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正在整理资料。李雄心摄
今天,“新疆人的一天”为大家推送的是痴迷剪报和图书收藏的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30多年来,他光贴剪报的A3纸就用了6万多张,已收藏汉、哈萨克、维吾尔文的图书、杂志3万余册。他对物质的要求很低,不喝酒,很少聚会,因为聚会喝酒都耽误时间。
大西北网讯 据天山网报道(特约记者任江摄影报道)出单元门之前,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习惯性地到地下室去了一趟,仔细看了看门锁是否完好,用力拽了拽防盗门,才放心地出门。
塔城市的治安很好,邻居家地下室的防盗门都很简单,甚至有些简陋。阿地里家的防盗门最“豪华”,明显比别人家的厚重结实,这也难怪,阿地里家的地下室里藏着他的“宝贝”。
很多人见了阿地里的“宝贝”可能会失望,那是2500多本剪报,是他从1983年就开始剪报的——把报纸、杂志上感兴趣的、知识性强的文章剪下来分类整理,现在已经分出了97种知识类别,包括历史文物与事件、民族宗教、妇女世界、儿童健康、老年之友、党史等。30多年来,光贴剪报的A3纸就用了6万多张,还有最早时候剪报的剪贴本和后来存放剪报的档案盒,加上各种图书和杂志,12平方米的地下室从地板到天花板,堆满了报刊、剪贴本、档案盒,剩下一条窄窄的通道,只能容一个人转身。
阿地里热情地请记者到他家中,参观其他的“宝贝”。没别的,还是书。
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客厅里、阳台上、卧室里都摆着书柜,里面塞满了书。他打开厨房吊柜的门,没有锅碗瓢盆,只有书。
转了一圈,记者发现阿地里家居然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对一个嗜书如命的人来说,这太奇怪了。阿地里笑着指了指客厅里的那张大长条桌。这才发现,记者这张桌子大有奥妙——桌边摆的不是点心、烟灰缸,而是书、剪贴本、笔记本。原来,这就是书桌。再看客厅,除了有一台电视机,其他空间都被书柜、电脑等占满,连沙发都没有。阿地里家的客厅就是书房。
阿地里读书看报的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他的父母喜欢读书看报,阿地里还没上学,父亲就给他念报纸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阿地里自己就能读报纸了。
这些年,阿地里订阅了50多种报刊,从新疆到国内的各种报刊,他都在订阅。“我是你们的忠实读者,从创刊的时候就订阅《新疆经济报》了。”他告诉记者。
5月21日,阿地里·阿不都热合曼正在展示自己出版的科普图书。李雄心摄
阿地里还爱好图书收藏。现在,他已收藏汉、哈萨克、维吾尔文的图书、杂志3万余册,内容涉及文学、历史、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俄罗斯、中亚等国的研究资料。30多年来,光买书、订阅报刊等,阿地里就花费了25万元左右。“不看书不看报的家庭不是合格的家庭。”他笑着说。现在,他的子女们也继承了这个传统。
1982年,阿地里从新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回到塔城,先后在塔城地区劳动人事处、塔城地委组织部、塔城地区外贸公司、塔城地区外经局工作过。2002年调到塔城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工作至今,无论到哪里工作,爱读书看报的习惯始终没有改变。
从大学二年级起,阿地里就拿起笔开始科普文学创作,至今已经创作发表了科普童话、科普小说、科普文章等近500篇。业界对他的评价是,“弥补了维吾尔文科普文学短缺的空白”。这些年,他的“家庭百科全书库”对写作帮助非常大。
阿地里的书柜里放着一套5本《阿迪力叔叔科普故事丛书》,这是2013年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这套丛书第六集到第十集的初稿。”阿地里颇为自豪地说。
如果以为阿地里是个安居书斋足不出户的“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工作期间,他先后走出国门到中亚地区不下百趟,工作经历颇为丰富,编写了《塔城地区口岸管理工作手册》,出版过《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简况》《巴克图口岸发展史》等,是个不折不扣的“口岸通”。他曾经在塔城市委中心组学习的课堂上讲了一堂名为《巴克图口岸的昨天、今天、明天》的课,一个半小时的讲课非常精彩,而且全凭记忆,大量事实、例证脱口而出。
1957年出生的阿地里满头白发,朋友们都说他是太累了。除了上班,写作就是他全部的事,除了吃饭、睡觉、锻炼,剩下的时间他都在看书、写作。
阿地里家静悄悄的——家人知道他忙着写作,都尽量到外面去,给他留下一个安静的环境写作。
阿地里对物质的要求很低,最遗憾的就是每天的时间太少了,不够用。他不喝酒,很少聚会,因为聚会喝酒都耽误时间。时间对他来说太宝贵了。有一次他去看一个生病的朋友,忽然心生感慨,对朋友说,“我现在都没有时间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