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就业优先政策:如何实现1100万人新增就业

时间:2019-03-12 14:14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经济日报 点击: 载入中...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为1100万人以上。稳就业意义何在?新增就业目标如何实现?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解决重点群体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这对我国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只有就业稳、收入增,老百姓购买力高,现代经济体系才能实现良性运转。为此,需要解决好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着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焦斌龙表示,稳就业首先要稳增长,这是实现稳就业的基础;其次,要加大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这是稳就业的重点。
 
  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将再创新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的同时,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中出现了“择业难”“慢就业”等新问题、新趋势。“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保就业’全局。”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认为,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要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上继续努力。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就业”模式在就业服务和管理上的作用,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走向基层、走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并为他们在这些地方稳定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目前,在相关政策推动下,各地青年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多。”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青年返乡创业已成为城乡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要建立返乡青年创业人才储备库,建立返乡创业青年联系机制,搭建返乡创业青年资源链接平台,为提高返乡创业质量和成功率打好基础。同时,要提高基层政府创业服务意识与水平,加强培训工作,为返乡创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切实保障创业项目在乡村落地生根发展。”郭乃硕代表说。
 
 
  3月10日,人大云南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代表陆永耀(右三)表示,要实现就业目标,需要探寻就业新路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景录摄
 
  大力发展新兴业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全国两会期间,发展新就业形态,开拓就业新渠道,成为很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
 
  “新就业形态是指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实现有别于正式稳定就业和标准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平台化组织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的形态。”莫荣委员说,“在我国经济结构快速优化调整的阶段,新业态的出现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更多岗位,很多人被吸纳进入新就业形态。如今,新就业形态已经成为稳就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当前,快递员、送餐员、代驾员、网约车司机、网约保洁员、淘宝店主等就业形态,在增加就业容量的同时,也因工作地点、工作时间、用工关系弹性化等特征,给传统劳动关系带来了一定冲击。
 
  “要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随着这部分就业人群越来越多,相关人员怎样参与社保,怎样与相关制度对接,需要给予政策支持。”焦斌龙委员表示。
 
  “新就业形态是当前增加就业规模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多措并举,推动‘互联网+’就业的发展,比如,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面向更多新兴业态企业开放,解开束缚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枷锁。”莫荣委员说。
 
 
  3月10日,全国政协妇联界别在驻地举行小组会议。全国政协委员屈恩(左三)提出,仍需进一步保障女性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高兴贵摄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举措。
 
  多位受访代表委员认为,稳就业要长短结合、多管齐下,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抓好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质量,通过附加技能实现价值增值。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会出现一些就业矛盾,也会产生一些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需求。如何为新岗位培养足够的人才支撑,帮助老旧岗位人员转型?这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说。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感慨地说:“近年来,我们开设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扶持班,实施‘一个都不能少’教育扶贫工程,让所有贫困生到我们学校后学习无忧、就业无忧。同时,我们还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联合办班,承担了教育部滇西青年创业人才培养项目,为滇西地区培训出贫困农村致富带头人。”
 
  莫荣委员指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500万人,但其中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源规模很小,而中国制造发展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生源规模扩大,有助于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从事技能工作,解决就业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缓解目前企业出现的‘技工荒’问题。”莫荣委员建议,未来要针对不同就业群体,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秉志 常 理 李万祥)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2019年全国两会后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 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加
  • 全国两会后多项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追踪
  •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
  • 新华社评论员:交出实干担当的优异答卷——三论贯彻落实全国
  •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拓宽教育公平之路
  • 走心MV《我们都是奋斗者》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