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着力推动的重要改革举措。两年来,之前属于中央政府层级的数百项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取消或下放,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原来准备用五年时间完成的砍掉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改革目标,经济主体的负担由此减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
然而,权力下放后,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出现了“权力真空”,给了企业钻制度、法律空子的机会。
近期媒体关注的早教机构泛滥问题就属于此类。由于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现下大多数早教机构以咨询公司或亲子园、教育培训中心等名义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处注册即可运营,不直接由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严格来说,这样的公司并不具备从事早教行业的资格,其办学资质更加无从谈起,属于超范围经营。为何如此众多的早教机构敢于“任性”而为呢?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登记注册变得非常便利,市场主体数量大增。但改革也让监管部门不少惯常的工作模式被打破。比如,工商部门多年来习惯以年检验照了解经营户情况、集中清理问题经营户。企业年检制度取消后,给工商部门查处超范围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存在监管真空的还不止早教市场。近日,河南游乐设施致19人受伤事件广受舆论关注,但更值得深思的是调查中发现的真问题:质检机构表示,事故设备并不符合大型游乐设备的标准,不在质监部门的管辖范围内。
除了权力真空,还有一些问题是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导致的。
近日,媒体报道“北京桶装水站4成不正规、日产10万桶假水”。饮食安全问题事关百姓民生,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很多时候,监管部门确实尽力了。比如,在打击假冒桶装水方面,北京在去年的专项整治工作中,就下架了33批次的不合格桶装水。但为何假水、劣质水依然屡禁不绝?
媒体报道中提到,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称,目前北京共有规模不一的水站超过1万家。与如此众多的监管对象相比,执法人员的数目可谓寥寥。就如同在很多地方,食品生产厂家的数量是基层执法人员数量的数百倍。在这种情况下,人员不足就成了监管不力的最大诱因。
政府在推进简政放权过程中曾多次强调,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要做好放管结合。
改革会带来工作方式上的改变,有些人短期内的确会感到不适应,但这不能成为有关部门无视监管漏洞的理由。沿着改革的路径,尽快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当是监管部门眼下的重要任务。
而对于基层执法力量不足,监管部门除了尽一切可能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管控同时,也应该调动媒体和社会的力量,畅通监督举报渠道,探索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参与的新机制。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