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10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场)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浩,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省疾控主任医师王旭霞,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郑贵森为大家通报我省新冠肺炎疫情的最新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浩将21日新闻发布会以来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作了通报。
一、疫情情况
自2021年10月21日16时至24时,我省新增本土病例3例。其中,张掖市1例,崔某,现住张掖市甘州区,有湖北省武汉市旅居史,核酸检测阳性,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嘉峪关市1例,马某某,现住嘉峪关市福民街区,在集中隔离点核酸检测阳性,经专家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天水市1例,吴某某,现住宁夏自治区银川市,为外省来甘旅游人员,在天水市麦积区主动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普通型。
目前,全省共有本土确诊病例18例(其中兰州市12例,张掖市4例,嘉峪关市1例,天水市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在兰州市)。
二、重点人群排查管控情况
全省已组建511支流调队伍,其中,省级4支,各市州507支。
截至21日24时,兰州市已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1999人,其中,密接人员739人,次密接人员1260人。
嘉峪关市已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463人,其中,密接人员119人,次密接人员344人。
张掖市已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1704人,其中,密接人员463人,次密接人员1241人。
酒泉市已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216人,其中,密接人员46人,次密接人员170人。
天水市已排查密接、次密接人员183人,其中,密接人员40人,次密接人员143人。
三、核酸检测情况
自18日我省发现首发病例以来,截至21日24时,全省共采集样本4010023份。
其中:
兰州市核酸检测已采样2881734份,已出检测结果148160份,13份为阳性。
嘉峪关市核酸检测已采样662498份,已出检测结果647568份,1份为阳性。
张掖市核酸检测已采样554502份,已出检测结果221336份,7份为阳性(人员4份、环境3份)。
酒泉市核酸检测已采样204401份,已出检测结果201769份,均为阴性。
天水市核酸检测已采样2187份,已出检测结果2147份,1份为阳性。
各地核酸检测和重点人群排查管控工作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在此,对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和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四、医疗救治情况。
兰州市确诊病例均在省级定点医院集中救治,按照“四集中”的原则,其他市州的确诊病例目前也已全部转至省级定点医院,省级专家组进行会诊并制定“一人一方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所有患者病情平稳。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医疗资源,充实流调队伍,全力开展流调工作,准确摸排重点人员、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坚持中西医协同,调配医务人员全力救治患者。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光亚对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作了介绍。他说,这次疫情发生后,全省教育系统迅速行动,从严从快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师生安全健康。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10月21日,全省共有2122所学校(中小学及幼儿园2073所、高校49所)开展核酸检测,检测693675人(学生624593人、教职工69082人);2市2县(区)(兰州、嘉峪关,甘州、金塔)19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停课,涉及学生781148人、教职工79084人。
二、应急处置情况
(一)迅速安排部署。10月18日,即通知开展风险排查和健康监测。10月20日,召开紧急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对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
(二)建立日调度机制。实行专项调度和日调度工作制,已召开7次调度会议,部署防控措施,协调推动有关事项,强化疫情防控纪律。
(三)印发紧急通知。贯彻落实省上有关会议精神,10月20日、21日分别印发关于做好全省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高校封闭管理的紧急通知,召开全省高校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指导各地各校快、准、狠、备落实各项防控举措。
(四)加强实地督查。省教育厅主要负责人率先带头,其他负责同志分片包抓、分别带队赴高校和兰州市指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五)加强宣传引导。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加大宣传引导,及时发布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教育厅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及兰州市等有关防疫要求和措施。
(六)开展全面排摸。要求各地各校配合属地对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有交集、甘肃健康码变为“红码”或“黄码”的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强化跟踪管理。
(七)科学有效管控。加强与卫健、疾控等部门协调联动,指导涉疫地区停课停学的学校,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督促做好师生管理、配合流调、物资储备和防护消毒等工作。要求广大师生员工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聚集。以教育厅名义致全省学生家长一封信,引导家长做好个人及家庭防护,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
省教育厅将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严明工作纪律,有力有序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强化校地联防联控,健全专责工作小组,靠实各项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各项防控措施再摸底、再研究、再部署、再落实、再督查,及时查漏补缺,确保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第一时间统一调度,积极有效处置。
二是进一步开展排查监测。按照属地规定的时限和区域,全力配合做好师生员工风险排查和健康监测。师生员工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护措施,如实报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发热门诊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三是进一步加强信息报送。严格实行“日报告”“零报告”“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全面摸清、动态掌握本地本校疫情防控相关信息,畅通疫情信息报送渠道和共享渠道,切实做到重要信息早发现、早收集、早报送。
四是进一步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变化和学校教育教学安排,坚持常规教学与非常规教学相结合,组织做好线上教学各项准备,保证线上教学随时启动、线上线下随时切换,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现在正在大规模做核酸检测,请问在做核酸检测前后应注意哪些事项?假如做完核酸检测后通知核酸检测异常,应该怎么办?
省疾控主任医师王旭霞:做核酸检测前,要带好身份证、手机,佩戴口罩,建议最好再随身携带一个口罩和免洗消毒液。出行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前往采样点。到达采样点后,主动出示行程码、健康码。排队时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全程戴好口罩。采样前避免进食、喝水、吸烟、喝酒、咀嚼口香糖等。临检前,要减少吞咽动作和清嗓子动作。采样时,尽量放松,头后仰,按照工作人员的要求积极配合,这样可以减轻不适,缩短采样时间。如出现咽部不适,想要咳嗽、打喷嚏或者呕吐等,切记不要对着医护人员或者其他人。采集完样品后立即用免洗消毒液擦拭双手,戴上备用口罩,将废弃口罩投入指定医用垃圾桶后,立即离开采集地点。
如果接到核酸检测异常的通知电话,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紧张。核酸检测分单样检测和多样混检,我们目前开展的筛查基本都是10:1的多样混检,也就是10个人的样品在一个管中检测。如果混检出现异常,就代表10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异常,需要立即再进行单样检测复核。但也不能有丝毫大意,因为如果通知你核酸异常,那至少有十分之一的可能你是核酸阳性了,所以要严格按要求隔离,积极配合复检。另外,这个时候呢,还应提前认真回忆近14天去过哪里,见过哪些人,如果记不清楚,可以查查通话记录、消费记录等等帮助回忆,并做好记录。一旦复检核酸呈阳性后可以提供给流调人员,这一方面是对疫情防控的支持,同时也是对更多人的保护。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目前全市中小学已经紧急停课,那么师生健康防护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甘肃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郑贵森:一是加强自我保护,也就是常说的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疫情期间非必要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科学佩戴口罩,比如一般医用防护口罩连续佩戴4小时就应该更换,不能长期使用。特别是中小学生要防止使用被污染的口罩,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教育学生勤洗手、不食用临时摊点销售的食品。大中小学生疫情期间要加强营养,平衡膳食,提高免疫力。不沉溺网络。二是及时掌握官方媒体发布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主动适应当前防疫形势下的生活方式,做好心理健康保护。三是遵法自律,自觉遵守有关防疫规定,确保个人健康安全。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面对当前疫情形势,如何科学提升校园防控能力?
郑贵森:针对校园人员密集、家庭关联度高的特殊性,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师生健康监护,及时发现与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甘肃省健康码、国家通行码自查和报告。二是加强关键环节监测和管理,加大食品安全管理特别是食材来源渠道、从业人员健康检测,以及强化饮用水、二次供水、水箱、水池和管道的管理。三是保护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严控传染源,努力做到适宜人群全程免疫接种,切实做好人员管控、科学做好环境消毒等工作,包括正确应用消毒剂、精准掌握好消毒部位和频次,特别是对消毒剂种类、浓度、配比等技术问题开展操作人员培训,确保消毒效果。同时做好校园内垃圾污物等收集处理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充分发挥校医院等机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置师生其他疾病,坚决防止发生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