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进入尾声,春运迎来返程客流高峰,无论是公路、铁路还是民航,站台内外,人们都在体验着身体的拥挤和告别的伤感。
春节是团圆的节日,但聚散相倚,几天的相聚之后紧跟而来的必然就是离别。无论是归来的还是投奔的,总是要各自回到逐梦或留守的地方,继续常态的生活。聚也依依,别也依依,从站台上那不断扬起、挥动的手、从那一双双不舍与依恋的眼神、从那一声声切切绵绵的叮嘱中,我们能感受到空气中那浓浓的离愁,那深深的情愫。尽管伤感,尽管无奈,但那是我们打拼的动力,是我们希望的寄托,是我们在这世间最可珍贵的记忆和财富。
在今年的春运大潮中,有一支力量“逆向”而动,这不是在外打拼的游子回归故乡,而是在家乡留守的父母、孩子,年前向着游子工作的城市进发,去与他们团聚;而在年后,又留下他们在城市继续打拼的亲人,回归来处,继续留守和思念的新一年时光。我们称这种迁徒的力量为“逆春运”。
相比于传统游子过年回家的春运模式,“逆春运”有着其诸多优势构成的合理性。
一是提升节日幸福感。许多在外工作的人往往是年前放假时间晚,年后开工时间早,短短几天时间,如果再长途奔袭,回乡过年,可谓来去匆匆,不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往返路途中,而且奔波劳顿,拥挤、疲累、紧张,更会降低节日应有的幸福感。
二是亲人团聚时间更长更从容。如果是平时留守在家乡的老人、孩子去投靠到在外工作的家人身边团聚过年,因更少受工厂开停工时间的限制,不但可以避开春运客流高峰,而且亲人相聚时间更长,亲情交流更充分。比如新闻报道中,就有一位在福建莆田打工的夫妻,他们的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年前十多天就从河南老家来到莆田与他们相聚,而虽然他们正月初六开工,但老人却可以等学校开学再带孩子回乡,这样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前后可以将近一个月,老少三代同堂,相守过节,其情暖暖,其乐融融,虽不在家乡,但照样过个团圆年、欢喜年,比起他们夫妻回乡心理上也更从容。
三是促进家庭和谐。每到春节,许多在外工作的小夫妻都会为回哪方父母家里过年而纠结、争吵,但是如果让双方父母都凑到年轻人工作的地方,几家团聚,则不但回哪里过年的矛盾随之化解,促进家庭间的融合、融洽,也更符合春节团圆、热闹、喜庆的节日本义。
当然,无论是年轻人回乡还是父母投奔年轻人,年过完了,时间或长或短,终归难以避免再度话别离的一刻。告别既是为了来年的再相聚,日后的长相守,也是年轻人为逐梦圆梦所付代价的一部分。再说,亲情也并不仅仅在于过年期间这几朝几暮的团聚上,更体现于日常的牵挂、叮咛和祝福上,体现于一有时间之便就常回家看看的思念和问候中。
“逆春运”,这是与羊年春节相伴生的一个新词汇。但无论怎么说,节日的行程可逆,过年的方式可逆,但人心不可逆,亲情不可逆,哪一种春节所体现的,也都是中国人对团圆的向往,对亲情的不舍,对幸福的追求。既有团聚的美丽,也同样难免终有一别的哀愁,聚散两依依,所谓“逆春运”,既是春运潮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也让新春佳节洋溢着一番别样的年味儿。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