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报讯 昨日,记者从城关区临夏路街道获悉,该街道启动“情系百家 扶危解困”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活动以来,街道全体党员干部人手多了一样新的“工具”——“民情日记本”。街道党工委要求全街道干部职工以记日记的形式,记述自己在帮扶工作中为居民群众办的实事以及心得体会。干部职工在日常走访中都会随身携带这本日记,将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部门及时解决。干部们怀揣的这本日记,听百家言,记百姓事,解百姓忧,被群众形象地称为“连心日记”。
“拉近与居民的距离”
“这个小本子看似不起眼,却拉近了我们与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是民情日记本推行以来,临夏路街道干部职工最大的感受。在干部下基层帮扶或走访过程中,遇到群众求助,反映治安问题,倾诉困难和诉求等,街道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详细记录在日记本上,既避免了收集民意的疏漏,又保证了民意的分析落实和及时反馈。
在木塔巷社区主任韵兴宏的工作桌上,一本“民情日记”端端正正摆放着,里面密密麻麻记载了帮扶家庭的详细情况,并附带了解决的方法及感言——“帮扶对象中一个是正在上高三的孤儿胡博,和叔叔婶婶生活在一起。从小胡家出来,我的心情很沉重,穷人的孩子往往很懂事,小胡失去了父母,又遇到了第二次父爱母爱,他又是多么幸运啊,我在思考着怎样去帮助他……再有50多天胡博就要参加高考了,我预祝他考上好大学,并准备为他捐助学费。”
临夏路街道地处兰州商业最集中区——城关区公交枢纽站西关十字周边,南靠白银路,北临南滨河路,西与雷坛河排洪沟相连,东起永昌路,辖区面积1.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685人,流动人口约20余万,人流、车流、信息流都较为集中。为使这里的居民有个好的生活环境,干部何晓娟时常要入户走访。“每次走访,我都会随身带上‘民情日记’,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辖区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都会详细记录下来。”何晓娟介绍,如今“民情日记”已成为她在工作中为民办实事的“宝典”。
“小小的本子,清清楚楚地记载了辖区内的所有情况。要是没了它,我的很多工作都很难开展。”在何晓娟的日记中,记者看到她在帮扶一名74岁高龄的老人,日记中写着“老奶奶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药吃完了,但兰州药店没有卖的,我要想办法购买,帮奶奶减轻病痛”。
“记日记只是手段”
“我们要求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要求每天都记,而是有事就记,记完之后还要有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记日记是手段,为居民办实事才是目的。”临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嘉晨说,“日记”打破了干部过去有求助才记录的被动工作状态,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找问题,把群众的需求记录下来,由街道、社区同相关部门给予解决。
在“情系百家 扶危解困”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活动中,临夏路街道工作人员入基层、入户走访,听民声、访民情。如今,在这里,每位干部出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已经成为一项制度。
“居民向我们提到的问题虽然多而杂,但对于他们来说都不是小事。有的,我们当场解决,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就记录下来,回去研究,或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处理。”李嘉晨说,“在走访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只要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他们一定会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
“最近工作怎么样?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没有,最近都挺好的。”“那就好。有事尽管给我打电话。”这是干部马永忠来到辖区居民董敬芳家中走访时的对话。
马永忠的行为只是临夏路街道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活动的一个缩影。在走访过程中,不少干部发现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记录下来,开展扶贫活动,“民情日记”充满温情。
看着“回访记录”上的一件件事情,街道干部忙碌身影跃然纸上:干部李晓红来到居民周晓琳家,见她躺在床上,精神恍惚,而且感冒了,立即和同事扶她去社区卫生站检查身体,并输了液体……目前,该街道58名干部职工已与68户帮扶家庭结对认亲,宣传各类政策信息200余条,收集社情民意120余条,已解决59条。