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答问】
写在前面
“以人民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明的特点。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人民立场、人民情怀在总书记的每一次重要讲话中生动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每一项工作部署中贯穿始终。
2019年,人民对美好生活有哪些新期待?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实现奋斗目标?光明智库联合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出“2019全国两会民生话题Top10”,并请智库专家透视热词中的新成绩、新期待、新举措。
今后一段时间内,光明智库将以系列访谈形式持续聚焦这些民生热词,和您共同为“实施方案”建言。敬请关注。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宋贵伦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
1.“越来越关注群众身边的事、日常生活的事”
光明智库: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民生问题的集中讨论场,也是党和政府一年来改善民生成绩的大检阅和了解未来民生政策的透视窗。今年两会,据我们的调查,百姓尤其关注生态、就业、养老、扶贫等十个民生问题。请您具体谈谈老百姓对美好生活有哪些新向往和新期待?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宋贵伦郭红松绘
宋贵伦:今年两会的民生热词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说明各界越来越关注群众身边的事、日常生活的事。
其中生态环保受关注程度很高,可见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了。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这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建设绿色家园的信心。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得到了很高关注。养老问题热度不减,现在中国的老龄人口,按60岁以上算有近2.5亿人,65岁以上有1.7亿人。他们的服务问题涉及绝大多数家庭,但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服务供给仍然不足。
从这些热词可以看出,人们的民生诉求正在发生变化:不仅继续注重保障民生,而且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加充满期待。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龚维斌郭红松绘
龚维斌:十个民生热词中既有老话题也有新话题。生态、就业、养老、精准扶贫、医疗等均属于近年来两会期间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出现了减税降费、休假制度、生育制度以及三大运营商套餐资费等新话题。
人们对环境保护、就业的关注度高涨,对收入分配的关注度有所下降。民生热点及其热度变化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正在进入生活质量全面提升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关注,迫切希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希望有稳定的职业和体面的收入;人们希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们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享受生活、充实自己;人们对于家庭政策越来越重视,希望政府提供更优质的育儿支持。
十大民生热词中除生态环境和企业减税降费外,其余8个都紧紧围绕个人和家庭的全生命周期,涉及结婚生子、就业、养老、健康和休闲,表明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全面的、全过程的。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欧阳康郭红松绘
欧阳康:的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不断拓展和提升,主要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视域转换。人们的关注点从衣食住行等内部条件逐渐转向生态环境质量等外部条件,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显著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热度高涨,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成为衡量生存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
需求提升。人们不仅关注直接所得,还关注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需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发展机会,同时对社会劳动的公平公正提出了更高要求。
重点转移。人们从主要关注个体的生存发展转变为逐渐关注新型社会人群和相应生产与社会服务领域。一方面,养老和医疗备受关注,呼唤着社会服务和生产业态的变革;另一方面,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问题引起了更多关注。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光明网舆情中心统计)
2.以新期盼和新要求为路标,指引未来发展方向
光明智库:民众的关注和期待,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有什么联系?
欧阳康:群众的新期盼和新要求,是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映射,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反映出不同人群的个性化社会服务尚未得到很好满足。这些新期盼和新要求作为路标,指引着未来的新兴领域和发展方向。
宋贵伦: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有底气、有理由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透视全国两会十大民生话题:“有条件、有能力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河北省新乐市医院国医堂,民生街小学的学生在了解诊脉知识。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大多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问题相关。从改善民生的视角来思考并破解发展中的问题,是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创新社会治理,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龚维斌: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具体来说,老百姓之所以关注休假制度,是期盼有更多的休闲时间,用来陪伴子女和父母,充分地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或者外出旅游,充实提升自己。这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表现。人们关注养老、医疗、生育制度,是希望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希望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这些都是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就业、三大运营商套餐资费问题,主要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管理方式需要创新密切相关。
3.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
光明智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议题占据很大比重,体现出努力解决新时代民生难点痛点问题的特征。《政府工作报告》送出了哪些“民生大礼包”?您如何看待其中关于改善民生的成绩总结、问题查找和工作部署?
龚维斌:今年的“民生大礼包”亮点纷呈:一是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更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二是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三是“一老一小”受到格外重视,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四是在减税降费方面,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五是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
宋贵伦:李克强总理谈到,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持续改善民生,抓住民生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去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难点痛点问题的决心。一些民生问题虽然很小,但仅靠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很难有效解决,要靠统一的公共服务政策,要靠政府有力推动,才能真正解决好。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深水区,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求实效。
欧阳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心和重视民生工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以积极求实的态度总结民生工作,解析民生问题,部署民生事业发展。主要特点有:
涉及面广,涵盖了人民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主要层次和基本内容,其目标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有实现的机会与空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针对性强,关注民生事业中的短板,回应人民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某些特殊领域、弱势人群的特殊难点痛点问题做出特别的安排和部署。
可操作性强,对一些民生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和工作部署,展示了对人民高度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4.“发展是解决当前民生难题的总钥匙”
光明智库:对于如何更好地满足群众诉求,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宋贵伦: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能政府唱“独角戏”,也不能政府和市场唱“二人转”,要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共建共治共享。
首先,充分发挥城市街道办事处综合协调作用。认真总结推广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经验,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聚集在街道社区,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和基层社会治理问题。
其次,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让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公益服务的主力军、政府公共服务的好帮手、市场便民服务的好伙伴。
再次,加快推进社会企业发展。所谓社会企业,就是以公益为目标、以企业运行为手段的经济组织,比如城市物业、家政服务等。推进社会企业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积极培育;另一方面,要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把一些社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转化为社会企业。
最后,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民生服务精准化、社会管理精细化,离不开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管理者队伍。
欧阳康:要强化民生工作在治国理政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民生工作直接关系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生工作是治国理政复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总体进程中。通过促进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发展,使民生得到保障和实现;通过民生工程的发展,为社会文明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强劲的动力。
民生工程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和超前预研,也要注重观念更新和制度建设,重在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的更新与完善。不仅要大力激发全社会各种资源和各种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更重要的是激发全体民众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价值、收获幸福。
龚维斌:一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是解决当前民生难题的总钥匙,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克服困难、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要努力分好“蛋糕”,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卫生、文化娱乐、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保障,同时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普通群众及其子女的人力资本,增强其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社会流动。四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社会政策托底的功能。重点关注和解决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农村的留守人员、残疾人士、下岗失业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斯敏、张胜、覃庆卫
实习生王美莹
《光明日报》(2019年03月20日07版)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