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滩7旬老人写“自传”

时间:2014-03-18 20:3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王志俭 点击: 载入中...
  社区人物:
 
  充实退休生活,让儿孙了解过去-----
 
  大西北网讯    昨日10时许,踏着初春明媚阳光,记者叩开南河滩33号楼5层一家房门,随着铁门开启一位馒头银发老人进入眼帘,虽已78岁可老人走路精神,说话声音洪亮。屋内家具是70年代的式样,几个房间物什摆放整齐,水泥地面拖得发亮。桌上堆放着一摞书籍、和一个眼镜、文具盒,还有一个“作业本”。“这几天天气好,早晨起来吃完早点就爬在桌子上写‘自传’,第一部分已经写完了,如今开始着手写作第二部分。”老人笑着介绍。“你是啥时开始写自传的?”记者一边翻看老人手卷,一边询问道。这个要从苦难童年和退休后生活说起,老人认真答道。
 
 

 
  老人名叫张锦良,1936年出生于上海。他们姊妹7人,张锦良是最小的一个。待他懂事后家境已开始败落,原来其父在电厂从事电工,他大哥大学毕业后进入“外资企业”, 当时一家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其父、大哥相继去世,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生活全靠母亲给人当保姆维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在8岁时候张锦良就跟着哥哥一起卖报,一天收人仅够一斤包谷面钱。而这些包谷面拿回家也不敢大吃大喝,只能熬些稀汤糊口。解放后张锦良依靠国家助学金完成了建筑工程中专的学业,他是新中国第一批中专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建筑公司担任技术员。刚开始跟着国外专家,一年后外国专家撤走后开始独立工作。1956年支援大西北随公司迁移兰州,当时员工1万多人加上家属有3万多人。他先后参加了兰炼、兰化、西固电厂、水厂、兰通厂、兰石厂、机车厂等兰州附近重要工厂的建设。1975年张锦良调入甘肃省轮胎厂担任工程师,直至1993年退休。
 
  工作几十年时间,张锦良始终忙碌着,突然从一个大“忙人”变成“闲人”,这让他一时难以适应。不爱打牌下棋,也不喜欢“拉事非”,希冀的退休生活无聊郁闷。一天无意中看到一本人物传记,里面精彩故事马上吸引了张锦良。回想自己度过的几十年生活,其中也有许多可写之处,假如把这些写出既可以充实退休生活,也可让儿孙们知道过去的不易,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张锦良为自己的意外发现惊喜不已,他开始搜集大脑中的资料。按照张锦良的想法,他把“自传”分为上中下3个部分,一是童年生活,二是上学和工作初期。三是支援兰州内容。框架搭好后需要“建筑材料”,而小时候事情已过去几十年时间,当时张锦良已60多岁,回忆起来比较费劲。为此,张锦良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随时想起事情随时记录下来。有时,深更半夜想起也爬起记录下来。“不然,就会忘记,而什么时候再想起就难说了。”除了挖掘大脑记忆,张锦良还多次回到老家,与姊妹们一起聊天回忆往事。还好,当时姊妹们虽然年老但还健在,尽管回忆麻烦但还是收获了不少有用资料。
 
  如张锦良和哥哥一起卖报经历,哥哥就讲了很多事情,这也让他慢慢回忆起往事。其实,真正下笔就是这几年,大部分时间用到搜集资料了。如儿时院落景象、里弄旧貌、老街情结都是回家后,一点一点逐步回忆得。去年前后几易其稿,两万多字的童年“自传”终于完成,而卖报经历成了其中的亮点。“书”写好后儿子、姑娘两家大人小孩成了首批读者,之后一些知己亲友也成了“粉丝”。写“自传”确实充实了张锦良的退休生活,多年来他阅读了大量图书资料,又从”闲人“变成了“忙人”。而忙碌结果是时间从指间匆匆流走,他的身体至今健康,退休后没有得过大病。如今进入高龄,依然能自己照顾自己(去年老伴去世),儿女们只是星期天过来一下。“我打算再利用几年时间,完成‘自传’后两部写作。我写书目的很明确,不是为出名哗众取宠,就是丰富退休生活,让儿女们了解过去的事情。其实说白了家事也是国事,我的家庭只是所有家庭的一个缩影,家庭兴旺是随着国家强大而变化得,这实际上是我写‘自传’的真正目的。”张锦良笑着对记者说到。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7旬老人16年照顾同事一双儿女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