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召开二季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记者了解到,截至7月底,全市城区54个街道、340个城市社区、3061个居民小区已全覆盖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率达到100%,居民知晓率达到95%以上,居民户数覆盖率达到81.1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35.45%。
1 大胆创新积极尝试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在安宁区全循环智能分类生态运营中心的北面空地上,“一米时光”农场的标牌让大家感到新鲜。“我们的互联网智能分类系统已经覆盖了安宁区多个试点小区,居民日常做好垃圾分类都可以获得积分,而这些积分又可以用来认领农场土地使用权。我们可以对农场实行专人治理、定期养护、周期性浇灌、有机肥料施放等多方面的运管,这样既能使认领家庭享受到劳动和收获的快乐,也体会到垃圾分类的益处。”运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农场旁边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就能把厨余垃圾处理加工成绿色有机肥料,让居民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垃圾分类后可循环利用的益处。”
除了“一米时光”农场,兰州市在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引导、组织实施等各环节做了多样创新。例如筹建“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和垃圾分类“微展馆”,开展上门回收、积分兑换、礼品置换活动,激励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在沿街商户、餐饮企业、公共机构等场所安装“生活垃圾分类商户联盟”标识牌,商户或居民通过扫描标识牌上二维码,实现线上预约回收、分类收集、上门宣教等有针对性的垃圾分类服务项目;在高新区国泰嘉园小区试行“撤桶并点,定时收运”分类模式;以城关区酒泉路街道为垃圾分类网格化试点街道,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网格化管理等。截至7月底,我市已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次、主题活动4800余次、专题培训300余次。
2 解决好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难题
“前端分类收,后端一锅煮”一直是很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中的“短板”。为此,兰州市通过“两网融合”、健全后端处理设施场所等措施,来畅通分类收运脉络,解决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我市已提升改造“两网融合”网点180家,建成垃圾分类分拣中心14个,市民通过拨打12345民情通、965955报废热线和“爱回收”微信回收服务,初步实现了可回收物线上预约、线下上门回收服务。同时,我市积极配备各类生活垃圾收运车辆1248辆,并通过合理规划收运路线,基本实现了全市城区所有已分类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
在健全分类处理设施上,我市已建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区、餐厨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综合性垃圾分类运营中心各1座,在建厨余垃圾处理厂1座,从末端解决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处理问题,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从源头产生到末端处理的闭合环路。
兰州市全域无垃圾与垃圾分类工作“红黑榜”
红榜>>>
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盛元小区:创新提出了垃圾分类“123”工作法。即“贯穿一个理念、采取两种方式、开展三类活动”,目前该小区内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100%,参与率已达到95%以上。
高新区尚东嘉苑小区:组织物业及保洁人员认真学习领会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并结合小区居民户数及垃圾数量,合理配置了生活垃圾投放设施,做到日产日清,全力配合环卫部门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
七里河区土门墩街道铁建馨苑: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桶边督导,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相关宣传。
西固区西固城街道辰光金座小区:社区楼院长和小区卫生保洁员每日对辖区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督导,社区努力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手拉大手”带动实施垃圾分类投放。
安宁区安宁堡街道安宁堡家园小区:发动小区居民组建了垃圾分类监督员,对居民投放垃圾进行分类引导和检查;桶边督导员提醒和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
黑榜>>>
西固区西固巷1301号中石化五建公司家属院、七里河区小西湖地铁站旁小区:垃圾桶脏、无桶盖、垃圾桶分类标识不清晰或无标识。
■提醒
如果您对城市管理工作有任何意见建议,欢迎来“城管天地”说一说,邮箱:1225280578@qq.com。另外,您也可以成为“城市啄木鸟”的一员,拿起手机拍个照,进入“兰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微信公众号的“随手拍”栏目,点击定位,上传照片,并对问题做出基本描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