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是广武门,请下车的乘客往后门走……” 驶过笔直的南昌路,4路公交车的报站喇叭响了。如今,听到“广武门”这三个字,兰州许多年轻人脑海中能想到的,只是一处公交车站名而已。然而,在百十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广武门和小稍门、安定门、静安门等等,曾是兰州旧城的九大城门之一。可以说,那“门”里“门”外每块砖头,每个角落都烙着老城繁华热闹的印记。新中国成立后,兰州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古老的城垣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这里成了兰州最早城市化的地区之一。繁华尚未落尽,随着近年来的旧城改造,一连串大项目陆续投建,广武门老城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城市化进程。记者 孙雅彬
广武门:
每个拐角都烙着老城印记
接连数日的雪天之后,冬日的兰州天空难得的清亮起来。上午十时多,家住广武门,七十八岁的王老爹提着个布袋子出了门。离他家200米,就是金城有名的盆景园和芳草园花鱼市场。这不,在园子里碰上几位外乡来的游客,嚷嚷着要听听兰州老城的故事。泡上了一壶茶,王老爹清了清嗓子,开说了……
“百十年前的老兰州城也就‘巴掌大点’的地方,你我现在呆的这个园子应该算是在东城外呢,紧挨着城边边。我爷爷曾说,在明代初期,兰州建成了内城,方圆也就六里二百步,呈东西略长的矩形。那时候,修起来的城墙高达三丈五尺,宽二丈六尺。有四个门,东曰承恩门,西曰永宁门,南曰崇武门,北曰广源门。明宣德年间,又增筑了外城,周长为十八里一百二十步。从此,兰州城初具规模。”王老爹说, 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兰州增筑了承恩门外郭,并建外郭九门。至此将城郭建筑固定了下来:东北方向外城墙就为广武门 ,也就是老辈人口中说的新关门。
一张上个世纪30年代绘制的兰州城池图,清楚地标记了当时兰州老城墙的位置:当时的东门大约位于今天的静宁北路与张掖路交叉口处,城门的朝向,就直对着今天的秦安路方向,再向东北方向,就是当时的外郭广武,也就是现在的广武门公交车站站台的位置附近。据了解,按照过去的要求,城门的设置,要以城墙的中心位置为主,或靠近城墙的中心位置,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当时兰州城池的东门,是设在靠近东城墙中心略北的位置上。从东城门口,沿着当时的东大街,就是现在的秦安路西口到中央广场段的张掖路,向西行,直走就到了中央广场。
用很多“老兰州”的话说,广武门的每个拐拐角角都烙着“城边边”曾经的繁华热闹。
“听母亲说,清末民初的时候,我家就住在兰州新关大街昙云寺东边的小巷里。新关大街后来改称广武路,50年代又改为秦安路。”在六十多岁的彭秀的记忆里,儿时的新关街上虽然没有后来的广武门大街热闹,但贩卖各种小吃的店铺很多。“记得,最吸引二哥的是卖醪糟的,每次上街遇到醪糟摊贩,他就再也不往前走了。那时候,家门巷外有一家剃头铺,生意很是火爆、妈妈常带两个哥哥去那儿剃头。”
彭秀还忆起小时候和哥哥们去陆家巷邓家园子玩耍的光景。“那时候园内只有一位大叔看守房屋,虽然凶巴巴的,却从来不为难小孩儿。所以,那里就成了我们兄妹和小伙伴们的乐园。夏天去捉蛐蛐,秋天,园子里的几棵大梨树上的果子成熟了,我们就爬上去摘果子吃……”
这么些年来,兰州城不断扩容,越来越大了。在旧城改建的洪流中,老城门渐渐地消失。而那些属于广武门的记忆却永远留在那里……
门里门外:
城市化的最先开拓地
古往今来,城市多由农村发展起
来,是从无到有,在一定地点上建造起来的。许多的乡村农庄都是一些城市的初始形态。紧挨着老城区周边的不少村庄,会成为最早被城市化“吞噬”的地方,慢慢地变成了城。
“由于紧挨着内城,今天广武门街道的大部分辖区在百年前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商业交流活动频繁,各种集贸市场都在那里。那时候,再往东边的东岗、雁滩都是大片的农田,连路都没有。广武门可以说是兰州最早开始城市化的地方。”广武门街道赵主任介绍说。
1960年,11岁的王花儿经常去离家不远的市场上买大豆吃。“我家就住在广场西口的那排平房里,东方红广场那时候是个非常大的集贸市场,全是土路的市场里卖啥的都有,还有搞杂耍,演猴戏的……非常的热闹。”如今已经退休的王花儿还能回忆起来,那时候,每隔两天,雁滩乡的老农都会拉着“粪车”来巷子里转悠找活。
光辉村曾是距离老兰州旧城最近的一个村庄。
“兰州东城墙外,在数十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园子,一直到滨河路都是一片田园风光。”这是张力忠儿时的记忆。60多岁的张力忠如今是兰州光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董事。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兰州旧城周边的农田陆续纳入城市建设用地。光辉村就在那个时候进入了核心城区,成了甘肃最早失地的农村。
“那时候,在现在布料市场的地盘上,光辉村建起了茶园子和停车场,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生意一直很火,外地来兰的大车也常停在此。后来还修建了简易的小平房供住宿。”在一片紧靠“城心”的农业土地上,粗放的商业胚芽破土而出。“离开土地的劳动力捧上了服务行业的‘饭碗’,不也挺好。”张力忠回忆道。
2007年随着城中村改造,村民全部转成城镇居民。2008年,其行政管理纳入广武门街道光辉村社区。据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伟介绍,也就是在那一年,光辉村筹资300万元在现华联商厦的地盘上建起了7层的光辉饭店。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光辉村经历了从农业到商业,从农村到城市,从生产队到公司的沧桑巨变,行走在兰州城市化最前沿的这片热土上,那些离开土地的光辉村民们先人一步融入了“城市”,完成了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变化。
弹指一挥数十年间,手机通讯设备一条街以及餐饮娱乐,服饰百货等店铺林立的武都路……广武门周边逐渐成了兰州最为热闹的中心街区之一。
项目借力 复兴老城区活力
近年,当交通拥堵、设施陈旧等困扰着不同规模的老城区时,在广武门,一场追寻新型城市化的破题实践在悄然铺开。
时间拉回到2011年8月,时任兰州光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的张力忠从华联六楼平台俯瞰那片待开发的空地。“这片地是政府规划的绿化用地,我们要在下面做一个项目。”
多年来,在张力忠心中一直有着隐隐的忧虑,虽然光辉村先于兰州市其他失地村庄走上改革之路,挖到“第一桶金”,但是公司也面临很多发展瓶颈。可供公司开发的土地已经没有了,当下,公司收益单纯依靠华联商厦(陆都花园一期)等几处不动产商业房出租来保证收入,发展模式单一。所以,在退休之前,他琢磨着再做一个项目。
做什么好呢?交通拥堵是不少老城区的发展之痛。而广武门老城区周边由于停车场规划建设不足,早已不能满足车辆迅猛增长和市民停车需求,再加之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特别是农民巷,平凉路,庆阳路属于餐饮、娱乐集中路段,现有规划的停车点已不能满足群众停车需求…… 如果修建个地下停车场,不就能解决部分地段交通之困了吗? “光辉村决定启动陆都花园二期商城立体停车场项目建设。还聘请了国内外一流的设计师组织该项目的策划实施。”广武门街道经济办刘主任介绍。
2012年7月10日上午,作为旧城改造项目,由兰州光辉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兰州通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携手共同开发建设的陆都花园二期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总投资2.6亿元的该项目占地22000平方米,地面是以园林绿化为主的绿色广场,地下一层20000平方米为大型专业商场,地下二层19000平方米为大型立体停车场,可提供1000个停车泊位“可能要不了两年,兰州市民在这里就能够得到购物停车、休闲娱乐的一站式体验。”街道刘主任说。
近年来,在老城区一个个接二连三“破土”的项目中,各种商贸服务业项目是重要一环。作为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区域性的商贸发展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正值隆冬,大多数工地已经歇业,但在东方红广场北面的一个大工地上,仍然“热火朝天”。“看,那就是街道辖区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施工现场,工期很紧,所以一些能在冬天做的基建的活还在干……”广武门街道经济办刘主任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透过街道办公室的窗户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栋破旧楼房后面,一大块被围起的施工场地。
据街道赵主任介绍,位于东方红广场东北角的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于2011年底开始动工。项目占地24.224亩,包括地上53层,19万平方米,地下4层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该项目预计三年内完工,建成后的城市综合体将总高278米,集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式公寓、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众多功能于一体,并将与周边城市、环境、地下空间进行系统融合,与已完成规划的兰州轨道交通1号、2号线实现无缝衔接。
去年10月23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灌注,“鸿运·金茂”项目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实验成功合龙,标志着该项目深基坑维护取得阶段性胜利,这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实验数据。赵主任说,去年,省市领导多次来辖区“鸿运·金茂”项目施工地进行督察调研,非常重视项目进展。该项目的实施,将活跃东方红广场商圈、改善和优化老城区的综合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从而进一步推进兰州城市现代化进程、引领城市现代服务业向高水平发展。
近年来,在广武门街道辖区,包括邓园周边改造、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陆都花园二期、中海国际……一连串大项目投建灿若星辰,为老城新一轮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老城“换”新中的“难解之痒”
“作为老城中心区,街道辖区存在城市老旧建筑密度大,人口多等特点,旧城区改造的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近年来,市上、区上逐渐引进了一批旧城改造、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好项目,这将有力促进辖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项目具体推进是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在做,而街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做一些服务和辅助工作。”据街道赵主任介绍,街道经济办会时刻跟踪一些项目的进展,细分其不同类型,做好前后协调、服务、临时岗位提供以及拆迁方面的辅助工作。
“比如中海国际这个项目,放了十来年的烂尾楼,经过重新招商终于盘活了,前期的摸底工作都是街道在做。去年9月至10月,街道党政领导还协调处理了两起中海国际围墙建设中因周边居民阻止施工而停止施工的纠纷,保证了中海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街道经济办一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人口密集居住的老城区中很多项目的推进必然伴随着拆迁,而工作的难点就在协调拆迁上,牵扯的方面很多,矛盾也很多。“比如鸿运·金茂这个项目的一期由于是块大空地,不太涉及拆迁,但后面的二期、三
期就会涉及周边居民的拆迁,街道必须提前进行和居民的沟通,讨论合适的条件。“去年年前,街道已经组织入户进行了鸿运二期拆迁摸底工作,差不多拜访了396户,并完成了征求意见。和开发商商议后,决定对拆迁居民进行就地安置。后来,相关部门还就此专门开了个会,按照居民的一些要求,把项目的设计图又重新修改了。目前,街道已协助完成影响鸿运金茂项目南北两处的拆迁工作,总面积170平方米。”
但这位人士无奈地指出,在老城区改造变新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项目启动多年却“悬而未决”,归根结底,拆迁户的安置问题没有解决是主因之一,对此,街道也是费时费力,多次协调无果。记者了解到,数年前就启动的邓园改造项目用地就涉及到光辉村的部分土地。其中,还包括村民住户宅基地约8亩。因此,该村部分住户拆迁安置工作从2008年开始,由于各方之因还未达成拆迁协议。
据了解,2012年,就邓园周边改造工程召开了市城投、区国土等部门、街道、光辉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协调会3次,市城投、街道、光辉村双方协调2次;街道、光辉村双方协调5次。最新得到的消息是,街道对还未拆迁的住户进行了多次做工作,初步达成拆迁协议,春节过后会正式签订协议。
在无可阻挡的城市化洪流中,不少问题显露无疑。比如,由于过于关注经济建设和城市扩张,导致的规模快速扩张与要素集约水平的不够匹配;比如城市的发展与管理水平的不尽适应;比如城市的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和民生的保障不够及时。必须承认,目前兰州的老城区也存在大多数城市中心城区的通病:人口高度密集、交通拥挤不堪、空气污染严重等。那么,如何破解城市化建设中的难题,提高城市的质量内涵,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指数,是包括城市的规划和管理者在内的每一个人应该关心的问题。
事实上,国外的很多城市都有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政府对其的改造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纽约曼哈顿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华尔街为代表的老城容量逐渐饱和,一方面交通负荷和办公空间的饱和,使得老城越来越拥挤,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城更加突出其商务办公功能,其他如娱乐休闲、高档品零售等服务行业难以满足需求,从而造成了老城的“空洞化”。直至纽约市政府对全城交通的重新规划,对老城加以改造并实施CBD扩展计划,将中城、炮台公园、长岛市等地纳入CBD区域,才使曼哈顿CBD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20世纪80年代后,曼哈顿重新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活力的CBD之一。
而德国在旧城改造方面一再强调老城区居民的地位:他们必须参与老城保护过程;一定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得到城中居民的支持;把居民住宅的改善作为老城保护基本目标之一。另一个反复强调的观点也围绕“人”展开,即老城区内人口密度高并不是至关紧要的问题,关键是要将居民住房质量优先解决:“没有人的老城永远也达不到可持续更新的目标”。
可见,对老城区的改造,最终是为了改善老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也是许多外国城市在进行旧城改造时秉承的重要原则。所以,新型城市化进程中仍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和居民幸福为方向,从而走出一条全面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