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不应坐在官衙里“闭门”拍板而成,而要通过充分博弈,以公开力保公正
6月10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相关的贫困带问题国家很重视,京津冀三家将联动起来,重点关注贫困带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假以时日,这个问题总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该负责人表示,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解决贫困,不仅仅包括京津冀周边的贫困带问题,也要解决全国存在的贫困问题。(6月10日中新社)
自2005年“环京津贫困带”概念首次出现,到今年已经快十个年头了。十个年头之后它仍然是一个未解的难题,从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顽固性。这只是环首都经济圈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在每一个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甚至发达的城镇,似乎都存在一个或强或弱的“环××贫困带”。
这些年来,“城市中心论”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强烈的主导作用,也产生了强烈的虹吸功能。优良的文化、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设施资源,以大都市、大城市为中心,向外形成一个个次第圈层,离中心越远发展程度、发展机会也越呈递减态势。甚至有人笑言,很多城市城区像“欧洲”,从城市向外边走越走越像是“非洲”。更糟糕的是,缺少发展机会的“贫困带”,还普遍存在垃圾处理、化工生产污染等问题。
仔细打量一下,很少有地区在这个问题上将资源匹配得非常科学,打破这种“环××贫困带”怪圈。别过头去视而不见,指着城市说自己的发展水平,这是没有公权良心的,所以,“重点关注、采取措施”以解决“环××贫困带”,绝不仅仅是京津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更是每一个地区都需要考量面对的命题。
从全球范围来看,以大都市、大城市为中心,形成圈层化的辐射环带,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但要确保这种圈层辐射是良性的、有温情的,除了尽量采取新型城镇化的科学思维,不盲目追求“大而全”的超大型城市目标,在资源配置的博弈过程中,还必须雷打不动地坚持“两主原则”——行政“主导”资源配置规划时,坚持公开公正、有监督有问责的“公心第一”原则;周边地区对于发展掌握更多讨价还价的“主权”,充分尊重贫困地区的意愿。
“两主原则”说起来简单空泛,做起来需要极大的公心与耐心。目前的公权机构也是以城市为中心配置的,把好的学校、好的医院、好的交通资源都“倾斜”到大城市里,把垃圾处理、污染企业推到“远远的”乡村,简直成了本能。而贫苦地区的发展“主权”,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在区域规划中“人微言轻”。
要打破这种格局,需要顶层规划。发展规划不应是官员坐在办公室里“闭门”拍板出来的,而需要绝对的公开。通过媒体、人大等多种途径充分博弈,以公开力保公正,让公心充分释放;与此同时,还要尊重敬畏落后地区民众的权益,无论是征地还是上化工项目,都要以民众参与、民主决策、民权第一等程序保障起来。
增进民主的方式,形成科学的决策,保障民众的利益,这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路径,也是脱离马太效应、避免贫穷固化的路径。以往没有坚持好这些原则,想省略一些过程,才走上了“贫困带”形成的弯路;现在要打破“环××贫困带”的怪圈,也只有扎扎实实、雷打不动地敬畏这些原则,努力做到公心第一、民权第一、科学性第一。(师碧澄)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