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核工业如何起步
如何发展
如何与祖国共成长?
竟然
都藏于一个「破」字里
▼
两弹一艇
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了
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但成立不久的新中国
仍然受到战争的威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使用原子弹也曾一度成为美国某些高层人士发出的威胁
中国要生存、要发展
别无选择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当时历经战火洗礼的中国
物资匮乏、百废待兴
要发展核工业这样的高科技战略产业
其实是缺少工业基础的
但以毛泽东为首的一代国家领导人
清醒地判断
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危的核工业
实属刻不容缓
1955年1月15日
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听取了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资源和原子能科学研究基本情况的汇报后
作出了发展中国原子能工业的战略决策
1955年1月14日,周恩来写给毛泽东为发展原子能事业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信。
研制核武器必须要有铀矿
我国找铀工作从零起步
组建了铀矿地质队伍
披星戴月、翻山越岭
不畏毒虫猛兽
只为找到宝贵的矿源
在铀矿地质勘探取得成果的基础上
我国开始了铀矿山和水冶厂建设
「五厂三矿」
简短的代称
凝结着建设者们风餐露宿、白手起家
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历程
五厂是指衡阳铀水冶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兰州铀浓缩厂、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三矿是指郴县铀矿、衡山大浦铀矿、上饶铀矿。
在恶劣的物质条件下
抢进度赶工期
出汗甚至流血
却难掩脸上的笑容和神采
粮草初具、兵马动之
位于北京市花园路的九局
在1958年1月成立后
迅速聚集了一批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各行各业的优秀力量源源而来
海外赤子也纷纷归国报效
他们各有自己的专业特长
也从未接触过原子弹研究工作
但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
都毅然放弃自己从事多年的专业研究和技术工作
怀着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奔赴新的岗位
另一畔
在祖国大西北
金银滩大草原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所歌唱的地方
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集结起来
发起冲锋
热火朝天之时却迎来风云变幻
曾经苏联给予我们支持与援助
然而1960年7月
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
决定撤走全部在华工作专家
同时停止一切设备和技术的供应
外援断绝的「冷水浴」
并没有浇灭第一代核工业人的满腔热情
反而进一步激发了志气和决心
此前苏联来信
拒绝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的日期——
1959年6月
被用作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
即「596」
借以激励全体职工
克服万难搞出原子弹
1962年夏季的一天
正在北戴河参加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的二机部部长刘杰
一次偶遇外交部长陈毅元帅
性格豪爽的陈毅直截了当地询问他
何时可以「交货」
陈毅说:
「你们那个东西搞出来了,
我的腰杆就硬了。」
1964年10月16日15时
当主操作员韩云梯沉着地按下最后一个按钮
随着距试验装置23公里主控站计数器的「零时」报出
一股强烈的闪光之后
便是惊天动地的巨响
接着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
「596」爆炸成功了
辛苦得偿
试验场区欢声如雷
全国上下都为之激动万分
对于曾经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科技潮流
并为此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的中华民族来说
这真是极大的振奋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前线指挥部全体人员合影,
前排左起依次为:
王茹芝、张蕴钰、程开甲、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朱光亚、张爱萍、刘西尧、李觉、吴际霖、陈能宽、邓稼先)以破纪录的发展速度
仅仅两年零八个月之后
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也获得成功
1970年12月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我国核武器科技、潜艇及导弹科技事业一再取得重大成就
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
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200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31甲战略核导弹接受检阅。
1996年
中国政府郑重声明:
「从1996年7月30日起暂停核试验」
我国研制和发展少量核武器
不是为了威胁别人
而是为了自卫
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保卫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
「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
确立了我国的核大国地位
为新生的共和国
撑起了核保护伞
为和平发展赢得了空间
铸剑为犁
突破技术壁垒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
响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80年代后我国核工业发展进入调整时期
把重点转到为国民经济利用上
大力推动核电站建设和民品开发
开始直接造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核工业的二次创业
同样充满困难和艰辛
上世纪80年代初
来自西北、西南等核基地的核工业大军开始向秦山集结
开启了中国核工业的第二次创业
1991年12月15日
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在主控室的欢呼沸腾中
中国大陆核电实现了零的突破
该工程也因而被誉为「国之光荣」
也在这一时期
采用法国技术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
于1994年2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
成为首个中外合作建设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到今天
我国大陆已有在运核电机组47台
位居全球第三
核电的发展
不仅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保障
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形成了美丽的「核电小镇」
核电低碳清洁的特性
也有力地保障了如画的自然风光
人与环境在其间和谐相处
但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
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里
必须要开发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
创造自主核电品牌
才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历时10余年
「华龙一号」研发成功
让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满足三代核电技术要求的核电机型
核电成为「国家名片」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等
意义重大而深远
福清核电站,其5、6号机组为「华龙一号」
目前「华龙一号」国内外示范工程均进展顺利
有望成为全球首个
打破「首堆必拖期」魔咒的
三代核电项目
海外首座「华龙一号」——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号机组
在四代堆方面
我国走在世界前列
高温气冷堆和快堆示范工程都已开工建设
高温气冷堆示意图
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的生产
打破的技术壁垒
当然远远不止核电
铀矿冶、铀浓缩、核燃料、后处理,可控核聚变,核技术应用……
通过不断创新
中国核工业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强核强国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从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保卫国家和平
到调整产业结构
突破技术壁垒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乃至「走出去」
核工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
历经两次创业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令国人骄傲
民族自豪
如今的中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
拥有核武器和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核大国之一
中国核工业
始终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朝着核强国的目标
将继续乘风破浪
再写「破」而后立的华章
岁月山高水长
精神永不褪色
风雨兼程之路上的人和事
我们从未忘记
更不能忘记
向我国核工业的奋斗者致敬
向新中国的所有奋斗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