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官微“不删帖”,值得借鉴

时间:2015-10-26 21:08来源:大西北网- 新京报 作者:王言虎 点击: 载入中...

  一个理性稳健的舆论场,不仅需要政府官微的低姿态,也需要网友不出恶声。大家都有话好好说,有商有量;如此,不难推动沉默的声音被打捞、政策建议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针对此前@文化部官方微博因删除网友跟帖而引发的质疑,24日下午2时许,@文化部开腔回应质疑称:“初来乍到,小编多有不周。感谢大家这些天的建议、意见!我们既然有勇气开通,也一定会面对、承担、改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与包容。欢迎大家多多拍砖,我们仍将继续以不删帖的态度,把微博越做越好!”

  概括来说,@文化部的这条微博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欢迎拍砖,广开言路。相较于此前急吼吼删除网友跟帖的简单粗暴,这显得理性、温和了许多;而且萌宠的语调,也拉近了与网友之间的距离。有错就改,放低姿态,在网络民意发达的今天,是务实之举。

  本来,文化部开通官微就不应仅仅是“发布文化政策、信息、资讯”那么简单,它还应是一个上通下达的渠道,一个官民互动的平台。也只有通过网友有效的信息反馈,文化部门才能真正审视、改进既有政策。如果一遇到不同意见、遭遇嘲讽就删帖,显然会被诟病——连起码的度量都没有,这样的官微,也很难给人信任感。

  本质而言,网友积极参与政府官微互动,是对其表达权、监督权的积极践行,体现的是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有些官微随意删帖,就是对公民表达权、监督权的侵犯,也不利于政策的改进。还要看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与共享性质,官微发布的信息注定不可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它同样具有开放与共享特质。政府发布一项政策,网友积极互动,这在网络社会中再正常不过。

  在民意已经过河的今天,政府官微需要做的是坦坦荡荡、虚心纳言,但同时,需要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网友是否也该理性发言呢?包括@文化部发布的第一条微博在内,有部分网友在@文化部博文下的跟帖,颇有些讽喻之声。事实上,一个理性稳健的舆论场,不仅需要政府官微的低姿态,也需要网友遏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出恶声。大家都有话好好说,有商有量;如此,也不难推动沉默的声音被打捞、政策建议朝着良性的方向发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以“四力”夯实乡村振兴成果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