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力重千钧的话语,充分彰显了一个大国领袖为党为国的使命担当、人民至上的博大情怀、舍我其谁的坚定自信和无比崇高的奉献精神,生动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处世之道。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李大钊曾是薪俸优厚的北大教授,但他却以生命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彭湃曾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但却散尽荣华、走上为大多数人求解放的道路。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何放弃生活无忧的日子,甘于加入主张“要替穷人翻身”的共产党呢?因为他们坚信自己追求和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内有无数置生死于度外、置自身利益于度外、置个人于度外的人。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无我”的革命精神不可或缺,永远不能丢。
心中“无我”,才能做到一心为民。“人民”二字,永远镌刻在共产党人的灵魂深处,也是我们党永葆活力的源泉所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樵夫”廖俊波,“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草鞋书记”杨善洲……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人民利益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用赤诚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心中“无我”,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宗旨意识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如此方能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命题。
心中“无我”,就是要敢于担当。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经济仍被视为洪水猛兽时,袁庚以“敢想、敢言、敢试、敢闯、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勇闯禁区,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传奇。谢高华当年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力排众议,拍板给路边市场开“绿灯”,义乌这个“一条马路七盏灯,一个喇叭响全城”的贫困县,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改革开放40多年,面对坚冰和风险,无数先驱以“无我”的担当精神勇毅前行。没有他们,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如今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旋涡越来越多。啃下难啃的“硬骨头”,就更加离不开“无我”的担当精神,既要“哪壶不开提哪壶”,直面问题不回避,更要“提了哪壶开哪壶”,将改革进行到底。
心中“无我”,就是要冲锋在前。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样子。面对台风和巨浪,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挺身而出,为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壮烈牺牲,用宝贵的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掩护了战友。他们并非不清楚危险,并非不珍惜生命,只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他们都毅然选择了“无我”。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淬炼“豁得出来”的胆魄,灾难面前冲锋在前,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在重大风险考验中靠得住、拿得起、立得牢、叫得响,才能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
“无我”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境界。新时代,我们要努力追求“无我”的精神境界,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实现个人抱负与党和人民事业的有机统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我”的境界、“有我”的担当,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我们就一定能建功立业新时代,写好奋斗追梦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