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畅卡在哪里?

时间:2015-06-17 10:35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许岩 点击: 载入中...

  一边是拉动投资稳增长的需求强烈,一边是大量财政资金“呼呼大睡”,有钱不花,原因何在?

  财政资金向来都是香饽饽,一些地方政府争取财政拨款时绞尽脑汁,但数据却显示,千方百计争取过来的资金,有相当数量没有发挥作用,成为“沉睡资金”。民生工程的财政拨款已经到位,可工程却迟迟不开工,项目久久不上马,可谓“一边闲着草,一边饿死牛”。

  这种现状,与人们的惯常认识大相径庭。上项目,拉投资,一直是地方政府的“招牌菜”,因为经济增速直接关系到地方官员的政绩,而且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工程发包中还存在一定的寻租空间。一些地方官员在项目上马中的“慵懒”,应该同政绩观念的进步和监管措施加强有很大关系。个别官员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看着挺忙就是不动,“有资金,不开工”成为常态。

  除了一些官员的认识问题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在现行体制下,中央下拨财政资金往往要求地方按照一定比例提供配套资金。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往往对中央下拨的许多转移支付是“又爱又恨”,原因是中央下拨财政资金对配套资金要求的比例很高,这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不得不为如何筹集到足额的配套资金而发愁犯难。经济增速回落,地方政府平衡财政收支的压力很大,这也导致项目迟迟无法开工。

  地方政府对财政支持的投资建设热情不再的背后,也有项目需求的对接问题。有些时候,地方宁可将下拨财政资金闲置,也不愿意动用自有资金去完成不为地方所急需的项目。比如,地方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但中央财政下拨的资金却是给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房建设所用,地方政府要是“如期开工”,住房库存会增加不少,增大楼市去库存的压力。

  由此可见,一些地方的财政资金之所以“呼呼大睡”,除了地方官员的认识问题之外,还有监管的缺位以及原有体制机制的问题。认识要扭转,机制要更新,彻底解决需要时间。但是,稳增长任务时不我待,把财政资金用到实处,需要来自高层强有力的推动。从4月开始,共召开了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3次部署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近期,6支国务院督查队伍正分赴地方,了解各地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情况。

  从更长远来看,财税体制改革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应当作为重要的改革抓手。目前,两批共计两万亿元的地方债置换额度已经下拨,相信随着债务风险的化解,以及预算硬约束的建立,更加透明高效的地方财政制度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地方政府来说,一方面需要夯实财政管理基础,加强基本数据信息、支出标准、项目库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保证资金规范、高效使用;另一方面,财政拨款要做到专款专用,而且从款项的申请,到款项的划拨,以及款项的使用,监管都应该贯穿始终。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科创板期待投资新思维
  • 【地评线】中国有信心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 逛展览、淘文创、打卡博物馆……端午前后,这些文化福利莫错
  • 摆脱“后遗症” 政府投资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 巴西专家:“丝路”虽遥远中国投资却触手可及
  • 【马克思的故事】锻造“批判的武器”(《卡尔•马克思》漫画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