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阵痛期,“阵”是周期,“痛”是代价,我们不可能“动大手术”,用“泻药”;也不可能继续依赖刺激政策,用“补药”。经济结构调整事关全局,需要对未来和改革多一些耐心。
据财政部官网消息,在9月4日至5日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我国经济调整阵痛期将持续5年,增速7%可能持续4到5年的时间,他同时坦言,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
无论从现阶段的实体经济表现看,还是结合自2010年以来的经济走势,楼继伟“(GDP)增速7%可能持续4到5年时间”这一判断,都堪称基于现实的审慎体认。
观察我国GDP增速的走势图,不难发现,自2010年GDP增速维持在“10时代”(10.3%)之后,随即进入明显的下行通道,2011年GDP增速进入“9时代”,2012年至今均处于“7时代”。而与GDP增速下行构成伴生现象的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增速等经济指标回落,及股市、汇率、大宗商品价格等金融市场指标的不稳定。就此看,确实有必要对潜在金融和地方债务风险予以警惕。
但政策刺激模式下的高速增长,终究难以为继。以提质增效为支点,撬动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的新单元,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虑及中国经济整体平稳的基本面,还有经济增长成长性、产业结构持续改善,我们无需对当下经济持悲观态度,也不必以短线视野看待季度性经济波动,而更应针对现有问题对症施治,在“找明病根、再开药方、附以疗程”的思维导向下,对当前我国经济困境进行全面破解。
那当前我国经济的阵痛,究竟痛在哪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决策层其实已对此作出系统阐述——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而这又具体表现在,我国人口红利的消逝、要素资源成本的上升、投资刺激空间的收窄、环境承载力的消减及外部市场需求的弱化、全球经济金融市场的震荡等。这也构成了经济阵痛期的基本症结。
一直以来,都存在两种较为单向度的破解思维,一是必须对我国经济动大手术,用泻药,另一是还得依赖刺激政策,用补药。可只要结合我国经济的实情就会看到,这两种思维均经不起推敲。
首先,在不附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情况下,急切地甚至拔苗助长进行全局性的产业转型,如此动大手术,用泻药,极有可能会导致我国经济硬着陆,而这对人口大国中国而言,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会产生大规模失业等社会问题。再以单纯用补药,亦即持续依赖此前刺激政策而言,它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严重透支了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更会导致包括地方债高企在内的金融隐患。
破解我国经济困境,须有系统思维。之于我国当下来说,以持续深化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至为关键。实质上,我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原动力,来自也只能来自结构性的深化改革。我国经济未来能否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财税、金融、科技、投资、农业经营等体制改革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构速度,能否跑得赢经济下行的速度。
5年阵痛期,“阵”是属性,“痛”是代价,而对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结构调整,不妨多一些理性与耐心。毕竟,比中国经济的眼前、局部、“单科”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趋势、全局、“总分”。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