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呼唤社会共治

时间:2015-06-01 15:50来源:新华网 作者: 张 铁 点击: 载入中...

   只要不被蒙上眼睛,群众的十双眼睛总是比政府的一双眼睛更管用

  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东西犹如阳光和空气,“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安全正是其一。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确保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聚焦公共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正是政治责任和公众期盼的交叠共鸣。

  与良好的环境一样,安全也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之一。当前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广东紧急追踪MERS密切接触者,卫生安全不可小视;支付宝、携程网相继出现大面积故障,网络安全成为新的考题;河南鲁山老年公寓失火导致38人遇难,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同样需要重视……转型期的中国是“时空压缩的胶囊”,惟有“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才能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现实中,“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立治有体,施治有序”的规章制度,已经相当完备。不过,在面对公共安全问题时,还是往往会手忙脚乱。年初的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就暴露预防准备不足、现场管理不力、应对处置不当等诸多问题。而为了避免出事,云南大理古城甚至出台了“停电不能点蜡烛”的规定,被讥为因噎废食的惰政。

  应该说,公共安全的主战场还是在基层一线。采访时曾下到煤矿矿井深处,综采作业面挖掘机轰鸣,狭窄的坑道靠液压支架支撑;也去过一个服装加工企业,厂房里堆满了各种布料,一个工人的工作台不到1米宽。虽然安全设施较完备,仍让人捏着一把汗。而音乐节时年轻人蹦蹦跳跳的草地上,城市里管网密集还要开挖地铁的路面下,也隐藏着许多安全风险。即便是有着“无限责任”的“全能国家”“万能政府”,像八爪鱼一样防守住四面八方,也难免会百密一疏。

  无处不在的公共安全,呼唤着安全管理的转型。政府“包打天下”的保姆式安全监管理念,很容易陷入大包大揽的误区和条块分割的盲区。把更多人动员起来,让安全管理建立在全民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才能让政府监管与立法司法、企业自律、媒体监督、公众参与等良性互补、合理互动,形成覆盖面更广的新型安全管理。

  只要不被蒙上眼睛,群众的十双眼睛总是比政府的一双眼睛更管用。5月29日,北京市公安局微博踩着网络热点,发布了一张叫“我们”的主题图片:一侧是卡通警察,一侧的青年被标注为“朝阳群众”——很多名人涉毒涉黄落马,就是因为公众的举报。我国10人以下的小作坊、小工厂,大约占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80%,监管之难可想而知。让“北京朝阳群众”在举报地沟油、发现过期肉上更有作为,应该也是“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的题中之义,更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维护公共安全”,这本身就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公共安全管理上的体现。惟有以现代治理方式,凝聚起更多人的力量,形成“社会共治”,才能编织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维护好安全这一底线权利。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生活精彩?人生出彩——让亿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实
  • 补“漏”、便民、促安全——透视药品管理法修订草案看点
  • ​粮食安全增强中国特色道路自信
  • 【安全生产月】图说身边的安全隐患
  • 让数据安全的篱笆扎得更紧实些
  •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民”挑大梁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