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被处分谁还敢举报?

时间:2014-12-08 09:25来源:新京报 作者: 吴龙贵 点击: 载入中...

   在事实不清的基础上,对当事法官做出处分决定,并提请当地人大常委会免去法官的职务,难免会遭到公众质疑。

就此前媒体报道“河南漯河法官感慨: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一事,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刚刚给记者发来的通报称,此言为法官“酒后发表不实言论”。通报还称,“根据《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第一百零六条之规定,我院决定给予谌宏民记大过处分,依据有关规定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按照法定程序免去谌宏民民一庭副庭长职务,并调离审判岗位。

今年9月初,河南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谌宏民就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领导乱打招呼,法官难做。此语一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种自曝“家丑”式的个人表达,无疑为“领导乱打招呼”增添了几分可信度,也让当事法院承受了相当大的舆论压力。

经过长达3个月的调查,公众有理由相信,相关部门能够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但从调查结果和处分依据上说,显然与公众的期望相距甚远。不是说公众不相信这个调查结论,而是说这个结论缺少必要的事实支撑。所谓“酒后发表不实言论”,本身是一个很容易产生歧义的说法。

比如说“不实”究竟指的是什么?是确有领导“打招呼”,但并非干预法官断案,而只是正常的询问和交流,法官误会了领导的意图,还是根本就是无中有生,法官本人胡编乱造?如果是前者,那么就应该公布一下这个领导是谁,究竟说了什么,会让法官误会,而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得不问,这名法官的动机是什么?

在事实不清的基础上,对当事法官做出处分决定,并提请当地人大常委会免去法官的职务,难免会遭到公众质疑。

领导对某一具体案件的审判活动“打招呼”,就是权力干预司法。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从现实角度来看,由于信息不对称,来自于司法从业人员的内部举报,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率的一种治理路径。但此事的处理结果,则有可能令公众担心,如果这种内部举报动辄得咎,那么今后谁还敢举报“领导打招呼”,又如何才能走出这种监督悖论?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去年向最高检举报自己因“上级压力”而办错案的退休检察官孟宪君,近日被安徽省淮北市检察院纪检人员“约谈”,据悉,“约谈”内容为核实孟宪君向媒体“泄露国家机密、检察机密”的有关情况。从谌宏民到孟宪君,当他们有意无意地触碰到“领导打招呼”时,是否又在不知不觉中遭遇到另一种“领导打招呼”?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十)去抗联打鬼子之前,杨靖宇曾被
  • 先行指标回暖,中国经济被各方看好
  •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法官能力建设是决定司法改革成败的关
  • 刁钻的CNN按惯例设好陷阱,结果…被深深地“伤害”了
  • 保护股市投资者权益是被放到“次席”了吗?
  • 传播虚假信息,怎样才会被定罪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