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鑫报讯(记者王志俭) 为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及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决策部署实施意见》和《关于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持续做好稳投资工作的意见》两个政策性文件。
为做好两个《意见》的宣传普及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2020年7月16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维昌,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钟义,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虎堂介绍两个《意见》的重点内容和有关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朱维昌就近期在全省公开发布的《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决策部署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做了解读。
制定《实施意见》的背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遵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西部地区视察调研,深入基层和边疆一线,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今年5月17日,中央媒体公开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针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在系统总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经验基础上,制定指导意见,对于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更好提振发展信心,谋划全省富民兴陇新篇章,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了全省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期间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深入调研,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听取专家学者建议,报请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后,于6月30日在我省主要媒体、门户网站公开发布。
《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实施意见》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甘肃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和配套措施。《实施意见》分为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三大部分,共30条具体措施。重点内容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在强化薄弱环节、夯实发展基础方面。突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综合能源枢纽等重点工作。二是在创新驱动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突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工作。三是在用足用好“一带一路”最大机遇、构建开放新格局方面。突出打造新时代“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打造西部物流大通道和产业集聚地、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拓展跨省区互动合作等重点工作。四是在建设美丽甘肃、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方面。突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五是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方面。突出强化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六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方面。突出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养老服务体系、改善住房保障条件、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等重点工作。七是在强化组织保障方面。强化了财税、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组织等6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确保能够更好地将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在实施过程中更具有操作性。
总的讲,我省《实施意见》政策性强、含金量高,将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强化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实化、细化重大政策、重要平台和重点项目,真正把国家的政策红利转化为我省的发展动力和工作成效。
今年疫情发生后,对消费等影响很大,固定资产投资也“义不容辞”的成为了当前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力量。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促投资措施,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增速比1-4月提高2.3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在出现短暂下滑后,重回正增长区间。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对全社会、广大农民工在特殊时期艰苦奋斗的最好反馈。当前,全省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我们正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加快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投资增长成绩。
近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持续做好稳投资工作的意见》,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全省资源配置效率,有力保障全省重大项目加快实施,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下面,我就《意见》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意见》出台背景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实施了一大批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项目,为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随着大量项目的实施,全省土地、能耗、环境、资金等要素供需矛盾逐步凸显。加之今年疫情对消费影响巨大,特殊时期更加需要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全国“两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优选项目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要素跟着项目走”。当前急需把我省有限的要素资源用到拉动作用明显的好项目上,形成要素集成效应。对此,我们着手起草了《关于“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保障机制持续做好稳投资工作的意见》,经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意见》最终稿,并于7月6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
二、《意见》总体思路
《意见》的制定,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服务型政府和开放型市场相结合,协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二是坚持省级统筹和地区差异相结合,突出省级要素安排和地区发展需求的高效匹配;三是坚持拓展存量和创造增量相结合,以增量带动存量,做大全省要素资源盘子;四是坚持破解当前制约和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强化竞争政策公平性、基础性地位,推动市场化要素配置改革,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和稳定预期,以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意见》主要特点
《意见》共分总体要求、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部分。核心内容是第三部分“重点任务”,提出了“要素跟着项目走”的31条意见。既然是“要素跟着项目走”,是那些要素呢?就是资金、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数据、市政配套、人才、重大协调服务等八大要素。这些要素跟着哪些项目走呢?就是省列重大项目,省级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专项债券项目,预算内投资项目,“两新一重”项目,生态产业发展项目,兰州新区项目,以及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项目。这些项目有个共同点,都是全省重大公益性、补短板以及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
八大要素31条意见全方位、多角度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快开工、早落地。其中,“资金跟着项目走”,从专项债券、财政资金、绿色基金、“政银企”融资对接等方面,优先配套和支持前期工作准备充分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土地跟着项目走”,省级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由自然资源部门和投资主管部门统筹支持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对于占补平衡指标短期内难以落实的重大项目,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可以报批先行用地。开辟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做到即来即办、快审快批。“能耗跟着项目走”,对“十四五”时期投产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按照国家产业布局规划、开工投产计划以及节能相关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能指标。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为新上项目腾出用能空间。重点保障防疫物资生产用能。“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跟着项目走”,省级重大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采取减排措施并发挥减排效益的单位,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优先用于本单位新建项目。“数据跟着项目走”,加快推进“新基建”,运用大数据资源带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升级改造。打造商业银行“数字+科技”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投资项目融资效率。强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用,进一步促进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加强投资统计监控,做到应统尽统,确保实物工作量尽快转化形成投资效益。“市政配套跟着项目走”,实施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市政设施保障能力。突出园区和新基建项目基础配套保障,持续优化市政配套服务。“人才跟着项目走”,围绕绿色、科技、创新等领域重大工程,有针对性的引进一批绿色生态发展人才、开放型企业家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由政府和企业联合组建智囊团。坚持需求导向,培育一批工匠型、复合型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跨界融合的高端智库。“重大协调服务跟着项目走”,推进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精准服务企业机制,强化日常调度,注重政策宣传引导和正向激励。
总体来说,就是树立“大干大支持、多干多支持、不干不支持”的鲜明导向,以后全省各要素安排上不再统筹平衡,符合条件项目多地方多支持、少的少支持。同时,31条意见逐项明确了牵头落实单位和配合单位,确保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尽快抓实见效。今后,我们将及时宣传要素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复工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达到以点带面、带动全局的效果,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信心。
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我们知道,有力保障全省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首要的是要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请问我们在运用金融“活水”助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后有什么打算?
省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虎堂:金融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为更好地引导金融要素配置契合我省产业政策导向、项目建设布局、企业发展需要,省金融监管局聚焦主责主业,始终保持和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汇总推荐基础设施以及重大项目融资需求,全力保障金融要素跟着项目走,突出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信贷主渠道作用。大力推动全省“金政企”项目对接,推动金融机构重点围绕十大生态产业、“三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交通水利等领域资金需求,着力推进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加大对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沿黄生态经济带、河西走廊经济带、陇东南增长带等建设发展的融资保障,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6月末,全省单位中长期贷款余额10529.56亿元,同比增长8.4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GDP增速。二是着力加快绿色金融发展。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金融要素支持绿色发展,去年11月,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获批建设。最近,省金融监管局推动出台了《甘肃省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已于2020年7月8日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实施方案》从9个方面提出32条具体措施,推动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稳妥高效有序开展,为全省绿色发展崛起作出示范。三是帮助重点企业缓解债务压力。今年5月,省金融监管局协调国开行甘肃省分行等16家银行与甘肃省公航旅集团签订了1673亿元的债务重组协议,实现了以时间换空间、项目经营收益与还本付息计划相匹配,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有资本的市场影响力,标志着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的合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目前,正在积极协调国开行甘肃省分行分别发起477亿元、162亿元的银团贷款,推动兰渝铁路债务重组、甘肃民航机场集团三期扩建项目,这对扩大我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四是加大资本市场对重大项目支持力度。1至6月全省完成直接融资304.95亿元,其中,股权市场融资5.49亿元,债券市场融资299.46亿元。帮助重点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丰富直接融资手段,省公航旅集团发行可续期私募债10亿元、永续中票10亿元,省公交建集团发行可续期企业债10亿元,甘肃电投能源发行绿色中票5亿元,甘肃金控集团发行疫情防控债10亿元,兰州建投集团发行疫情防控债7.5亿元,债券加权平均利率4.2%,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五是推动保险机构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的独特优势,切实加大对我省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新增“险资入甘”项目21个、落地资金38.78亿元。
下一步,省金融监管局将继续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有效金融供给。一是围绕“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民生基础设施、十大生态产业、乡村振兴等领域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对接资金需求,增列信贷计划,加大金融支持。二是着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优化企业债券融资结构,加快推进企业发债进程,确保企业债券“能发尽发”。三是加大“险资入甘”工作力度,积极向保险机构推介重点项目。四是加快推动《兰州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落实落地,探索形成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绿色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五是着力推动《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实施方案》落实落地,实施信用体系建设、首贷培植、应收账款融资、信用保证保险、应急周转金建设、银税互动、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等7大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提供灵活多样的差异化、针对性和创新型金融服务,确保3年内中小微企业贷款规模新增1000亿元。
工人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请问省自然资源厅作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如何落实“土地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着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服务保障全省重大项目用地方面,又采取了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钟义:省自然资源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部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土地要素保障能力,积极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我们紧紧抓住用地计划改革这个关键,按照计划指标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精准保障真实有效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实行省级统筹。今年用地计划不再分解下达各市州,在建设用地审批时,由省自然资源厅结合各地存量土地处置情况统筹安排。二是坚持分类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建设的省级重大项目在批准用地时配置用地计划;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批次用地,报批时要明确具体建设项目,用地计划与当年存量土地处置任务直接挂钩;贫困县脱贫攻坚用地应保尽保;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不受任务限制。今年,全省各类真实有效的项目建设用地,均能应保尽保、足额保障。
重大项目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把服务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已经实施并将继续实施林地容缺审查、审核程序优化、办理先行用地、易地占补平衡等一系列含金量高、有效管用的政策措施。同时,提升服务保障效能,成立重大项目用地协调服务小组,主动介入、靠前服务,着力解决项目用地的难点、堵点,提升精准服务效能。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