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是继“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后又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工程,甘肃以独特区位和能源富集优势,成为这三大战略工程的枢纽。
日前,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开工建设,建成后将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一张新型“信息高铁”网正在加快铺设。业内人士认为,西部枢纽融入数字经济浪潮还有不少潜力,未来庆阳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全生态产业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兴起,必将为西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聚集效应加速形成
2月23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甘肃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项目开工仪式在庆阳市举行,当天有中国能建甘肃庆阳“东数西算”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示范项目、秦淮数据零碳数据中心产业基地一期示范项目、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庆阳大数据中心二期项目等1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32.6亿元。
参观者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新华社记者梁军摄
甘肃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宁夏一并被纳入八大“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布局。2021年12月,甘肃省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下称“甘肃枢纽”)。甘肃枢纽设立庆阳数据中心集群,重点服务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庆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介绍,“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在庆阳,是因为这里各项优势突出。庆阳处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在此布局能全面辐射西部地区,且到全国各地的辐射路径较为均等,算力中心可以兼顾效率和性能;这里相对低的温度适合数据中心建设运营,同时境内有丰富的风、光电力资源,能源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记者从庆阳市工信局获悉,庆阳市规划建设1.7万亩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作为打造全国算力保障基地的主要载体,已逐步形成布局枢纽资源调度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综合配套区、智算区、智产区、智能区6大板块产业区域。
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规划在“十四五”末新增标准机架约30万个,平均PUE值小于1.20,直连网络体系全面联通,满足到“北上深”等重点城市10毫秒以内的时延,“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体系基本建成,数据中心集群初具规模,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带动3万人就业。
庆阳市工信局信息化建设科科长米世涛说,庆阳市高位、高标准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聚焦构建数字产业生态体系,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已与华为、中国能建、金山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秦淮数据、科大讯飞、中科曙光、易事特等63家大数据、云计算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落地建设大数据产业项目,并且正在与一批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洽谈。“东数西算”工程的良好态势和聚集效应正在加速形成。
“这些企业覆盖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服务、智慧应用等多个领域。”米世涛说,当地2022年开工实施的项目12个,完成投资10亿元。2023年计划实施项目17个,力争全年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
积极融入“东数西算”
“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启动已逾一周年,一张新型“信息高铁”网正在加快铺设。在一张白纸上绘就数字蓝图,像庆阳这样的西部城市破围融入,还需要很多条“必修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就得实现算力基础设施化,畅通东西双向直达链路,大幅度降低时延。”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闫光辉说,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要素,“算力网”的建设将是西部地区破围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的“必修之路”,时延问题或是“第一公里”。
“每多百公里会增加0.5毫秒的时延,传输距离过长会造成时延过大,这也是南方企业不愿意把数据放到西部的原因之一。”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总经理孙岩说,从安全传输保障上来说,传输距离越长,传输因外力影响中断的可能性就越大。
庆阳正在打通高通量、高品质、低时延的高速传输网络,让跨域算力网变得四通八达。“我们开通了庆阳到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的直达链路,正在修建的庆阳到西安和郑州的第二条直达光缆,将会进一步缩短庆阳到东部主要城市的网络传输时延。”孙岩说,目前庆阳到粤港澳地区时延已经下降到15毫秒左右,到北京、上海下降到10毫秒左右,到西安已经在2毫秒以内,这个速度已经完全符合“东数西算”的建设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化专家、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斌说,“东数西算”工程的提出,是为了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的问题,其核心是实现算力资源的跨域调度和数据要素的跨域流通,把闲置的算力充分利用共享起来。
“目前八大枢纽节点都在积极探索,庆阳也启动实施了算力资源调度中心及平台项目,但国家顶层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和工程路径尚未明确,调度平台的功能设计尚未完成。”米世涛说。
米世涛表示,明确云资源接入标准和一体化调度机制,出台算力资源调度、交易、运营模式的指导意见,对推动算力资源一体化调度,形成全国算力资源“一张网”十分重要,能够支撑“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意图真正实现。
此外,用电一直是数据中心运营开销的大头,电价也是当下不少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记者采访了解到,对数据中心来说,电力成本占到运营总支出的60%,虽然甘肃出台了对大数据企业生产用电免收需量电费等政策,但国家层面没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各枢纽节点地区都在积极探索,电价优势如果不明显,会影响数据中心企业投资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关心的是,能否有一些惠及企业和终端客户的电力政策,或者在电价成本上面有一些优势?”秦淮数据集团高级副总裁薛国庆说,集团以零碳数据中心作为庆阳试点项目,区域内有竞争力的电价政策,将大大降低项目运营成本,是后期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强力保障。
同时,落地企业期待电力投产的节奏能匹配上企业建设速度,避免让企业等电。记者从庆阳市工信局获悉,目前当地正在积极推进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已开展变电站项目选址和土地报批工作,同步对供电方式进行优化调整,让供电更加可靠,确保电力供应和企业项目同步运行。
参观者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甘肃·庆阳)展示中心。新华社记者梁军摄
竞逐数字经济新赛道
根据功能定位,甘肃枢纽将充分发挥本区域在气候、能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发展高可靠、高能效、低碳数据中心集群,优化东西部间互联网络和枢纽节点间直连网络,通过云网协同、多云管理等技术构建低成本的一体化算力供给体系,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孙斌说,全球算力资源布局呈现绿色集约趋势,庆阳建设的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应坚持“一高三低”的发展方向,即高可靠、低能耗、低水耗、低碳。
数据中心的能耗不容小觑。他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连续多年以超过12%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将超过4000亿千瓦时。2020年三峡电站年发电量为1118亿千瓦时,也就是说,届时数据中心或将用掉数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目前,庆阳正围绕新能源资源优势,以前端绿色供能、中端智慧运行、末端循环汇碳、全程零碳发展为理念,推动算能融合,促进“大数据+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孙斌说,中电工程将充分发挥在绿色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势,以风能、太阳能等多种可再生能源作为清洁电力来源,让“源网荷储一体化”的超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落地,减少大数据中心整体碳排放,实现算力基础设施“零碳”的终极目标,高效提升甘肃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和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西部城市融入数字经济浪潮还有不少潜力,未来庆阳打造出一个千亿级的全生态产业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兴起,必将为西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性变革。
闫光辉说,庆阳是革命老区,依托“东数西算”工程,当地可以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培养不同层次的IT人才,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悉,庆阳将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沿,以丰富的算力资源为依托,承接数据标注、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服务器芯片等人工智能相关产业,打造“5G+AI”人工智能数字服务产业发展集聚区,推进数据、算力、算法一体化协同创新。
闫光辉说,视频游戏应用所需的“东数西渲”、AI模型训练所需的“东数西训”等,对数据实效性要求低,所以西部还可围绕这些支点多做文章。 (经济参考报记者梁军兰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