文化蕴含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和社会体系,从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脉络中揭秘马家窑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全面展示马家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考古成果,切实把先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保护好、阐释好、展示好。
二是积极传承保护,让文化兴起来。我们将科学编制好马家窑文化挖掘研究和传承保护规划,加强自然遗址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加快推进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马家窑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设,高质量举办好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发文创产品、创拍文艺剧目,积极打造马家窑文化IP,延伸文化轴线,活化历史场景,激发文化活力,着力提升马家窑文化在洮河流域史前文化、黄河古文化以及整个华夏文明中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三是推动融合发展,让文旅强起来。我们将以甘肃文化旅游强省建设为契机,依托马家窑文化,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牵头组建洮河流域文旅联盟,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强项目建设、搭建研学阵地、丰富文旅业态、塑造文旅品牌、打造研游路线,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主动融入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文旅品牌,为加快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蓄势赋能。
(责任编辑: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